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产业扶贫的贫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产业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将产业作为扶贫根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特色产业为主导,项目扶持为手段,因地制宜,突破多重产业壁垒,实现精准扶贫,农民增产、增收。以产业扶贫政策为导向,以阿坝州为实证,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分析逻辑,提出在阿坝州农业产业扶贫中存在产品同质化、经营模式落后、营销方式单一、未形成良性的利益链接机制和完整的全产业链等问题,并探究相应的改善方式,以达到产业链的优化及产业价值链的升值效果,提升阿坝州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放大产业扶贫效果,助力全面脱贫。
  关键词:产业扶贫;阿坝;产业价值增值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0.011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纲要中将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列为“五个一批”脱贫途径之首,目标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四川省农业厅日前出台的《打好农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中明确,到2020年,全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实现产销对接,增强农业产业扶贫造血功能。阿坝州探索走出的“四个融合”生态脱贫之路,为特色产业與脱贫攻坚融合,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强化品牌培训。有鉴于此探究贫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基于产业链分析产业升级、扩大农民收益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探究中国农业产业扶贫实践困境中,有学者提出结构单一是制约扶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形成产业选项的特色化、多元化;也有学者提出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失败可归为路径依赖和行为短视,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单一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且局限于劳动力这一原则和条件而缺乏因地、因户和因人制宜的灵活性,在农业产业扶贫的产业链探讨中,有学者从整体视角分析农业在产业链的中游中后端相对附加值增加空间较大、农产品加工环节保值增值效益较高,应大力推进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但在局部地区具体分析产业价值链的文献较少,由此本文从产业价值链完善角度对阿坝农业产业扶贫进行分析具有可研究性。
  2 阿坝州产业扶贫现状
  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是黄河流经四川唯一的地区,也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其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农业搭建了高质量的发展平台。因此,当地逐渐形成以旅游业带动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并产生初步的产业价值链,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产业扶贫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产业扶贫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三大主路。2018年阿坝州以“6个贫困县摘帽、208个贫困村退出、26987名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实现以种植业脱贫5884人,依靠养殖业脱贫5388人,依靠休闲农业脱贫472人,信息经营主体带动脱贫1970人。达到目标脱贫的43.5%。其落实情况主要体现在这五个方面:首先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新建农业生产化道路、提灌站、水渠、大型沼气工程及小农水工程;第二特色主导产业规模雏形的建设:新建及改造产业基地达3.55亩,新建农产品初加工及深加工设施处12处,农产品冷链流和冷藏设施设备18处;第三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建立农民合作社329个,家庭农场61个,共采用1098户贫困户参与社会服务,引导贫困户与新型产业主体建立密切联系;第四农业品牌建设良好成效:建成优质品牌农产品3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46个;第五科技支撑能力逐渐的提升:建成5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2996户农业科技示范户,48项主推技术等,共培训贫困户61359 人。
  3 阿坝州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同质化现象明显
  在阿坝州落地的产业扶贫项目中超过5成为果类种植,如,与邻州多个地区进行同一品种的苹果种植,而品种同质化易削弱产品的特色,增加市场竞争难度,降低边际收益,损害种植户利益。究其缘由,是其项目引进过程中市场调研环节的缺失——各个地区在选择种植品种时,仅仅考虑当地情况,没有参考其他地区的选种情况,且对当地特色挖掘程度不高。
  3.2 品质把控不当
  种植户所提供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加大经销商采购难度、降低种植户收益。普遍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技术含量低,在害虫治理上缺乏经验,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3.3 产业抵御风险能力不足
  阿坝州因其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的地貌,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承载力弱,土地利用率低,且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这使得扶贫产业仍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零散式经营,普遍是以小批量生产为基础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使得危机承受力不足;金融支持供给与需求对接错位,小额信贷覆盖面不足,例如,2018年金川县盘活金融资金,筹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1210万元,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仅120户431万元。
  3.4 规模经济效益不足
  零散式经营,未生成初加工、包装、产业仅停留在初级生产环节上,而产业增值环节中最多的利润属于销售部分,阿坝州现仍未形成良性的利益链接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条。由于农产品保质期较短与阿坝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运输前农产品未经过加工,其冷链设施不健全与路途遥远且颠簸的三重运输难题,直接导致损害率的上升及上架率的降低。在大多水果肉类等生产过程中,未形成大规模的冷链供应、产品初加工扩大外销途径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3.5 品牌意识不足,营销力度小
