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从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变化出发,研究了成本管理、计量基础等方面的制度变化。结合高职院校当前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从体系、人员及监督等角度深入分析了高校會计核算面临的困境,提出健全制度体系,防范内控风险、加强人员管理培训,强化监督审查机制等相关策略方法,以期能对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理清管理思路,全面提升会计核算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职院校;会计核算
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大,涉及的经营范围也相对更广,同时由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会计核算内容也更加复杂,急需完善当前的会计核算制度,适应新的环境要求。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通知》,明确规定各高校于2014年1月1日开始正式执行新会计制度,使高职院校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行为依据,相关会计活动的开展也会更具严谨性和全面性,对高职院校提升会计管理能力成效显著。
一、 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主要变化
(一)成本管理变化
成本管理变化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方面,新会计制度下,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对其中不达标的实物资产按照规定转为存货,同时对固定资产类别进一步优化了类别划分,明确归属。通过改进后的标准及类别,使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加清晰、合理。另一方面引入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等相关科目,加强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衔接,保持预算不变的同时,能清晰地反映资产消耗,同时明确了高校固定资产具体的折旧方法及折旧范围,解决了物价不符的问题,加强了高校的成本管理,实现高职院校的账实相符,使高校的资产信息更为真实、有效。
(二)计量基础变化
新制度下对高校的会计计量基础有了新的要求,部分收入核算要由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除了在固定资产方面合理分摊折旧费用外,对收入与费用结算方面都由不同程度的调整,能有效减少资产损失,更为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资产运营情况。
(三)资金来源变化
对资产计价和入账管理更为严格,对于无法明确公允价格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同时引入一些企业款及制度,诸如“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取代高职院校的“应付及暂存款”科目。这也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做出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扩大了高职院校资金筹集的来源和范围,规范了核算内容,增强了高职院校资金的筹集力度。
(四)收支管理变化
收支管理的变化主要为非财政补助以及报表体系改进两个方面。在新会计制度下,要求高职院校严格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通过设置新的结转结余科目[2]反映相关收支分配情况,规范账务流程,满足预算管理需求,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2、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受资金来源范围、基础核算方法等多方面影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目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备,重购买轻管理、资金使用混乱,资产管理权责不明,对无偿资产捐献的账务处理没有明确的核算标准,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符,使院校整体的资产控制水平难以提升。同时未建立全面的会计核算考核评价体系,缺乏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部分会计科目仍与实际核算内容不符,在进行核算时会计人员的主观性操作较多,无法保障会计数据真实性、有效性。
(二)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偏低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从业人员大多只具备基本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专业能力偏低,职业素养不高,在进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上,创新学习能力不强,仍沿用着传统的核算方式,缺乏对院校自身情况的深入分析,也未将其与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加以严格区分。其次,高职院校领导层级对会计制度的改革不够重视,没有开展系统的教育培训活动,认为基于高职院校特殊的财务管理性质无需过多进行财务管理控制,财务内控意识不强,直接影响着高校会计核算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会计核算监督力度不足
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操作时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各部门之间也未建立连通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出现固定资产重复购置[3]、账务重复处理,资产流失、资源严重浪费等情况,并且信息的实效性不高,各项财务数据不能及时全面地反馈到管理人员的手中,整个财务处理流程效率不高,不能形成良好的财务纠偏机制。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审核原始凭证和财务信息时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未制定严格的操作行为标准,核算过程的管理力度不足,难以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
3、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问题策略
(一)健全会计核算风险内控体系
我国会计制度法规越来越完善,但是还需加大具体的操作实践力度。对高职院校来说,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能为会计人员提供标准的依据和参考,让会计行为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能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的操作行为,有效的减少操作失误,防范会计核算风险。主要的风险内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范院校资金风险,建立健全资金管理控制体系,首先要结合高职院校的院校特点以及新会计法的相关科目设置,编制合理的预算计划,包括学校的收入和支出核算管理,以及详细的投资和筹资计划,为后期会计核算做好铺垫。在预算执行环节要严格按照上级批审的内容执行,保障收支规模的一致性,针对高校的各项资金项目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书,根据执行情况调整支出明细,保障资金安全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高校各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对新会计法下的各项明细科目进行成本归集,细化支出用途,制定优化策略。
(二)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职业素养
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方法的改进最终还是要由人这个主体进一步落实执行,因此必须对相关会计核算人员加强会计教育培训,转变会计人员传统的核算观念和思想,从根本上实现会计制度的新旧转化和对接。一方面高校的领导层要引起重视,提高高校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会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可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教育培训活动,心得分享会等,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软件的使用水平,量化相关的会计核算能力指标,将其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其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会计核算水平,为高校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会计核算队伍,保障新会计制度下财务工作的高效开展,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三)加大会计行为监督检查力度
会计行为的监督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财务票据审核,采购及报销凭证的核查管理上,要深入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建立动态、实时、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监督的内容也不能局限于会计核算本身,要从高校整体的财务内控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响会计核算的内外因素,实现全面的自我监督检查。在岗位设置上,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明确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分工,实现记账、审核、复核等重要环节的有效分离,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利制衡。
四、结论
新会计制度变化幅度较大,高职院校应加强会计实务工作的制度衔接,以此为契机,理清各项资产收入支出的会计核算方法。从客观情况出发,科学的调整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积极改进现存问题,并形成长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促进自身会计核算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强. 论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21):259-259.
[2]周丽. 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6).
[3]王春园. 浅议新会计准则实施下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措施[J]. 会计师, 2016, No.237(6):59-60.
作者简介:吴海波(1976—),女,汉族,湖北武汉,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0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