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小学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状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后勤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学校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状况虽然逐步改善,但问题仍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生识别能力较弱,食品安全与卫生意识不强,小学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更为突出。本次研究立足西部,由教育环境出发,探究西部部分小学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状况。
【关键词】西部小学 食品安全与卫生 研究
一、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自古以来就颇受关注。近年来,冒牌奶粉、食用面食豆类中毒、“僵尸肉”黄焖鸡等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与卫生现状令人忧虑。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能更好的将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普及到西部地区,我们对西部地区部分的小学进行了调研,将结论总结如下,略作参考。
二、西部小学食品安全与卫生现状
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西部小学食品安全与卫生环境总体较差,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零食小卖部密布,且缺乏有效管理
存在许多小零食综合铺,充斥着各种廉价的、不健康的小零食。此外,部分卖熟食的店铺存在烘烤器具长时间不清洗,工作人员不做防护与隔离,隔夜食品加热重卖的行为。最为严重的是少数小卖部食品来源不明,相应的质量审查不严格,甚至出现售卖过期,三无食品的现象。
(二)食堂食品安全普及率低、卫生环境混乱
1.食堂环境差,卫生状况堪忧。食堂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制度进行工作,残羹剩饭处理不及时、垃圾随意堆放,餐具不够清洁、厨房油垢多;某些食堂为节约成本,存在食材不新鲜、重复翻炒剩下的食物的现象;此外,部分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食物不考虑营养搭配,“餐餐同料”“餐餐同味”。
2.食堂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食堂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定期接受培训与考核,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
(三)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缺乏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和意识
1.学生。西部小学生群体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概念十分模糊,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认识大都停留在表层,在他们眼中,绿色食品可能就是颜色是绿色的食品,购买食品十分盲目,缺乏正确的购买行为,不懂什么是三无食品,购买食品时几乎不会关注包装袋上的信息。
2.学校。学校关于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的教育较少,而存在的少数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教育也大都是响应号召、顺应实势或是上级要求的填充式教育,极少出于主动,效果微乎极微。这种假把式的填充式食品安全卫生教育达不到提升学生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和意识的目的。
3.家长。西部小学生有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生活,老人对食品安全的意识更是十分淡薄,无法很好的将食品安全与卫生状况的相关知识传递给孩子,有时甚至还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三、西部小学食品安全与卫生现状原因分析
(一)政府及学校行为部分缺位
1.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第一,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发展差异大,食品安全与卫生状况也各不相同,但现有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大都为普适性法律法规,缺乏对各地区实际状况的针对性。第二,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惩罚力度不强,不良商家获得的利益与被查出后付出的代价不成正比,导致了这些不良商家甘于犯法,敢于犯法。
2.政府及学校监管力度不强。第一,学校的查处审查程序不严格。特别是一些学校小卖部店家與学校领导沾亲带故,学校对其审查宽松,存在着走过场的形式。第二,监管力度不够,打击力度欠缺,许多违规行为被容忍,被忽视。
(二)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
1.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总体环境差。社会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频发,存在许多不良商家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缺乏一个安全卫生的整体大环境。
2.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一是缺乏良好的社会监督体系。普通大众监督意识不强,即使发现一些违规生产、销售不健康食品的行为,也由于害怕被报复、事不关已心理等原因,大都不会去主动举报。其次,新闻媒体监督意欲不强,认为新闻缺乏价值,不到出事不主动探寻报道。
(三)受落后食品安全与卫生思想影响深重
一是西部地区由于教育欠发达,接受科学食品安全与卫生知识宣传的机会较少,长期受到落后思想的影响。二是西部小学由于环境差,待遇低,人才流失率较大。
四、相关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是政策制定与市场监管的主体,政府行为的部分缺位是导致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政府引导是良好管控校园食品安全与卫生环境的首要因素。
1.制定符合地域实际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各地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可广泛考虑各界意见,在全国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法律、条例的框架下,依据各地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以更好的为当地管理食品安全卫生环境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2.政府加强监管。政府对学校食品安全卫生环境进行定期抽查,严格审查。对食品安全卫生环境多次检查不合格的学校设立专门的校园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小组,进行入驻式实地督查。
(二)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是校园环境的直接管理者,校园环境的好坏与学校管理直接相关,因此应学校加强审查与管控。学校对小卖部资质和食品进行审查,设立高安全与卫生水平标杆,严厉打击裙带关系。食堂建设应秉承公益性原则。
(三)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1.加强新闻媒体监督体系建设。新闻媒体应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与新闻选择观,提高对校园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关注度,积极探寻,主动报道。
2.加强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对普通大众加强宣传,提高大众法律意识、食品安全卫生意识与社会责任心,让他们能够辨别不合格食品与不良商家,并且甘于举报,敢于举报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不良商家。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M].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5.
[2]亢震威.校园食品安全视角下责任主体的食品安全意识培养研究[D].包头师范学院,2016.
[3]檀子贞.高等院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与对策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5).
[4]葛明钧.浅谈加强中小学食堂内部控制[J].会计师,2011(11).
[5]陈洁.拱墅区中小学食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注:本文为天津科技大学大创项目校园食品安全科普系列活动策划论文,项目编号2018100570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81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