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为旅游行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是摆在旅游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职业兴趣培养、职业生涯设计则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认为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依据专业适用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同时,以长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将职业能力植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升毕业实习效果为核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等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旅游管理专业;长沙学院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6.067
  1引言
  现代社会和行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尤其是具有行业特色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集群对接、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应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
  从国外旅游教育实践来看,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大都秉承“职业能力教育是一种类别教育,而不是一种层次教育”的理念,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上呈现注重职业能力塑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共同特点。美国、瑞士的“店校合一”的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等,皆属于融实习、就业为一体的有效办学模式。
  从国内旅游教育研究来看,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习、择业就业问题的探讨研究对象以高职高专层次居多,对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中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随着实践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地位的强化,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实习效果评价及实习模式优化等方面。同时,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尤其是毕业实习来提升职业能力也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
  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十分突出,行业发展、变化迅猛。具备“善于思考、勤于实践,长于服务”的职业能力与务实精神是未来旅游业人才发展的方向。相对于其他专业,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业界和学界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而,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有益尝试。目前,许多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脱节、实践课程类型单一、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校企合作未达到有效互动、学生主体性不够突出、实习就业环节割裂等现实问题。要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必须依据专业适用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
  2.1专业适用性原则
  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适用性原则。一方面适用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旅游业及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专家+管家”式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适用于旅游行业发展需要,解决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困境。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且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养,帮助其完成职业、专业的融合成长,完善自身职业生涯设计,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真正提升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能力。
  2.2学生主体性原则
  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目标,增强职业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不但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责任意识、敬业和创新精神,而且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该体系以专业课程教育为主线,课外综合活动为载体,社会实践为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把专业素质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3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3.1将职业能力植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优化课程内容。组织专业教师系统研究旅游企业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和专业能力要求,以企业的工作流程和任务、环境为基础,将旅游企业管理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嵌入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在课堂上不仅注重理论基础的夯实,更有意識地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分解能力要素点、概括知识要素点,部分与行业需求结合紧密的课程如《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等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还可邀请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尤其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一批企业课程,使课程改革与岗位及市场需求互动,不断融入新知识、新成果。
  其次,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实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如《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英语》等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利用学校实训设施,进行实操训练和情景模拟,还结合实地参观、项目教学法来全面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长沙学院为例,依据专业学习结合行业标准的建设思路,专业课程如《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实地考察、情境模拟、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导游实务》实操性强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考核,依据行业标准、操作流程和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采用以岗位能力操作、管理与策划技能为主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上,通过对实验项目的调整与优化,使得实验项目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所占比例由原来的40%上升到65%,涵盖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   3.2以提升毕业实习效果为核心,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切实提升毕业实习效果。毕业实习是满足学生、学校、行业三方共同需要的重要环节。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是属于顶岗性质的业务实习。通常,实习企业会分配实习岗位、提供食宿、进行培训、给予实习指导,以便于学生完成实习任务。通过毕业实习,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实践,是接触企业全真工作环境和行业发展实际的第一步,也是其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强化操作技能、增强管理思维的良机。以长沙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5届、2016届、2017届毕业生为对象,就毕业实习满意度构成要素、实习效果进行了跟踪调研,探讨了实习整体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实习工作内容及环境满意程度、实习效果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等问题,根据统计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实习整体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学校实习管理的满意程度整体上高于对实习单位管理的满意程度;自我价值实现与职业发展是评判毕业实习满意度重要的标尺。(2)大部分学生对实习工作环境、岗位分配安排满意程度较高,但对实习单位培训、实习管理人员及职业发展指导满意程度较低。(3)毕业实习满意度对就业、择业有直接的影响。实习满意度高的同学选择本行业就业的可能性更大,反之,实习满意度低的同学选择本行业就业的可能性较小,甚至避开旅游行业就业。总的来说,通过毕业实习的工作经历,学生接触到了旅游行业、直观地了解到行业用人需求及特点,为职业能力提升打下了基础。
  其次,依照职业能力渐进式培养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依照职业能力渐进式培养的原则,所有实践环节的时序衔接系统、统筹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以参观、走访知名旅游企业或集团等形式认知性实践,在大学二年级开展以本地区旅游景区、酒店为主的专业见习,在大学三年级进行顶岗性质的毕业实习综合实践,在大学四年级进行就业拓展实习。同时,建立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职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为核心,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学校应定期召开实习单位座谈会,建立实习单位实习、就业回访制度,及時倾听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要求,反馈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建议和意见,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3.3依托并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依托并深化校企合作是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实践教学体系的资源保障。一方面,应建立校企深度、全面合作机制。主要包括:高校应主动邀请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校企双方共同探讨、研究企业、行业需求并将其融入大学课程规划与开发之中,定期召开旅游专业建设委员会专题会议,邀请旅游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为培养方案提供建议与指导。同时,邀请旅游企业高管理人员在每年新生入学后举行职业生涯设计专题报告会、定期开展提升职业能力的讲座、座谈;建立沟通平台,及时咨询和反馈准确可靠的用人市场信息给学生,从而便于学生的职业决策和专业素质养成。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遴选行业内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的旅游企业或集团作为实习单位;采用校园宣讲会、企业管理人员讲座、企业参观等多种形式进行实习单位的介绍或宣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知名旅游企业实行管理培训生计划,使学生其在入校之初就加深对该实习单位的了解、认识,真正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的目标,切实发挥校内实训仿真环境、企业工作真实环境、社会综合实践环境的培养作用,为完善学生职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其次,师资队伍是构建职业能力导向下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人才保障。旅游管理教育都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应制定各层次的教师培训计划,强化教师专业资格、任职经历培养的措施;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积累行业实践经验,如参加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参与行业管理等社会活动;同时积极参与旅游企业的管理和运作,利用实习基地的资源,收集企业运营实际情况,了解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对毕业生的反馈,促进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更新。以长沙学院为例,校企共同培养专业教师成效显著,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专业教师26人,“双师型”教师18人,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任课教师的69.23%;有丰富行业经历、参与行业管理、获得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任教师比例为42%。同时,聘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校内讲课,对学生进行从事经营活动所需技能的教学或讲座,将企业发展中的部分课题作为项目邀请学生参与,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和要求,树立职业意识和责任感,明确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昌国,曾国军.旅游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J].旅游学刊,2016,31(10):18-19.
  [2]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20(7):31-36.
  [3]王峥.基于OBE模式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1):225-226+228.
  [4]王斐斐,董志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2):52-56.
  [5]关俊利,吕观盛.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全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旅游论坛,2011,(06):133-136.
  [6]张侨,盛颐.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6,(03):124-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3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