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衡水统计信息化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统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精准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统计信息化建设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统计信息化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信息化;实体经济;网络安全;衡水;云分析
   基金项目:2019年衡水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913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9月29日
   一、统计信息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
   统计信息化是指在互联网、数据库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现代技术,进行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发布等统计信息的生产和管理活动。不同于旧的传统的工作模式,以较少的投入更快获得更多、更准的数据信息。实体经济是指服务的生产、流通和物质的、精神的产品等经济活动。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统计信息化与实体经济两者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相辅相成。
   (一)为制定实体经济发展的科学政策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统计信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监测,对企业经济的产出与收入进行有效的分析,对整体经济状况最基本的科学衡量方式。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本具有的指标信息,经过统计筛选出有用的统计数据,已成为各级政府进行科学经济决策的依据。主要表现在:(1)国民经济统计分析成为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依据。(2)产业投入产出统计,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的重要作用。(3)统计快报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咨询决策作用,预警监测作用,越来越重要。例如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衡水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4亿元,占GDP比重为0.75%,低于1.33%的全省平均水平;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7.2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9.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8.7%,但是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2018年进一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投入。
   (二)为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控监管提供灵敏的信息。统计信息能综合反映出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实体经济运行是否正常,特别是通过定期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就能作出比较客观的结论,是进行调控决策有用的重要依据。其表现在一是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结构的优化;二是政府不断地获取正确的信息,进行动态策略调整,纠正偏差,确保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三是经济发展是复杂的综合系统,包含一系列的状态变量和经济参数,这些变量、参数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制约的关系。必须依对各种经济信息,科学的统计分析,来获得正确的结论。
   (三)鼓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力。统计信息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提高管理的重要手段,评价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统计信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的有效动力机制。
   (四)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工具。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规律,无论那种经济形式都需要用数据来衡量经济状况,经济统计信息是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是政府衡量国民经济进行现代化调控的尺子,更是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标。其作用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1)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纵向和横向经济发展水平,也就是国家、地区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2)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控。(3)利用统计基础数据,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重要比例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衡水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2010年的19.7:50.7:29.6,到2018年的12.9:41.0:46.1,非农产业比值进一步增加,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近7个百分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还不够完善。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认为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另一方面,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统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工作量日益加大,投入信息化建設的资金明显不足,造成统计部门在整个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严重滞后。
   (二)统计信息化程度不高,设备技术落后。整个统计系统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统计工作对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设备保障成了更好完成统计工作的前提。设备技术虽不断更新,但依旧存在部分设备使用年限较长,配件老化,运行速度慢,容易出现故障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统计工作带来了不便,需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需求的深度契合。
   (三)缺乏精通业务与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当前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而统计部门的大多数人员学历虽较高,但专业人才或复合型人才不多。特别是懂统计又懂计算机和应用数学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加之对各级业务人员的培训很少,统计只停留在数据处理录入、汇总操作上,面对大数据时代庞杂的信息无从下手,强化对经济数据的敏锐感知、整理和分析能力成为当前统计人员培训的当务之急。
