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整个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仍有相当数量和比例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走出培养精英式人才的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而高等教育大众化追寻的是一种素质教育的诉求。这些客观因素为包括教育评价在内的多项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土壤。从学校层面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被社会充分认可与高度赞扬的毕业生,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方面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三基”测试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开展的。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7-0114-02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三基”测试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测试,简而言之,就是测试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作为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一种手段,测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三基”测试既承担着对课程、教学和学习效果问责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其服务作用,即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深入学习提供信息、反馈或回流。评价的结果与数据信息是用来改进教育教学的,可以指向课程的开发建设,也可以指向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二、评价方式改革
目前,我们已针对艺术设计类本科生前一学年所开设课程实施了一系列测试工作。考虑到教育中的许多因素,如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以及情感、品行、理想等不好量化,而这些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又非常重要。为此,在以标准化的笔试测量为主的基础上,相当一部分专业同时采用了手绘、实践操作等测量方式,尽可能地使评价的工具性价值与人文性价值相得益彰。
三、评价内容改革
为了突破评价信息单一、狭窄的困境,使测试结果更加客观化,测试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一是课程,即狭义上的教材,通常被认为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载体。在此情况下,覆盖课程内容的标准化测验被视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式。二是国家标准化职业资格测试。此种测试覆盖面广、综合性强、重基础,是多种国家职业资格测试的方式。这是进行“三基”测试的又一重要内容。三是以检测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为主,邀请设计公司参与的命题测试。在上述的三类测试内容中,既注重检测学生对固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兼顾到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四、評价实践情况及结果分析
测试命题采用多元化的试题来源方式,其中设计公司命题、国家标准化职业资格考试题、兄弟院校专家命题等是命题的主要渠道;个别课程从学校试卷库中抽题或是聘请本校资深专家命题,这只是一种命题的补充。
通过近几年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普通教育课程测试数据首先体现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只注重是否能够考试及格,不去深入学习并进一步钻研基础理论知识。其次,学生普遍基础较弱,缺乏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认为只要专业学习好了就行。专业核心课程和学科核心课程的测试结果进一步显示专业教学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长期注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生就学科核心课程专业综合知识与理论的掌握及运用上存在着较大差别,对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态度更无法并提。各年级间在平均分和及格率方面差异较大,在某些方面反映出不同课程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
国家职业资格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平均得分和及格率均偏低。经分析,存在以下问题:摄影师资格测试试题,属于摄影技师等级测试内容,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难度较大,超出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范围。平面设计师资格考试试卷仅针对PS软件理论知识进行测试,其针对的方向主要是对软件纯理论的掌握。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关于软件课程的培养方案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对于纯理论方面的知识掌握并不做特别具体的要求。
从测试结果也明显看出艺术设计类学生存在的通病:因其录取时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在校期间在文化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普通教育课程等方面显得比较困难,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优秀文化知识的钻研,学生对美术理论、美术史等基础课程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综合知识明显缺乏,在校期间大多一味地追求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重技轻文”,相关的文化基础知识底蕴不厚,个人没有有意识地加以丰富和培养,严重限制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使他们对不同时代和不同设计师(画家)作品风格的掌握、对作品内在结构的认识、对作品蕴藏的思想感情理解不足,从而不能对设计作品完美、准确地把握和表现。
五、评价改进措施和实施成效
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在教学改革中一贯重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社会、与市场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与社会与设计市场的结合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环节、加强市场调研环节、加强社会考察环节。结合“三基”测试结果及存在问题,学院协同教研室深入讨论,认真研究各专业教学特点,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在教学中,重点落实和改进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为学生巩固专业基础,新生入校后进一步强化实践动手能力训练,针对专业要求提高造型能力培养力度
如指导学生加强基础结构素描、设计色彩、专业基础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的学习;环境设计专业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画速写,按30%计入总成绩,速写内容依据专业课内容可做不断调整。
(二)以“新生研讨课”、“高年级研讨课”为契机,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丰富和开阔学生视野,唤起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 如在研讨课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以分组讨论、相互竞争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资料,扩充学生知识面。
(三)重视课堂教学,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在创意中的思维及创新的过程中,给与积极的引导和发掘。这是我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的教学环节,在这方面,我们经过积极努力和探索,积累和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文字设计》与《版式设计》课程小组在其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中的即时测试与训练,现场出题、现场测试,且在测试后现场公开分析与讲评,在较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设计的过程与享受成果的乐趣。
通过教学实践,在创意设计阶段以学生为主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评议,然后运用“加减”的教学法,来筛选优秀创意稿,由此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思维,提高创意创新能力。
(四)重视多途径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结合“三基”测试结果,进一步扩展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渠道,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具体情况如下
1.课内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分别在校内和校外不同教学场地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习实训场地进行,侧重对专业技能的训练。近两年,学校加大了对校内实训场地及设施的建设投入,大大加强专业教学的硬件基础,对进一步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将设计课题引入课堂教学,也由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教授过程中,严格要求石膏等容器制作细节,严格监控实践环节,同时将第三届中国茶叶包装设计大赛引入课堂教学。
2.课外实践教学环节
在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次以上的设计比赛;对专业实习和暑假社会实践进行制度化管理;开展素质拓展证书认证,把设计作品参赛及获奖情况记入学生档案;完善评优评先标准,加大对获得设计奖项及发表论文学生的奖励。积极参与实习基地的各类设计实践;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设计竞赛、展览活动;鼓励高年级学生到公司、企业做兼职设计师等。
(五)重视专业教学面向市场的教学特色,利用市场检验专业教学质量
本科生“三基”测试的目的是检测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基于此,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与行业协会以及相关设计公司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能够把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近几年来,我们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河南省室内装饰業协会、河南省摄影家协会、河南省动漫产业协会、河南省服装协会及其下属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了锻炼学生基本技能、巩固基础知识,促进实习实践环节的开展,学院与黛玛仕(郑州)服饰有限公司合作,安排服装专业近60名同学深入到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学生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在工厂、公司、设计室的10几个工作岗位上实践,制图技术、工艺水平、整烫技术、裁版技术、销售能力、设计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并通过锻炼得到进一步提高。
几年来,该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均由省装饰行业协会及其下属设计公司组织安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公司已成为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学生与社会接触的重要窗口,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促进该院专业建设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藉此深(下转126页)(上接115页)入探索校企结合的办学规律,为专业发展壮大开辟一条新路。
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将进入社会,学业成果接受市场的检验,“三基”测试只是一种教学评价的手段,业务培养要求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能不能很快的融入社会,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利用市场检验专业教学效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是进行“三基”测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学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质量作为教育产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评价一直是人们关注与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人才培养质量不仅要在教育领域里经受检验和评价,还要通过社会,通过教育领域之外的第三方来监测与评价。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三基”测试是教学质量第三方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尝试,是在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评价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之举。作为创新与改革,既需要改革者的勇气和胆识,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组织。
基于此,我们要逐步从传统的较为单一的课程评价中跳出来,突破评价形式的单一化造成评价行为的模式化和评价指标概念化、抽象化的困境;我们可以把社会的用人需求标准、国家的职业资格标准及行业的人才质量标准作为依据,使评价标准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更好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定位,找到一条适合办学特色与实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不断改革和完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书,冷士良,祝木伟.“分层分类、常态监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徐工院“园校互动,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模式为背景[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4).
[2] 罗曼丽.“课堂+舞台”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表演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
[3] 曾爱林,陈幼芬,李改.协同机制创新视域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19).
[4] 邓万友.改革教育评价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咸宁学院学报,2012,(6).
[责任编辑 兴 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4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