基于公共产品供给创新的乡村经济文化联动发展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而某一地区特别是乡村的资源往往有限,难以同时满足多领域发展需要。本文首先在理论上探讨了以公共产品作为媒介同时作用于经济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并通过效益反馈和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实现协调可持续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洛阳平乐村发展为对象进行深入探讨其经济文化联动发展机制并得出结论,以期为乡村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产品 创新供给 联动发展 机制
一、前言
总体而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往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国也不例外。基于此,党和政府陆续提出并贯彻落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位一体总布局、科学发展观和五位一体总布局,都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等领域之间的关系及协调做出了理论指导和统筹设计。具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得到解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在满足乡村的基本个人需求同时,出现乡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现象,限制了乡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先后提出的背景下,如何面对和化解乡村有限的资源及其配置能力与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共同协调发展的矛盾成为促进乡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选取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河南省洛阳平乐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自2007年起步的牡丹画产业作为經济发展代表,分析其通过创新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供给结构结构,实现经济产业和文化建设的联动发展的内在机制,以期为众多的乡村实现经济文化以至其他领域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二、公共产品与经济文化的关系理论构建
公共产品理论研究中,布坎南将物品分为纯私人物品、纯公共物品和俱乐部物品(混合物品);萨缪尔森提出公共产品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针对公共产品的提供,经济理论认为存在政府供给、政府利用市场供给、私人供给三种,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由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方非盈利组织供给的观点。在涉及公共产品与市场间关系的外部性理论中,萨缪尔森认为外部性是一个经济机构对他人福利施加的一种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于印辉(2010)概括认为外部性是以市场价格机制以外的方式影响他人利益或福利的市场经济体系活动之外的副产品;公共财政理论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不同公共产品来弥补市场缺陷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而在文化理论研究中,冯胜刚(2010)在分别梳理质疑国内外对文化定义的共识与分歧后提出文化的定义,即人类在价值观念、精神状态、情感倾向等层面,在理论认识、方法手段、技能技术等层面和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类独有的存在方式,展示了文化的普遍和集体性质;荣跃明(2011)直接指出人类社会的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公共文化。
综上,作为政府基层的乡村可以通过提供相应层级的公共产品,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本身的公共特性,能够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等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来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创新、自信传播等文化发展,同时,正如公共产品的市场供给,文化发展也可以经由市场产业运作和商品流通来实现,如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同时发展文化产业。因此,以在市场消费和文化消费偏好上具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作为媒介,乡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凭借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公共市场服务产品的集中混合供给,在直接推动文化发展的同时,通过间接作用于当地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并在政府主导市场供给、市场供给文化品的反馈中,实现经济文化的联动发展机制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三、平乐经济文化联动发展机制
(一)创新供给机制提供混合公共产品
平乐村实现经济产业和文化建设的联动发展,在于其创新了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供了满足经济、文化双重偏好的高效公共产品。平乐村附近分布有史上著名的上林苑、平乐苑、狄家花园、蒙正园、郭令宅苑、王铎拟山园等众多花园,具有悠久的牡丹种植和绘画人文历史。2007年之前就出现了村民自发组织的汉园书画院协会,开展绘画技艺交流等活动,创作出具备商业潜质的牡丹画。2007年,在市镇村三级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汉园书画院改为牡丹书画院,人员从少数画师扩展至百名,并承担绘画技艺钻研、画师管理培训,协调政府工作,对外交流出访、举办平乐牡丹画博览会等公共文化服务;2009年,在省级政府支持下,平乐规划建成了具备牡丹绘画培训、牡丹种植写生、企业入驻经营、牡丹画活动举办、游客旅游观光等多功能的中国牡丹画创意园区,形成了乡村政府、牡丹书画院协会、多功能创意园区相结合的新型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集中提供对外沟通宣传、平乐牡丹画博览会、村民绘画技艺培训、干部牡丹画知识学习、绘画艺术研究、牡丹花种植保护、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文化品牌建设、企业经营基础设施、自营画师店铺资助,平乐淘宝村电子商务等多样化公共服务。
(二)依托公共产品发展牡丹画产业群
在牡丹画创意园区健全的牡丹种植、绘画培训等基础设施基础上,平乐当地政府及时引进了一批牡丹画销售企业、牡丹画附加品企业以及电子商务企业,形成牡丹画、牡丹扇、牡丹瓷、牡丹茶、牡丹籽油等系列产品创作、销售、代理及电子商务产业链。结合当地丰富的画师人力资源和对外构建的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文化品牌,企业经营利润不断提升,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截止至2017年,平乐牡丹画年创作量超40万幅,含电子商务产值达1.2亿。此外,由于当地乡村干部基本经受过牡丹画知识学习、熟悉牡丹画事物,与入驻企业保持了良好沟通,为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促进产业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市场反哺公共文化与机制可持续
政府主导下牡丹书画院和创意园区开展的“百日传帮带”、“三年培训”、名师讲座授课、高校写生交流、中小学牡丹画兴趣班等定期和不定期培训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绘画兴趣、掌握绘画技能、年龄分布广泛的牡丹画生力军,极大推动了当地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同时当地的牡丹画种植基地、中国平乐牡丹画博览会、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文化品牌搭建了文化传承保护、文化自信、对外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此外,在牡丹画产品销售、对外画师授课、园区观光旅游等文化产业的良好经济效益支撑下,当地企业更多承担起地方志整理、古迹保护开发等文化保护工作,并通过财税体系、集体产权体系将经济效益回馈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促进平乐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平乐村通过发挥村政府、非营利组织协会、公有创意园区资产等多方主体组成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提供了高效的公共产品,同时作用于经济产业和文化建设,并通过文化产业自身经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集体产权使得当地企业进一步支撑文化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可持续,形成以公共产品为媒介,新型公共供给机制主导的经济文化联动发展机制,实现了较快的全面发展。总之,本文提出建议如下:
(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提供满足多领域需求公共产品
由于经济主体的偏好具有多样性,覆盖个体基本需求、经济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等众多领域,而单一乡村行政单位往往资源、供给能力有限,不可能全部加以满足。因此,从实际出发,基于公共产品的特有性质和多领域公共产品的交集需求来高效配置资源,满足多方需求,进而促进自身发展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同时发挥公共产品供求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作用
这要求一方面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集体产权组织的公共产品供给作用,提供作用领域集中、功能多样的公共产品;一方面发挥以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作用,面向市场提供商品并获得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物质条件。
(三)建立多领域协调反馈渠道,促进可持续发展
公共产品的供给会产生供给成本,而其本身性质决定了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因此,只有通过经济效益的再分配渠道,才能弥补公共产品供给成本,也只有通过市场主体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方式,才能更好协调市场和其他领域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