   (四)信息网络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共享网络为获取信息带来便利,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高。保障信息安全,既要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又要防止信息网络非法入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既要保证信息内容安全,又要保障重要网络和应用系统运行的安全;除了硬件防护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基层统计机构和统计报表单位防御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服务实体经济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有待转变。向企业索要各类数据较多,为企业提供统计服务较少。统计数据分析直接为政府决策服务多,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少,创新性服务方式也显缺乏。主动服务不到位,对实体经济企业生产经营关注不足,深入企业调研不够。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拓宽了企业搜索捕获市场需求和技术信息的视野,实体经济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统计核算理论已经不能及时、全面和准确的反应经济产生、成长与发展的状况,这给统计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统计必须引入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新服务思维模式。利用大数据、云上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风险评估、风险预测服务,研判行业发展成为趋势。    (六)统计数据存在盲区,部分统计数据来源不科学、不精准。统计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一个农业实体经济占比很大的地区,涉农企业提供数据服务还需要完善。近几年对农业方面的统计数据报道较少,对农民种植、养殖方面统计服务做得不够,缺乏对涉农企业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特别是对那些种植面积过大,产品过剩的种植、养殖品种没有提供及时的预警服务。
   三、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对策
   在统计信息化建设需要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既是政府、业务部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
   (一)建立完善统计信息化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企业重复多部门报送相关数据,负担重,成本高,各类统计数据多平台操作。急需建立完善数据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联网直报一次填报多头共享。整合各常规调查数据、普查数据和专项调查数据,实现数据上云、云上分析、数据共享和深度开发。结合统计业务需求及未来发展,利用统一平台对部门数据、互联网数据等大数据进行收集、挖掘与分析,为政府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益的信息和验证,丰富数据产品,拓展服务范围。通过云计算带来的技术革新,改革完善统计业务流程。改变传统统计工作的方式方法,逐步实现统计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存储、分析、发布等统计生产流程统一平台云上完成,提升统计服务的质量、效率、水平。
   (二)推进统计数据采集智能信息化,夯实服务经济发展的基础。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多种方式采集,逐步实现移动终端和电脑端跨平台采集数据,以及卫星、无人机等智能化采集数据。优化完善联网直报和遥感智能采集等新的数据采集的方式,有效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保持县、乡镇、镇统计网络互联互通,加强基层统计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网络的服務功能。严格按照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降成本提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快完善统计数据库建设,为进行实体经济发展科学决策,提供多元的信息支持。
   (三)改进统计数据分析信息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深层次服务。统计分析信息化就是用统计分析方法(云平台各种统计模型)对采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增强了对原始统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虽然统计分析结果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提升,但是统计分析可以揭示经济规律及数量关系,通过正确分析结合人的决策和业务行动,就能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力作用,因此,加大云平台数据分析能力投入,改革创新统计分析模型,深化数据提炼统计分析智能化,更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快捷的服务。
   (四)加大统计信息法制化,优化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环境。做到统计普法目标化,执法检查常态化。既要根据发现的问题或掌握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有关单位进行检查,又要按照随机原则抽选单位进行检查。使执法检查做到经常化,案件查处规范化,依法治统强力化,促进统计环境的优化。
   (五)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服务水平。随着统计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统计队伍。是统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统计信息化除了精通统计业务外,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会计核算等相关知识。使统计工作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要搞好统计信息化培训工作。一是建立学习培训鼓励机制,使统计人员注重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充实各方面知识储备;二是办好统计工作人员复合型人才的培训,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的培训,补齐短板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质量。只有通过全员统计信息化教育,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六)健全长效制度机制,加强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颁布较少,并且大多集中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机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有待健全。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强,统计的相关制度也需不断健全和完善,包括维修维护,计算机设备使用和管理,云存储使用管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安全,人员保障等,都需要加强制度管理。
   (七)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1)制定网络安全管理计划,采购高性能安全的服务器云平台,对全网接入计算机及时进行全面检测排查。(2)对在网络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更换高性能外网网关设备,及时更新内网服务器密码,加强了对接入专网计算机病毒、木马的防杀。(3)通过加强网络知识、网络安全培训,增强专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加固统计系统安全防御体系,全力保障各个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八)加强统计发布信息化,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统计数据发布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依托,建立统计信息共享网站和综合信息反馈服务的统计数据库体系。一是加大统计数据发布和数据解读力度。统计数据发布在保证准确性前提下对数据发布的需求分析很少,影响统计数据的发布效果和实际应用。按照不同用户需求设计发布体系。经过需求分析、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到数据发布、信息反馈的完整循环链条。二是吸收发达国家统计数据发布实践经验。借鉴国际统计原则以及数据公布通用系统和数据公布标准,改进数据发布方式,实现与国际接轨。三是强化数据发布信息化和智能化。数据发布和管理工作的手工操作,中间环节多。既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影响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的提高。建立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平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统计数据发布更快捷、更智能化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瑞静.推动衡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8.(10).
  [2]衡水市统计局.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0-2018.
  [3]白艳琴,薛东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8).
  [4]刘三福.搞好服务是统计工作的永恒主题[J].统计与管理,201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6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