  从2012年“净土阿坝”推出,但以此品牌进行宣传的产品少,产品销售中很大比例在当地市场借助旅游产业,政府通过引进经销商、展示广告牌、参与博览会等传统手段进行,成效不明显,如在第六届四川省农业博览会于9月20-24日在成都西博城举行,展会期间,“净土阿坝”农博馆现场销售农产品21.6万元,线上销售仅9.8万元。营销力度不足,新型营销方式未建立。   4 优化策略
  4.1 推动供给侧发力,积极推进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借鉴汶川的优良产业基地模式,首先是做到积极推进农业基地建设,培育特色产品。围绕当地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形地势、种植历史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统筹规划,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将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落到实处来,发展优势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其次是精准供给,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求为导向,做好发展规划。依托科技力量,通过“科研项目+合作社+基地”的组织形式,引进和开发优良品种,淘汰和筛选低劣产品,压缩低效产业,提高优良品种覆盖率,以特色农业示范地,特色农民示范户等形式引领科技风尚,辐射带动农户,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生产。
  4.2 推进“村企互动”,搭建服务沟通平台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继续推行“贫困户+企业”的扶贫帮扶方式,加大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想方设法促进贫困群众就业与就近就业,多途径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合作,利用龙头企业为贫困户提供统一种源、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和统一销售,利用高品质的产品、优质的产品品牌,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走向富裕之路;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第三方服务平台的搭建工作。第一,在基地和企业间搭建服务平台,在“村企互动”中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在“村企对接”中介入政府保障制度,推进基地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增强双方信心,优化资源配置,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第二,在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搭建服务平台,引导科研人员“投入进去”,引领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品种、技术方面的支持。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第三,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及基地间搭建服务平台,发展金融信贷,及时调整不匹配的金融政策,给企业及农户资金支持,提升企业的规模,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4.3 完善特色农业产品标准化规则,打造自有品牌
  学习理县建立的甜樱桃,苹果等特色水果基地、大白菜蔬菜基地,培育多个生猪、肉兔等畜禽养殖大户,以产业示范基地取代小户分散经营,以龙头企业引领,推动农产品生产与开发的标准化,积累经验形成规范性文件,提升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大众熟知的阿坝州区域品牌基础上,围绕“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标示特色产品,结合当地特色打造自有品牌,并且打响自有品牌,全覆盖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以品牌创建保障农产品品质;坚持“三态”融合、“三微”联动。推动建设“互联网+农业”健康发展。
  4.4 开辟电商发展新模式,进行众筹式精准扶贫
  第一,以OTO模式将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相结合,整合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副产品经销等市场主体,整合技术水平,整合信息,最后利用新兴媒体平台或者各种微平台,以达到供产销以及最后产品到客户手中的信息对称,向消费者展示更真实的产品,实现自有品牌推广以及专业化建设;第二,利用网络众筹式电子商务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健康发展,运用网上团购及预购以及线下体验活动的模式,在网络平台进行资金募集的同时,向消费者展示产品培育、生产、加工等全过程,加深消费者对自有品牌的理解,提高用户粘性。
  4.5 发展立体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交通的便利性是影响阿坝州地区发展电商精准扶贫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发展立体交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时期的重要保障。下一阶段,阿坝州应坚持交通先行发展的战略,如大力推进兰成铁路成都至黄胜关段193km建设;加快建设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缩短州府到成都的时间;同时兼顾发展阿坝州的第二条高速生命线一成都市经彭州至汶川高速公路規划建设方案,争取早日建成;启动九寨沟至绵阳高速公路、马尔康至久治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总而言之,要全力实现阿坝州村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100%的目标,形成“以国道、省道为支撑,以县道、乡道为辐射,农;村公路为连接”的公路路网体系。
  4.6 完善物流体系建设
  阿坝州现今因为经济、地理位置等原因,其物流中心覆盖率低,要发展电商就要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农村物流集散中心。在发展乡村中转点时可与当地便利店、合作社或者邮政点合作,提高物流配送覆盖率,推进农村地区农产品运往城市。
  参考文献
  [1]陈晓兰,沙万强,贺立龙.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来自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的调查报 告[J].农村经济,2016,(1):26-31.
  [2]梁栋,吴惠芳.农业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内在机理与可行路径——基于江西林镇及所辖李村的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49-57+164-165.
  [3]戴孝悌.中国农业产业价值链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6,(01):6-8.
  [4]杨军,池敏青.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扶贫模式研究与思考——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01):51-54.
  [5]雷远征.基于“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应用研究——以湖北省房县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08):91-92.
  [6]戴富良.阿坝州农产品电商助力精准扶贫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1):2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5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