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阳
摘 要:中蒙俄经济走廊是我国提出的为促进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战略,该战略的实施既可以辅助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作为中国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实践。而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奠基之石、必由之路,承载着全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如何搞好中蒙俄经济走廊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下一步经济与人文交流的基础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 基础设施 建设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问题
(一)中蒙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中蒙俄交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均较为落后,硬件及配套设施较为薄弱,这导致了边境物流能力与运输能力受到一定影响。此外,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综合协同能力差。在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建设中,由于岗位专项管理、整体规划不足等原因,基础设施难以实现城市内部协调布局和区域间合理衔接,基础设施建设种类不全面,出行与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而且,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生态环境质量亟待提高,困扰城市发展的水质污染扩大、固体废物排放、市郊地区荒漠化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此外,由于中蒙俄三国交界地处于边疆地区,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二是个别建设项目完工后因无人管护,很容易因人为和自然变化等因素破坏造成一定损失;三是部分旅客对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破坏性使用。
(二)中蒙俄三国贸易种类少、投资规模小,缺乏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
相比于蒙古国与俄罗斯,中国的工业体系相对先进、系统,而蒙俄则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这就导致了三国的贸易总量较小、贸易种类较为单一、贸易规模大多局限于资源贸易与小额贸易,即蒙俄对中国的出口集中于煤炭、天然气等矿产品,中国向蒙俄则主要出口工业产品、服装、电子产品等轻工业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现状进一步加剧了蒙俄为我国提供的资源种类单一且三国目前贸易量较小的趋势。此外,从三国的对外投资情况来看,蒙俄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小,中国对蒙俄的投资领域也主要以投资资源型产业为主,其他领域的投资类型较少、投资总额不高。以上因素导致该地区的三国缺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与意愿,也是阻碍该地区基础设施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海关服务方式粗放,服务水平亟待升级
中蒙俄边境地区对外口岸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还有待加强,海关硬件设施需要更新换代。此外,海关通关的手续与办理程序较为繁琐、有待精简,中蒙俄三国的海关服务方式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落后的问题,而且缺乏不同程度的法制建设,导致一定的执法问题与不公平现象存在。
(四)中俄接壤地区非俄罗斯本国核心区
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其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土地面积621.59平方公里,另外,中俄的接壤地区由于位于最广阔的大陆亚洲和最广袤的海洋太平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差异巨大,在这种海陆热力差异作用下形成半永久性冷高压,导致俄国边界城市以北的广大西伯利亚地区基本上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与开展生产活动。因此该地区的人口稀少,只有600万人、人口密度相当之低,而且大多集中于铁路沿线城市和重要港口。较低的人口密度与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了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发展缓慢,其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较差,铁路线与公路线稀疏。
(五)中蒙制度与文化存在差异
蒙古国由于政治制度的缘故,其政府更迭频率较高,导致该国经济政策缺乏长期性与系统性,给我国与其进行长期的对外贸易与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中蒙两国虽然均出台了类似的培育地区性互联互通经济体的战略,但是蒙古国的战略出发点与落脚点与中方具有一定差异。除了制度方面的差异,蒙古国由于其草原文化的特征,国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这给加强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极强挑战。长期以来的制度与文化特征导致了蒙古国经济状况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基础。
(六)人文交流与物质交流不同步,区域文化认同感亟待加强
中蒙俄三國目前的合作主要集中于经济领域,人文、教育方面的沟通较少。此外,三国相互之间在历史上存在过摩擦,某些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恩恩怨怨导致现阶段的人文交流缺乏一定的互信基础,对中国方案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此外,观念、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导致制度体系方面的对接较慢较难。这一系列软环境差异使三国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上缺乏一定动力,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过程中亟待加强相关主体的沟通和宣传工作,挖掘好相近的风俗文化,促成中蒙俄三方在区域文化、观念领域达成共识和一致。
二、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
(一)以进行适度基建援助实现基础设施互通,奠定物质基础
