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贸管理合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阶段,我国要实行对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加强对货币流通的改革,使得内外贸易管理合一问题成为当今至关重要的问题,越来越被众多人所关注,基于此,笔者展开对内外贸管理合一与市场经济的存在的关系,和具体促进其发展有效措施的探讨。
【关键词】内外贸;管理合一;内涵;流通;品牌
我国要对区域经济进行系统化和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采取内外贸管理合一是较为适应现代发展的趋势所在。内外贸管理合一的内涵,指的是以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对产业进行细化分工,以对市场供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提供合理的资源配置,让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融合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的特征,展开市场经营和管理模式的过程。我国通过内外贸管理合一的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通过此管理合一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稳定和拓展了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内外需求,以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贸易强国。
一、提出内外贸管理合一问题的新背景
国内外贸长期处于内外需较为疲软和萎缩的境地,是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需引起大力重视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下,虽然我国贸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相应的成长,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贸易常年位于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趋势,其贸易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但由于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内外贸严重深受波及,于09年直降于-44.8%经济增长数值,为缓解各方外需压力,国家做出内需来应对外需不足的弥补策略,以对国际、国内双向市场的打通并形成对内外贸对接的实现,以促进出口转内销,帮助弥补我国外贸产品困境。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后期才缓慢复苏,受国内市场不容乐观的环境影响,和国际市场严重萎缩的经济发展态势,形成了不协调、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内外贸发展。在大外力不足,内部紧缺的压力下,我国进行内外贸管理合一的调整策略势在必行,紧密结合国内和国际市场经济,以保障内需扩大和出口稳定,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
二、我国实行内外贸管理合一的重要性
(一)我国贸易企业竞争与国际市场的需要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原有内外贸的各项限制被打破,只有与国际市场发展规模和形式相接轨,才能为我国内外贸寻求出更有利的出路。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严重缺乏大型的贸易集团,在经营模式、营销渠道等方面,内外贸企业都存在有各自不足之处,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内外贸企业显得势单力薄,由于自身体能力不足缺乏国际上的竞争性,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企业通常采取的形式,处于较低附加值的中间产业曲线制造环节,企业往往存在设计不足的研发能力,缺乏品牌营销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外企数量较多但大多能力不足;其次,为了规避经营风险,我国外企常不重视自主经营模式的发展,只通过引厂进店或是收取各种贸易往来上来的通道费用作为盈利手段,盈利水平收入不高,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使得持续增长遇到阻碍。基于当前的经济贸易环境,培育具有高度整合的产业链能力,面向国内外市场进行管理合一的流通企业主体,是我国迫切需要改变的强化的,以整合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贸易资源,在国际平台展开强有力的竞争,为国家争取到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突显民族力量。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下,外贸分管在其管理规范和体制上,慢慢展露出其弊端,如未利用好国内外市场资源,对于国内较为重要的商品,国家政府不能做出有效的参与,以至于进口商品和国产商品存在相互竞争的问题,而本国出口商品销路又欠佳,产生经济贸易失衡的供求状况,这对稳定物价和平衡市场非常不利,从而影响了人民生活的质量和阻碍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有序高效商品流通体制的建立。在内外贸分管体制下,内外贸无法获得有效的合力,因此我国很多商品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有效竞争力,同时,也不利于商品的流通,增加了流通的经济成本,使得我国经济效益大大精减。
三、内外贸管理合一建立的建议
(一)流通体系的完善
