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为此,应不断强化其管理会计工作,以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首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阐述,进而探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现有缺陷,分析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以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效果。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097-02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也在不断探索并推进经济体制的优化改革,这也使得事业单位财务体制改革进程得以推进。为此,事业单位应当主动响应国家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进一步适应新的财政机制,对自身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体系加以完善,开展有效的管理会计工作。
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在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其管理会计工作十分重要。事业单位主要是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的经营与发展以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同,社会效益很难实现量化考核与管理,这就会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造成影响,甚至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混乱。而在事业单位中,管理会计所能够发挥的主要体现在管理层面,通过管理会计可有效提高其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事业单位采用管理会计工作,可以实现对其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国有资源的最大价值。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可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管理会计对于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强化其经济监督效果,强化其业绩考核与监督,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管理会计的应用,还可以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提供必要信息,为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与管理提供支持,提高其内部管理质量。
2.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必要性。我国在不断发展中,财政体制日益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也越发凸显,通过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可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整合,为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也可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监管工作,帮助事业单位领导层对其单位的计划编制与预算控制加以及时了解与掌控,也可以为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及财务查询等工作提供信息,可有效避免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巨大失误,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并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主要以会计电算化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而财务分析依旧以人工分析为主。随着我国大力提倡会计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各企事业单位也在探索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方法。事业单位应当在信息系统规划中纳入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整合信息系统并对其加以改造,以推动管理会计的高效实施。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形势
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水平也不断强化,其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组织有所完善。事业单位是以提升社会效益为主,其本质意义上是一种公共服务组织,在不断推动公共服务发展时,我国的事业单位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有所扩大,以公共财政预算为基础而得以发展。但在以往的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有所缺失,为此应当充分明确当前形势,以获得长远发展。
1.财务管理模式单一。一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以财务会计为主要形式,而其财务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自身知识技能缺乏更新,就会影响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1]。例如,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对于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不足,在实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只会根据简单的财务计算方式对财务状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就会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2.資金管理缺乏规范。我国现有事业单位在工作运行过程中,以公共财政为资金来源,导致事业单位在制定发展策略时,对公共财政的有限性缺乏正确认知,而是以某种目的为主要追求目标,就很容易造成财政超支。比如,个别事业单位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其单位职工的报销机制,许多报销的费用实际上与该单位的本职工作并没有什么联系,所谓的费用报销,仅仅是出于私利的考量,这就会导致该事业单位财政负担的加重。
3.财务沟通交流匮乏。事业单位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会导致其财务信息保密性较强,导致其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难以对其财务信息进行查询与了解,导致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行中,财务信息引导价值缺失,影响事业单位决策的合理性。另外,当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流于表面,缺少足够的风险防御能力。许多事业单位自身具备审计监督制度,但其审计与监督的落地执行情况缺乏,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独立性不足,就会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与限制。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
1.对财务管理模式加以创新。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组织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调整其内部管理模式,以期确保企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市场企业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差别,而出于深化事业单位发展的考量,我国早在2011年,就已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该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为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进程的整体目标及规划目标,并且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对其内部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建设提出的要求,如功能明确、治理完善、高效运行及优化监管等方面[2]。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要求,及我国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出台的指导意见,以全新的战略目光对其管理会计工作加以审视,指导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确保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独立性与融合性,全面支撑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为事业单位的统筹安排与资金利用提供帮助与支撑。而事业单位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进程中,应当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分析乃至考核等方面入手严格控制其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价值。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以预算编制为基础。事业单位在对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数据夸大与数字失实等问题。个别事业单位编制财务报表时,当事人有可能扩大项目编制以增加资金数额,因而应当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监控,充分把控其财务预算工作,为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真实性提供保障。事业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时,应当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基本管理目标、工作办法与工作原则,为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各单位进行各自预算编制奠定基础。首先应当明确预算期的目标利润,进而确定预算期的销售总额,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主要原材料的单价和工料消耗定额,并强化物资的储备水平和控制工作。
3.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事业单位要想推进其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将会计核算、财政支付、公务卡结算等工作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工作内容。如上所述,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会隐藏其财务信息,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内外的信息利用情况对于财务信息的了解存在缺失,而这种问题的存在,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3]。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当对其常规项目及常规预算进行编制,明确其大致结果并加以标注。事业单位及其某些具体项目预算编制所进行的申请,应当进行公示,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内部透明度。在推动项目落实时,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为项目执行提供保证。另外,这种工作方式也可以有效避免财务工作人员存在公器私用,因私废公乃至侵占公共财产等问题的发生,全面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
4.建立完善的会计轮岗制度。事业单位在运转过程中,必须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支撑其正常运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合理的岗位轮换制度,确保其规范性与整体性,有效减少可能存在的会计舞弊等问题,避免财务造价。在会计岗位轮换过程中,通过轮岗可以更好地发现会计核算中的各种错误,规避财务风险,并确保轮岗会计人员能够在轮岗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避免舞弊现象出现,同时也可以确保会计人员在轮岗过程中,强化合作与学习,对自身专业能力与专业水平加以强化。在会计岗位轮换过程中,也应当搭建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对岗位轮换的工作能力加以培养。
事业单位在构建其岗位轮换制度的同时,还应当制定定期培训机制,由专家讲授或有经验的管理会计人员进行经验分享等方式,帮助管理会计人员掌握先进的会计核算方式,强化其专业技能及管理水平,以满足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发展需求。事业单位应当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確保管理会计人员形成公平与客观的原则及理念,使管理会计人员在实践中提升其道德水平与自律意识,以确保会计工作的正规化与合理化。另外,通过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工作,应选择全面预算管理、基准、管理会计报告制度等合理的管理会计工具,提高员工对于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能力[4]。
结语
如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原本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为此,要求事业单位不断调整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引进管理会计工作方法,对财务管理模式加以创新,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并制定完善的会计轮岗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红秀.管理会计在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中国国际财经,2018,(8):71.
[2] 岳杰.浅谈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1):99-100.
[3] 王悦.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7,(30):110-111.
[4] 隋德才,姜成钢,屈昊.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适应管理会计需要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7,(1):1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4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