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中原地域《文化创意设计》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原地域性传统文化;文化创意设计课程;平面综合设计课程
  现在人们的内在诉求正在逐渐转向民族精神文化层面,立足于新时代下的文化创意设计,以文化为内涵,以创新为手段,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凝聚设计者的文化素养和设计水平进行创意设计,赋予设计产品以独特风格。《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中提出,为推进职业教育加大政策力度,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吸引力,为培养创新技能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着力于培养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对学生技术性、操作性的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文化创意设计课程进入各大院校的时间尚短,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发展尚不成熟,其中本科院校走在前列,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应发挥办学特点,探索文化创意设计课程的发展之路,在注重学生技能培育的同时,加强文化艺术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改善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的情况,提高创新设计水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教育者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1中原地域性文化创意设计的发展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城垣相叠,物产丰富,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我国历史、文化、艺术、人文、自然等方面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原地域性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艺独特,特色鲜明,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可借鉴和利用的元素众多,整体呈现出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原地域性文化创意设计中的“轩辕黄帝有熊氏”“天波杨府文化创意”“武则天金简”等IP及衍生文化创意产品,让中原传统文化“活”起来;“河南之星”“创意河南”“河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河南省‘翰林奖’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大赛的举办,让文化创意设计“火”起来;国家在政策上对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的大力支持,促进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购买力的提升,以及对精神文化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均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原文化的知名度,社会大众参与度不断提升。
  2高职院校中原地域性《文化创意设计》课程探索的意义
  将中原地域性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设计人才培养之中,加强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技艺的学习,充分利用文化优势提炼设计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动性,设计出承载文化内涵与创新功能俱佳的产品,促进中原文化的传播。中原地域性文化创意设计走进高职校园,不仅能提升本土文化的知名度和传承效应,还能加强高校师生对文化的认知程度,激发新生代设计人员形成创新思维,设计开发出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形式,推动中原地域文化发展,构建大众与文化沟通的桥梁。
  3《平面综合设计》课程實践
  《平面综合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时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知识与市场、企业的结合及更新,将时代发展潮流的先进设计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利用课堂实践来强化专业技能。将文化创意设计引入课堂实践中,学做一体,技艺双修,激发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增强以文化为内涵的设计能动性,将传统技艺与设计实践融为—体。
  课程实践设置于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设计专业知识素养,具有手绘效果图的表现能力及计算机Photoshop、Illustrator、3D MAX、CAD等软件的操作能力,具备有一定的分析、调研、信息搜集和整理及创新设计能力。以下以《平面综合设计》课程为例阐述文化创意设计在课程中的时间方法与过程。
  3.1了解中原地域性文化
  课前两周通过“学习通”网络平台发布问题及任务,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中原传统文化的关注、思考并进行资料收集。课堂上,教师结合经典案例讲解中原传统文化知识,分析课前发布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原传统文化。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家乡特色、见闻及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解答之前提出的问题。接着,教师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题,带领学生们实施头脑风暴,让学生了解实施方式和目的。学生自由结合分组(学生彼此之间的熟悉度和配合度较高),6-8人为宜,明确分工,推选出主持者、记录者,小组成员有序自由联想,集思广益,讨论细化,激发创新设想。借助纸笔、手机“便签”或幕布APP等工具进行记录,学生代表总结汇报小组成果。听取各组成员汇报之后,小组成员查漏补缺,扩展头脑风暴内容。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筛选提炼出3个感兴趣的中原传统文化元素,收集整理资料,认识、熟悉中原传统文化元素,为创意设计打下文化基础,指明设计方向。
  3.2思考文化创意设计
  首先,组织学生代表汇报分享中原传统文化元素,验收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其次,老师引入文化创意设计概念,通过“颐和园联合口红”“纸雕便签纸”“朕知道了”胶带等案例分析,《上新了!故宫》文化创意设计过程片段赏析,进行故宫博物院网店、苏州博物院网店产品网页浏览,往届学生优秀文化创意作品赏析等形式分享优秀案例,初步形成对文化创意设计的认知。再次,以产品“笔”为例展开头脑风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养成多看、多思、多动手的习惯。最后,学生搜集资料,确定某种产品进行头脑风暴,寻求中原传统进行文化创意设计结合点。
  3.3形成设计思路
  学生提炼中原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利用网络平台、参观博物馆、访问身边传统手工艺人等途径获取资料,熟悉文化元素的知识背景,领略文化内涵。搜集产品设计案例,分析设计的优缺点,寻找设计灵感,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
  3.4创作设计草图
  学生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用手绘表现的方式初步形成设计草图,将设计灵感及原始概念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师生共同讨论,不断完善设计草图,并逐步确定设计产品的结构、材质、颜色、工艺等。   3.5完成设计方案
  在设计草图的基础上,通过手绘表现、平面制图、三维制图、3D打印技术等形式完成设计方案,书写设计说明,总结设计经验,以PPT的形式汇总设计过程,并发布在“学习通”平台上,学生、教师、企业导师等都可以查看设计作品。
  3.6匯报并完善设计方案
  课堂上学生分别汇报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说明,分享设计经验,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观看企业导师评价视频,增强学生对行业需求的认知。课后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设计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设计作品。还可以参加相关设计比赛,推广优秀设计作品。
  3.7反思
  将中原地域性传统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平面综合设计课程中进行文化创意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思维较活跃,求知欲较强,参与性、互动性较强,起到了宣传中原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文化元素丰富,提炼筛选困难,学生无从着手。第二,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掌握甚少,实际接触更少,无法结合自身深刻理解与切身体会。第三,个别学生参与兴趣淡薄,积极性不强,设计过程中出现敷衍状态。第四,设计想法丰富,制作技术有限,无法将设计创意付诸于实际。第五,内容形式粗糙,设计不够精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第六,模仿痕迹明显,缺乏创意创新。第七,校企合作不足,设计作品无法投入市场,只能通过参加设计比赛进行推广。
  4总结
  在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将人文知识更多的渗透到课程中去,增强教育的内涵建设,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应加强对学生的强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提升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学练结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本文系2019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项目《地域性文创设计在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KL-2019-1784)主持人:范亚飞。2019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活态传承——中原地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9-ZDJH-111)主持人:梁利娟;2019年度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激活文物——河南博物院文物衍生品的开发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0-ZDJH-170)主持人:夏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28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