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归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构建设想,为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3日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学习之后,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规划、地籍管理与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利用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对提高一线土地资源管理及其相关业务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前提,虽然各高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都将其确定为创新应用型人才,然而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应用能力水平才行,制定者也说不清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活动中,重理论轻实践是普遍现象。对学生的考核多为闭卷考试,仅注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实践和应用分析能力的考核,一是学校为规范教学考核标准,要求教师阅卷必须细化给出每一个给分点,教师为避免相应麻烦,在考试中就减少了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二是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多数学生选择考研,在毕业实习环节都用来复习考研,为学生前途考虑,学校也不过多干预,毕业实践流于形式。培养理念创新的缺乏和脱离市场需求的培养方式,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具备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标准和需求,就业也困难重重。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一是地方院校由于受人才、资金、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的限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大多是参考其他重点院校的课程设置,结合现有教师的教育背景进行安排,一方面缺乏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是一些专业能力培养必需的课程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无法开课,或者由专业相近的老师将就上,造成课程结构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二是课程重复内容太多,比如,土地权利在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土地法学中均有涉及。如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避免过多重复内容,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三是教材更新速度太慢,有些国家级规划教材甚至十年未更新,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政策也随之进行调整,因此教材內容老旧,无法跟上时代发展也是突出问题之一。四是具体教学内容上实践教学缺乏,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学生实际操作与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就是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实践教学已得到大家的广泛重视,但由于经费、管理、考核等实际问题,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地方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实践教学资源,很多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没有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部分课程的实习多为老师的私人关系,去公司或者工程项目所在地进行实习,部分公司愿意与学校签订协议为学生实习提供长期的教学基地,但出于责任划分等考虑,学校不愿意与私人公司签订协议,实践地点的不断更换也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二是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原来地质地貌、自然地理课程的实习地点很多变成了旅游景区收取门票,门票无法报销,只能更换实践地点。其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学校要求实践教学不能在外住宿,只能就近选择教学地点,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教师资源配备不足。为促进学科发展,很多地方院校都在开展人才抢夺大战,特别是紧缺方向和新开方向专业教师不足,现有教师学科背景、科研方向雷同,在新开课程的教学上较为吃力。教师队伍的年轻化、高学历化,在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知识、新理念的同时,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从书本到书本,缺乏相应的从业经历或实践,在实际操作和实践教学经验上较为欠缺。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在课程结构设置上,打破固有教材内容,由研究方向相近的老师组成课程组进行课堂教学,既可避免课程内容的多次重复,也可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热点、焦点问题传达给学生,鼓励、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讨论或者就某问题去调研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其次,在教材选用上,鼓励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地方特色,编制适宜的教材,尤其是实践教材,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再次,在课时分配上,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充分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最后,在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上,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比重,在主观题的评卷过程中,给予教师适当的空间。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首先,创新创业课程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各学校都开设有创新创业课程,但多流于形式,学生也多选择写篇论文敷衍。由于大多数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和考研时间冲突,因此建议将创新创业课程提前一学期,让学生真正去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的任务,增加实践经验,对其考取硕士研究生百利而无一害。其次,实践教学在硬件建设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强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很多实验内容需要有专业的软件进行操作,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机房主流软件。最后,完善关于实践教学管理和监督,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应加强校企合作,明确双方责任义务,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实践能够便利。    (三)学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培养目标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学生就业或者升学深造都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硕士生导师都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科研实践经历。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科研技能的全国性赛事越来越多,一方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充分反映了学生的科研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鼓励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平台,不仅能为就业单位培养岗位所需的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实践参与,提高了动手能力,学校教学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其次,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一方面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科研实践或某个现实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討论会、交流会,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相关教师参与其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多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内开展讲座,将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有效传输,引导、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抓住热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提高学生科研项目的参与率与资助率,尽管学校开展的有学生科研项目制定,但由于项目数量少以及没有资金资助,很多项目立项后,学生真正去开展实践研究的很少,最后交篇研究报告草草了事。因此,学校应加大学生科研项目资助的投入,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在提高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积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通过实践去思考、探索研究某个问题,教师也可就自己科研项目的某个方向,为学生提供选题,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最后,加强教师科研队伍建设,在强化自身优势方向的基础上,及时补充相关专业方向的教师;鼓励教师在积极参与纵向课题研究的同时,多参与实践性的横向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实践经历,也可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实践教学内容。
   总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企业、政府等各部门的共同配合努力才能够实现,在培养过程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学校的培养质量,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晓勋,刘钊赫.试论高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贸易经济专业为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0(4).
  [2]阳玉香,莫旋,陈东升.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
  [3]孟闪.实践教学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中的实施[J].科技与创新,20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01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