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背景下物流服务升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本文通过了解物联网核心技术在物流服务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对物流价值链进行了价值分析。从而针对物流价值链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包装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物流服务创新综合分析,并辅之以企业案例,从而为物联网背景下物流服务创新升级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服务;价值链
0 前言
为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坚持理论创新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想,从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领域研究。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改革,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产学研深度融合;必须倡导顺应历史潮流,将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业中,推动物流产业各个活动节点的价值增值。物联网作为互联网领域的新的延伸部分,借助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智能交互,使人類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便捷、高效和智能化。
1 价值链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波特于1985年将价值链概念定义为分析竞争优势来源的关键工具。他认为,价值链主要由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构成,其中,基本活动包括企业的生产、营销、售后和服务等活动,支持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等活动 。波特的价值链分析主要存在于企业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并极大地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寇伽特(Kogut,1985)在对价值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整个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如何在空间上进行配置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而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价值链条的哪个细分环节和技术层面上倾其所有,以确保其竞争优势 。与波特相比,寇伽特的观点更能反映价值链的垂直分离和全球空间再配置之间的关系,把价值链的概念从企业层面拓宽到了区域和国家层面,因而对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后,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在各国之间的分工和竞争中逐渐形成并被熟知。
2 物联网核心技术在物流服务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感知技术在物流服务中的应用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以序列号的形式传输物体或人的身份的系统。RFID技术首次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8年用于识别敌友。后来,RFID技术于199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识别中心成立。RFID技术在解决物联网识别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根据标签供电方式,将该技术分为主动RFID、被动RFID和半被动RFID三类。RFID的主要组件有标签、阅读器、天线、门禁控制器、软件和服务器,通过将标签贴于目标对象上以获取和识别物体信息,再通过阅读器读取标签信息并识别目标对象,并通过天线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视频信号。因此,它以更可靠、高效、安全、便宜、准确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无线应用领域,如分发、跟踪、患者监控、军事应用等。
2.2 物联网网络技术在物流服务中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WSN是一种无线网络,由空间分布的自主设备组成,这些设备使用传感器在不同位置协同监控物理或环境条件,如温度、声音、振动、压力、运动或污染物。WSN可以实时感知目标对象,并将目标对象的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送到另一个传感器,物联网技术就是通过无数个这样的传感器得以在整个物联网中获取目标对象的信息。因此,WSN借助传感器,构成识别目标对象的无限传感网络,使得目标对象的属性和状态信息得以实时监控和获得,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基于物联网的WSN在军事、国土安全、医疗卫生、精准农业监测、制造业、生境监测、森林火灾、洪水探测等诸多领域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2.3 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服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技术广泛应用于对人的存在具有敏感性和响应性的电子环境,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预测、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功能,人工智能技术促使智能机器会说、会听、会分析、会处理等。在物流过程中,它的特点是:(1)嵌入式系统:它可以嵌入到设备集成的环境中;(2)环境识别:这些设备可以识别目标对象和情景语境;(3)个性化: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提供定制化的服务;(4)适应性:它们可以改变相关系统属性再回应你;(5)预期:它们可以预见你的欲望,而且没有任何中介,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
3 物联网背景下物流价值链分析
3.1 仓储管理
仓储是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物流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仓储管理集储存、订单提取、订单组装和包装为一体,其功能可以按照经济利益和服务利益加以分类:其中经济利益包括堆存、拼装、分类、加工;服务利益包括现场储备、配送分类、组合、生产支持、市场形象。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储存的物品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仓储资源,提供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仓储管理是随着社会化分工和商品交换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的专业化以及社会分工的细化,仓储嵌入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中,提供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物”的停滞,构成了上一步活动和下一步活动联系的必要条件。
3.2 运输管理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直观的要素之一,运输也是物流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连接物流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中枢。运输管理是集货物的收集、运输、卸货为一体,其提供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储存。在物流过程中,运输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效率的关键。运输活动所消耗的人力也很多,所以运输费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较高。因此,运输活动是影响物流效率、决定物流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运输方式分为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现代多式联运得到较大发展。
3.3 订单管理
订单管理处于价值链中最接近消费者服务的价值节点,也是了解消费者需求的重要部分。订单管理的主要流程是:当配送中心收到用户订单后,首先,根据订单按其性质进行“订单处理”;之后,根据处理后的订单信息,从仓库中取出消费者所需货物完成“取货”作业,一旦发现取货区所剩余的库存量过低时,则必须到储存区完成补货。如果储存区的库存量低于规定标准时,便向供应商采购订货。等到货物补货完成后再进行发货,司机便可将货品装在配送车上,向消费者进行“送货”作业。 3.4 包装管理
包装是产品和服务在生产、运输、销售等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价值增值的功能。精巧实用的包装通常以醒目的文字、鲜艳的图案、多样的形状以及适宜的材料构成。合理的包装是买家区分商品档次的重要标准,也能够充分体现商品和服务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包装在物流中能够促进配送,保护产品和环境,提供有关条件和地点的信息;包装在销售中能够适应消费者要求,方便消费者的终端使用;包装还具有一定的环境功能,方便回收与可重复使用的属性。在物流价值链中,包装服务嵌入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包装服务影响着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好的包装服务能够提升物流运营效率、降低包装成本以及提升顾客满意度,从而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保证其可持续性;好的包装服务代表着一个连接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界面,这个界面有助于物流活动的高效完成。
3.5 信息化管理
物流企业的运作流程包括仓储、搬运、运输、订单接收、包装及信息化处理等环节,其中,信息化管理是物流运作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流价值链中发挥价值增值的最高环节。传统物流企业重视资产,忽视现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信息化建设的潮流下,现代物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RFID电子标签、WSN、AI等技术为物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减少人工错误率、降低中间成本、货物的流转速率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物流业中的信息流的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周丽俭,邵延学.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29).
[2]赵明亮,臧旭恒.国际贸易新动能塑造与全球价值链重构.改革,2018,(7).
[3]邢赛鹏,陈琴弦.基于创新驱动的“互聯网+物流”价值链重构.商业经济研究,2018,(4).
[4]张晓芹.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创新.中国流通经济,2018,32(8).
[5]雷光临,李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物流研究.网络与信息化,2012,(8).
[6]宋迎春.全球价值链对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与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10,(7).
[7]李献宾,江心英.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国际经贸,2010,(11).
[8]张夏恒.全球价值链视角下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的内生机理与发展路径.当代经济管理,2018,40(8).
[9]田红,湛军.顺丰:以服务创新促价值共创.企业管理,2016,(10).
[10]孙贤伟,张忠明.我国现代物流服务模式及其发展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12).
[11]杨申燕,胡斌.物联网环境下物流服务创新的发展路径探析.理论月刊,2014,(6).
[12]于博,王复明.物联网环境下智慧物流服务体系的和谐构建.新疆社会科学,20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8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