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浅谈执行方法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执行的定义和内涵进行分析,基于执行实践的实质,针对如何提高执行的效果从主体、客体和发展观三个哲学要素维度逐一进行阐述论证,并提出执行的方法论——经纬模型。
  【关键词】执行 哲学 方法论
  一、执行的定义及内涵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PDCA循环中的执行(Do)阐述了执行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简而言之“执行”就是“做”。执行是把目标转化为成果的实践过程;是目标与成果之间“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是目标和成果之间的桥梁。目标是执行前对结果的预期,成果是目标执行的终了状态,发现目标和成果的差距并对以后的执行进行指导,达到执行的闭环。
  二、执行的哲学观
  执行作为一种实践,实践的哲学观均适用于执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观认为,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实践是动态的,实践随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而不同。执行作为动态的过程必然具有发展的本质,把目标和成果联系起来实现两者的相互转化。
  三、执行的哲学要素
  (一)执行的主客体观
  1.执行的主体。毫无疑问人(劳动者)是执行的主体。由于管理中涉及到组织的概念,管理执行的主体的复杂程度基于组织的复杂程度,所以执行的主体是存在不同的层次,执行的主体包括执行相关的所有主体,是一个广义上的主体。执行的主体必须从主体的范围、主体的能力、主体之间运行效率、主体的能动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2.执行的客体,执行的客体即执行的对象,包括任务(目标及劳动对象)和方法措施(生产工具)。只有正确的认识客体,主体才能充分的发挥能动性达成执行的效果。要确定合理的执行客体,就必须对客体进行模拟评估,制定合理的任务,确实可行的方法措施,并且有实现任务的支撑性工作。执行的客体必须从客体的合理性、客体的可行性、客体的可评价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和优化。
  (二)执行的发展观
  执行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结合发展来实现,鉴于执行发展的本质,其随时间推移而处于不同状态,进而发展可用来表征执行的程度,只有用发展才能对管理目标的实现制定一个标准来衡量执行效果,进而对主体进行评价考核。
  1.发展观的合理性。发展观的合理性和客体的合理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综合决定执行的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执行若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可使执行不远离合理。另外,对于执行中出现的困难不可以作为否认执行的合理性的依据,防止执行主体消极性的滋生和扩展。
  2.发展观的阶段性。执行的发展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只有把握执行的阶段性才能有利于客体的可评价性,不分阶段的执行会出现本末倒置,影响执行的效果,分清执行的阶段,能保证实现执行的闭环。另外,执行可根据阶段的不同确定对执行的监控力度,防止执行和监控资源的浪费,在两者之间均衡利弊确定执行的阶段长度。
  三、执行模型的建立
  执行的方法论是基于执行的哲学分析,以主体、客体和发展为主要因素,围绕客体为中心,以实现目标和成果的高吻合度为宗旨而建立的模型——执行经纬模型。
  (一)经纬模型建立原则
  1.合理可行原则。执行必须是合理可行的,此原则的基础是基于客观环境分析而不是基于主观判断。
  2.谨慎原则。模型建立时要经过谨慎的测试和论证,一旦模型确定要维持相对稳定,模型的调整更要慎之又慎,切忌朝令夕改。
  3.目标导向原则。一旦确定执行的目标,就要以目标作为基础调整主体、部分客体(措施)和发展。调整地顺序为部分客体(措施)、主体和发展。
  4.成本原则。在建立模型是要在模型的建立成本和通过模型能实现的收益方面进行权衡,防止资源的浪费。
  (二)经纬模型建立步骤
  1.确立执行的客体。模型建立的核心部分即确立执行的客体。客体的内容必须包括任务、措施、标准三部分。客体的制定必需和主体充分沟通。
  2.客体测试。本着合理可行的原则,从合理性、可行性和评价行等方面对客体进行测试,若发现违背此原的部分则对客体进行调整,调整原则为目标导向。
  3.确定模型的经度(发展)层面。发展变量根据客体计划进度而定,执行经面可以按照:年经面、季经面、月经面、周经面、日经面、阶段经面等展开,经度面越密集,跨度越短,实际操作的过程的吻合度会越高,另外纬面越低,需要的经面就越密集。
  4.经度(外部闭环)测试。从执行发展观的合理性和阶段性进行测试,若测试不通过则根据谨慎和目标导向原则对发展层面进行调整。在模型经过一段时间执行后,对执行的结果和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用实践对模型进行检验,对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在遵循目标导向和谨慎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对模型的纠偏调整。
  5.确立模型的纬度(主体)层面.客体按照主體的层面逐层展开,执行纬面可以按照集团纬面、区域纬面、公司纬面、业务纬面等展开。上一纬层的客体对下一纬层的客体起到指导、导向作用;下一纬层的客体对上一纬层起支撑作用。
  6.纬度(内部闭环)测试。确定了纬度的层级后,为了保证执行的效果,需要对主体的胜任能力进行测试。纬度测试主要从主体的能力、效率和能动性等方面进行,对于测试结果不合符要求的根据目标导向原则,在调整部分客体后仍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对主体进行调整。
  四、结论
  执行是主体、客体和发展观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执行由于其发展的哲学要素使其动态化、复杂化,所以对执行的管理必须有发展的观念,但是作为执行的主体又存在能动性,故执行的发展观中必须考虑主体的能动性。正如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有从主体、客体、发展三个维度才能确定执行;才能保障执行;管理的理论才有可能实施,战略才有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姜汝祥.锡恩业务流程4R管理模式[M].北京: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2004,
  [2][美]博西迪,[美]查兰著.刘祥亚,等译.执行[M].机械工业出版,2008.
  [3]李文武.企业执行力矩阵[DB/OL].博锐管理在线,2008.
  作者简介:赵胜敏(1980年7月),男,汉,河北赞皇人,经济师/资产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