相比俄罗斯与蒙古国,中国在工业基础与产能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工业成本较低、产品数量基数较大,而蒙古国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工业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落后,也缺乏资金,即中国在此地区的发展水平远高于俄蒙两国,依靠两国的自身实力难以完成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对此,在合适的情况下,我国应该适度给予两国一定的建设援助,完成进一步的交通线路覆盖,率先实现三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互通,为下一步的人文交流与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基础。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因地制宜,认真研究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深入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构建最符合本地区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从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招标审核与竣工审核,切实保障基础设施耐用、便民,推动开展以由俄罗斯乌兰乌德经蒙古国乌兰巴托至中国乌兰察布铁路线组成的纵贯铁路为骨架,利用公路与铁路的建设对蒙古国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主要城市、主要矿区经济区进行连接,将俄蒙两国的农产品、肉产品、矿产品输往中国的广大地区,将中国的工业产品、生活产品销往俄罗斯与蒙古国的各个角落。 (二)以建立商务综合试验区促进贸易发展
要积极推进同俄蒙两国签定高标准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研究在二连浩特市与扎门乌德市、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建立中蒙俄跨境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跨境试验区之后,一方面,三国企业将得益于跨境贸易整体的配套设施搭建,从仓储、物流、支付、税收到清关效率得到巨大收益。同时,综试区城市的就业和创业应该会因此活跃一段时间,借着政策红利很多企业转型跨境会成为主要趋势,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就成为连带红利。另一方面,从购买进口商品的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更多的跨境贸易区代表着更多的让利与三国贸易信息的平等化、交易和运输的透明化。
在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也应该着力推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采取一系列扩大开放的举措,既有助于促进中国外贸稳中提质和经济平稳运行,也可与世界共同挖掘巨大市场潜力,共享发展机遇,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飞跃。
(三)简化三国通关手续与成本
中蒙俄三国交界地区的三国海关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尤其应该简化边境地区民众的小额贸易与同日常生活相关的贸易,对此,我们应该鼓励与推动三国继续简化一体化通关流程,进一步简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与此同时,还应鼓励俄蒙两国加强海关服务的法制与制度等软环境建设,加强对于海关队伍服务能力与质量的培训及监管。
(四)促进东北三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多领域合作
俄羅斯发布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均提出加快发展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这些政策与我国实施的振兴东北战略是相衔接的。因此从发展战略上看,中俄两国发展战略及未来战略诉求具有高度契合性:实现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战略对接是俄罗斯与我国关系的一个良好落脚点,可以为共同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政策基础与良好环境。在未来的经济合作中,双方不应该只停留在能源与原材料的合作领域,而应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将高新技术合作、产业合作作为今后合作的重点,全面推进双方在原有的货物贸易、资源开发和粗加工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体现优势互补的多层次加工、技术交流、技术开发和引进、直接投资与产业合作等,从而在东三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推动以发展战略为基础、以经济合作为动力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路覆盖率、提高管道建设速度、加强输电线路的普及率、普及冬季物流专项设施等等。
(五)保持与蒙古国的各任政府多层次长期交流,及时沟通双方诉求
针对蒙古国政府更迭速度较快以及独特的文化这两方面特征,我们应以保持开诚布公的对话协商为基本态度,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遵循,以交流借鉴为基本手段,以两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为基本原则。一方面,应设立单独机构负责与各任蒙古国政府保持长期的多层次交流,在与各任蒙古国政府的对话过程中,着重促进“草原之路”与“一带一路”的现实对接,及时考虑到蒙方诉求的变化,从双方经济发展战略共同点出发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应加强中蒙两国人文与学界层面的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六)培育区域文化整体意识,形成区域共同发展认同感
区域文化作为一地区人们在社会生活、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精神成果的总和,对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不但可以高效率分配生产要素,还能为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对此,就中蒙俄三国的文化整体意识培育来讲,我们应该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潮为蓝图,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开放包容的基本遵循为原则,立足本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较为深刻的区域生活方式入手,培育区域文化整体意识、促成中蒙俄三国共同发展认同感,进而形成对于区域文化的整体认同。
参考文献:
[1] 杭栓柱,朱晓俊,邢智仓.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战略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45(5).
[2] 李艳华.中蒙俄经济走廊”经济效应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9, 35(3).
[3] 赵秀丽,乔亚辉.内蒙古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存在的问题与建设路径[J]. 经济研究, 2019,17(2).
[4] 张三元.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J].观察与思考,2017,(6).
[5] 徐艳玲,李聪.“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意蕴的三重维度[J].科学社会主义, 2016, (3)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张莉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