内外贸实行管理合一,流通是其核心基础。流通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内外需的推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对基本流通渠道的有效完善,是对内外贸联动的发展和内外贸易渠道打通的关键突破口。
1.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
内外贸管理合一进程中,滞后的流通产业发展和缺失的市场体系,是主要需解决的问题。因为缺乏良好的经济基础建设,加之受外部不利环境的影响,内外贸想要获得协调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困难,长期对经济贸易管理体制条块的分割,使商品流通的渠道和过程也被严重的分割开来。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与新经济要求间逐渐体现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冲突,要解决此冲突也并非易事,根深蒂固的内外贸分割化体制,虽已建立内外贸商务部的管理,仍有残留许多细节问题有待解决,仅在商务部成立后在原外贸管理上附加了小部分的内贸规模,内外贸在这样的拼凑下其体制还属于分割形式,各自业务范畴的局限性还是存在,没有形成相互间有效的协作机制,很难真正融为一体,对整个大市场、和贸易流通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创新流通体制要基于原内外贸管理模式上,解决历史经济遗留问题,突破内外贸分割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内外贸经济间在政策、理论、经营、审批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真正做到内外贸无障碍的沟通协作。
2.深化流通企业改革
我国流通产业只有在国际上获得有效的竞争力,才能加速我国内外贸实现管理合一的进程,因此实现这一途径的关键性举措,还在于要加强对国内大型综合商社及实力雄厚跨国公司的大力扶持和培育。完善流通体系,建设市场统一化的商品流通形式,需正确引导和重视那些具有國际竞争实力的流通企业,带动他们持续的发展。我国大型流通企业,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应的规模,但对比国外还稍显逊色,在规模上还处于较为“弱、散、小”的特点。因此要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分散的零售企业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促进其行业规模的壮大,推动其标准化的经营发展,对服务开发力度和自有商品的加大,力求向综合的大型的流通企业发展,以促进国际化经营的实现,推动我国内外贸实现管理合一的发展。 (二)内外贸管理合一机构的建立
国际上存在着很多优秀的内外贸体制形式和经营管理经验,都可以作为我国用来参考的案例。或者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建国初期的管理方式也值得参照。因为建国初期属于多元化经济主体的商品流通市场,所以当时采用的就是内外贸管理合一的经营做法,这也较符合当时的国情。又或者参照我国香港地区和深圳市所设立的贸发局,他们皆为实行内外贸管理合一的方法。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其涉及的工作包括集物资、商业、外企合资等于一身的管理模式。通过他们的成功经验,说明内外贸管理合一的措施的确是科学有效的。一般来说,工业与内外贸的合一,和内贸合一,是内外贸在国际上实行合一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如泰国的商业部采用的是内外贸合一,而日本的通商产业省即为内贸及工业的合一。
进行以上两种模式的比较,根据我国国情,第二种模式较为适合。泰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商业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参考。泰国通过以下七个厅局的下设,商业部门共分为有:国内贸易厅、保险局、国贸厅、商业厅、经济厅等。同时将在物价方面、内外贸交易、保险等集中在一个部门进行管理。泰国商业部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其经济管理一直保持较为稳定和透明化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效果。
(三)通过电子商务对内外贸市场的地域限制的突破
作为现代信息的一种交换系统,电子商务成本低廉,通过对信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着传递,极大提升了传统有形市场的国际化。例如:据相关统计,我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内,采取宽带网络连接所有的商位,开通经营户网站达到了50%以上的比例。義乌在2012年有8万家的网商,但有53万家的义乌商家在eBay注册,有超3亿美元的卖家交易额;日均超过13万票的跨境电子商务出货量,义乌本地货源达70%,为520亿元的电子商务年成交额。足以说明,电子商务在线上、线下同步经营、内外贸市场交易份额的提升和转型,这是经济市场的必然发展走向,也是我国内外贸管理合一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结束语
通过借鉴和实行这一改革方法,以促进我国国内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发挥出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无可替代的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先庆,林至颖.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谭祖谊.内外贸一体化的内涵、经济效应及其路径选择[J].北方经贸,2011(8).
[3]李丽,刘琦杰.内外贸一体化视角下的我国内外贸协调发展探析[J].商业时代,2012(28).
作者简介:
李晶(1983-),女,汉族,江西吉安人,在职研究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研究方向:国际商务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