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方法论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历史合力论"把历史发展中个人意志的作用与历史结果结合起来,并运用平行四边形原理来形象比喻和描述,从而对"合力"原理进行了量化分析。恩格斯晚年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
【关键词】历史合力 唯物史观 历史结果
一、历史合力论的理论来源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恩格斯晚年也坚持这一观点,并且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恩格斯晚年在批判以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和党内“青年派”时提出了历史合力论思想。“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在这个表述中,恩格斯借用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形象的说明了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其中以一个点为中心,两个作用于这一点的力,即合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以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为标志的。对角线的长度就是力的大小,对角线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在恩格斯看来,历史的发展和它情况类似,许多单个的意志和力量就像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的邻边,这些意志和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就像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的合力,这么多力的交错形成总的合力,也就是历史的结果。在论述历史合力思想的过程中,恩格斯并没有忽略经济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相反,他肯定了经济因素“归根到底”的地位,同时又承认了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恩格斯强调历史是无数单个人的意志合力作用的结果,又保持了对每个人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的尊重,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历史发展中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其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透视了历史发展运动及其过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一)历史发展是合力,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恩格斯虽然肯定了经济因素“归根到底”的地位,但并不能就此认为它是唯一的因素,“归根到底”只能体现经济因素的终极决定作用,不能忽略其他因素的作用。此外,也不能认定经济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决定作用都是直接的,实际上,经济因素对许多因素的影响是非常间接、非常疏远的,我们不能机械地认为任何社会变化或社会现象都必须从经济上得到直接的解释。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个单个人的意志和愿望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的不同,由此决定了人们的意志、动机和愿望的不同,于是形成了各种意志和力量的交互作用。历史正是人们各种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历史发展是合力,而不是单个人意志作用的结果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每个人生活的条件方式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愿望、意志、目的也就不相同,历史运动是一种合力,是这许多的意志合力作用的结果。首先,人创造了历史,这一点毋庸置疑,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否认过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没有人们就没有所谓的历史。人的意志必定会对历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人们创造历史是要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并非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其次,由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其特殊性,人的活动又受人意志的支配,所以人们从事各项活动都有特殊的意志和动机。所以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就像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融合成一个总的合力(历史结果),这个总的合力并不是单个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意志力量在相互冲突、相互牵制、相互抵消、相互补充等多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是各种力量在交互作用中融合成的平均数。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历史发展就是各种相互冲突的意志和力量相互作用、不断较量的结果。
再次,决定历史发展的是合力,而不是任何单个人意志作用的结果。每个人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产物,是这些因素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任何一个人的意志都不能决定历史的命运,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及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归根到底是受经济运动的必然性的支配的。此外,我们还要明白,多种意志相互冲突并不代表“意志”为零,相反每个意志都做出贡献,因而也包括在合力当中。这就是说,作为分力的各个人的意志和力量都会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所贡献,只不过是他们贡献的大小与性质有所不同罢了。所以我们要客观正确的看待每个人的意志和力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不能只是看到伟大人物的意志和力量对社会的贡献,而忽视较小的个人的意志和力量。社会历史是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伟大人物只是在历史的进程中起着加速或减缓的作用。
(三)历史发展是合力,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从上述我们能够看出恩格斯并没有否认个人的意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没有否认人们思想动机的历史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恩格斯并没有否认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恩格斯承認人的主体作用,人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有确切的前提条件,人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另一方面,恩格斯也承认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单个人意志的力量,正是由于无数个单个人意志力量的相互交错产生了历史。这说明,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但是这种自觉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却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恩格斯认为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学过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问题,必然性以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也存在很多偶然性的因素,它会对历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使历史运动呈现出某种特定的形式和面貌来。举个例子,历史发展中总有一些英雄人物看似在历史事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他终归只能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的作用,而非是决定性作用,因为英雄人物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时代背景,他决定不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二、历史合力论的方法论原则
(一)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原则
恩格斯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合力论。历史的发展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还有政治、文化、宗教、哲学、道德等多种因素。但每一种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独立发挥作用的,而是作为社会动力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与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推动历史发展的。恩格斯还强调经济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其他因素如政治、道德、宗教等因素对它具有反作用,不论是决定作用还是反作用都是在一个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恩格斯正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用唯物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生活中各种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发现和揭示出人类社会这个系統的整体功能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推动其向前发展,每一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作用于社会生活。当然,各种因素的相互融合不是各种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说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并作为系统发挥着整体的功能和作用。
(二)历史发展的过程论原则
恩格斯用“力的平行四边形”这样的术语生动形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之所以说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因为像自然规律一样,历史发展也有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历史合力论把历史发展当作过程来看待,是因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物质的体系,并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这些前提和条件是具体的、历史的。这就说明,人们创造历史时不能离开历史地形成的既定物质条件的制约,要服从一定的经济必然性。社会生活中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历史的向前发展,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这种规律性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实际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条件和前提的变化,随着各种要素之间冲突的变化,原本平衡的局面将被打破,各种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不断形成新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历史发展的结果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改变。
(三)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原则
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发展时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的表面,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溯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物质根源。历史唯心主义往往夸大人的意志和愿望,把历史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或者用绝对精神、上帝、命运等字眼来解释历史及其发展过程,这都是完全错误的。而恩格斯所提出的历史合力论则是在肯定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同时,也承认个人的意志、愿望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恩格斯看到了历史的最终结果往往会超出个人意志,超出每个人的主观愿望,同时也看到了单个人意志对历史合力的贡献,指出每个人的意志和愿望都不能单独实现,而是融合为一个“合力”,人们意志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这样,恩格斯通过人类活动的合力作用的揭示,理论地概括了历史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从而得出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和目的性统一的重要结论。
参考文献:
[1]胡招祺.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18,(09).
[2]吴澌.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3.
[3]翟恩祥.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当代价值[D].贵州师范大学,2015.
[4]张琳琳.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及其现实意义[J].传承,2008.
作者简介:王慧娟,女,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单位:内蒙古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7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