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倡议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部分,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使边疆民族地区变成重要的战略关键点,成为中国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前沿地带,也成为我国与许多周边国家甚至是欧亚国家互相沟通的门户和枢纽,在战略实施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分析边疆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下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抉择。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055-02
一、问题的提出
1.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因为历史、自然环境等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基礎不够雄厚,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迟缓。边疆民族大多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大多地区依旧延续着原始生产生活方式。众多条件限制所导致的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就使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起点低、程度浅,在实际生活中不能与其他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并且,边疆少数民族的族群意识、民族意识较强,因此他们既对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社会发展落后状况深感忧虑,但又强烈渴望能够改变现状。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水平较低,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也都比较落后,这些因素都严重限制着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力和发展速度。实行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策略和政策实施上有倾斜,虽然整体上推动了我国的发展,但是对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讲,最直接的后果是拉大了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中的初级阶段”。为了加快边疆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差距,国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对口支援”等,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社会发展的机遇期。但因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起点低、基础差,存在的要求发展和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在这较短的时期内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2.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难度大。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长久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大多依赖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极度消耗来发展经济,因此该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扭曲发展”。这样短视的经济发展形式不但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无法从开采自然资源来获得经济利益,而且还要承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严重后果,加深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边缘化程度。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的后果必定是国家与社会要为此支出大额的整治费用。这些年政府大力扶持边疆民族地区建立健全保护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资源体制机制等措施,试图缓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向,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边疆民族地区很多位于我国地理阶梯中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自然环境非常复杂恶劣,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而保护和治理也显得异常艰难,短时间内并不会改变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3.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和保护民族文化间存在矛盾。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边疆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多元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活力在于传承,文化的强盛在于进步,传承的进程中本身就蕴含着发展,而发展本身就显示着传承。所以,文化的动力需要在发展中得到传播与延续。如果没有有效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将错失发展的机遇,最终消逝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自身得以发展的现实需求,只是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地理位置既边又远,经济滞后,人才紧缺,对文化方面的重视度不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商品经济和外族文化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中的青年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欠缺关注和认识,守护、继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意识淡薄。在这样的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持续发展使人担忧。
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一带一路”带动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些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是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建立互通互联的基础设施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加速改善交通、医疗、水利等设施建设,加固薄弱地带,克服瓶颈限制,提升基础设施的基础保障能力十分重要。政府重视边疆民族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促进下,国家重点投放资金的是那些有助于民族地区建立水电设施、交通、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项目等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项目,并对其进行投资倾斜。
2.“一带一路”建构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新局面。“一带一路”建设强化我国全面开放,提高沿海城市开放水平,同时也会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助于拉动生态文明,推动地区平衡发展。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运用新疆、西藏等地的地区优点,加强和邻边国的沟通合作,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主要的交通中枢、科教文化、商品贸易中心和经济带重心区;利用内蒙古自治区接连俄国、蒙古的地理优势,建立向北对外开放的关键一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借助广西、云南等自治区的优势地位,推动北部湾经济带的发展,营建面对东盟的全球道路,构成沿湄公河地区经济发展新高度,营造面面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的经济放射中心;经过西南边疆地区的对外发展,使其成为新的战略支撑点,变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的关键门户。
3.“一带一路”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我国贫困地区散布于“三重耦合地带”,就是和生态脆弱区域、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的重合,族群型的贫困特征明显。“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目前边疆民族地区脱贫的重要机遇,也成为边疆民族地区走出落后处境关键脱贫道路。“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资金扶持力度;拉动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可以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目标。 4.“一带一路”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沿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明显。“一带一路”战略在边疆地区的不断推进能为少数民族带来优秀而丰富的人才资源。在进行整合少数民族教育的历程中,要以多元化否认教育思想为向导,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和汉族民众进行交流互动,有助于中国目前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彰显以及宣扬边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并且以开放、包容的心胸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从文化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思想来进行文化整合与创新这个层面来讲,其所倡导的通过文化之间的互相交流沟通来不断推进它整体性的和谐发展,向外伸展到我们国的沿线边疆民族文化的合整问题,意思是与此同时要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中的文化统合与创新理念为指导,增强边疆民族受教育人群的民族认同感,使少数民族人民能够认同和接纳外来民族的文化,这样有利于中国边疆民族教育的整体性和谐发展的实现,而且能够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发挥其强而有力的助推效应。
邊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关键的形成部分,这是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历程中得以形成的,其涉及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边疆民族最为长久的特点,而且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文学艺术、历史学、文化产品,其地区性、独特性、民族性的特点明显。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第一,可以给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与亚洲、欧洲等国的文化沟通提供难得的机遇,构建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方便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和“引进来”,以便形成品牌效应,可以拉动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繁荣、文化教育进步、生态和谐。第二,因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品有着邻近国家甚至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所特有的文化价值,而且可以使外国消费者产生好奇心,形成吸引力,然后产生较强的消费需要,再加上“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很多,人口数量大,所以就会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第三,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产品因他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点,而且它的制作手法和它的用料材质也有较强的民族独特性,不能够单一地仿效和复制。这样的特质通常更能突出其产品的独特性,增强它在世界市场上的绝对优点,使该文化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通过这样也可以为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更多的文化经贸效益。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抉择
1.优化政策保障与沟通。政策的保证和沟通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根基,政府需要尽早筹备出台相关策划纲要,打破目前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局势,推动地区之间的联动发展。其他地区要借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起来的典型地区的进步经验,规划制定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争取凭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条件来申请获得特殊政策和项目,对内要利用好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带动作用,对外要构建和领国见优良的协调沟通体制机制。古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正好说明了预先策划在整个规划推行中的关键性作用。“一带一路”归于国家的上层建筑,所以,需要国家“一带一路”总体策划纲要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提供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2.提升边疆贸易水平,完善边疆贸易结构。构建“一带一路”,其主要目的就是进行投资和贸易发展。营造边境经济合作区就要运用好“一带一路”这个优势平台,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和丰富的能源优点,提升自主产品加工出口的能力,构建完备的边贸物流系统,以便提升边境贸易的发展能力,着力推动边境贸易,既要不断日益满足边民的生产生活,又要积极依靠国内经济发展,尽力完善边贸结构,增加自主产品类型,提升自主产品的附加值。加强和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的联系,着重扩充自主产业贸易链。
3.提升民族教育水平,培养民族人才。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应该加入相关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少(下转79页)(上接56页)数民族地区的边境地区的教育,这些地区普遍存在教育内容的缺乏。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他们创办的民族学校在建立体系上相对独立,但我国采用统一的升学考核考试制度,并没有完备的针对民族院校特有的升学措施,即使政府倡导民族院校要特色办学,但实际上,学校教育体系加入民族文化教育内容还是有难度。而且还存在有些学校自称民族学校,但它们的办学理念并不是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普遍是用民族语言讲课来进行双语教育,这样很难对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讲授。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学校要加强民族传统知识内容的比例,全面系统地讲解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突出成就。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人,边疆民族地区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全面深入挖掘民族各行业里的优秀人才,发挥他们继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5)——“一带一路”与民族地区的发展[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 杜发春.边境贸易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J].民族研究,2000,(1).
[3] 申现杰,肖金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J].宏观经济研究,2014,(11).
[4] 蒋利辉,冯刚.“一带一路”,民族地区的重大战略机遇[J].中国民族,2015,(5).
[5] 郭克良,蓝文权,蒙运芳.“一带一路”背景下欠发达地区转型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5,(7).
[6]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7] 霍建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深远[J].人民论坛,2014,(5).
[8]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4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