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实践与探索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促进师生竞赛意识、提升竞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从激励机制的目的、措施及实践等方面探索其对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技能竞赛的可预见性成效,并为技能竞赛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有力支持。
  [关    键   词]  服装专业;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108-02
   近年来,专业技能竞赛越来越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它不仅是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良好平台,也是践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技能竞赛人才选拔、集训机制日益走向成熟的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来保障专业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各高职院校在营造竞赛氛围、促进竞争关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有些学校主要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对获奖学生进行奖励;有些学校则采用学分奖励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些举措对激励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但问题也显而易见。激励措施的笼统化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对不同类型、级别专业技能竞赛的差异化细则,而且对应的量化值模糊。单一的物质或精神鼓励措施不利于竞赛中师生默契关系的建立,也无法满足师生的可持续性职业发展。此外现有激励机制缺乏与人才选拔、集训、评价机制的有效联动,也没有建立与教育教学、实践创新的有机关系。以上问题都影响了激励机制对专业技能竞赛的保障效果和促进作用,难以真正体现技能竞赛的核心内涵。因此,以服装专业技能竞赛目标为引导进行激励机制的标准衡定、框架设定及细则规划,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机制的有效作用,实现专业技能竞赛对专业拔尖人才的锻炼与培养。
   一、建立服装专业技能竞赛激励机制的目的
   (一)以赛促学
   专业技能竞赛的根本目的是以竞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专业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以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推动学生的学习创新力,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不仅是专业技能竞赛的核心内涵,也是高职院校大力倡导技能竞赛的根本初衷。
   (二)以赛促教
   教师在专业技能竞赛中的引导性角色需要其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针对教师利益主体的竞赛激励措施提供有利于长远职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以竞赛指导为契机促使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激发教师不断探索竞赛目标与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促进教学成果与实践成果的互相转化,从而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契机。
   (三)以赛促研
   竞赛激励机制不仅是良性激发竞赛氛围、促进竞争关系的重要手段,更是以专业技能竞赛平台为前提,研究与创建系统化技能人才选拔、培养、评价体系的重要保证。此外,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有效结合也离不开激励机制的实施与保障,通过研究彼此间的关系来拓展技能竞赛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并为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1]。
   (四)以赛育人
   专业技能竞赛的核心宗旨就是选拔一批专业技术熟练且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以技能竞赛为契机选拔与培养此类人才,以激励机制保障此类人才的储备及可持续性发展,使其具备应对未来各种复杂条件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是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拓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深度和广度的重要课题。
   二、服装专业技能竞赛激励机制的制定原则及措施
   (一)服装专业技能竞赛激励机制的制定原则
   服装专业技能竞赛是展示技能水平和创新实践的重要舞台,也是考验参赛者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良好契机。而技能竞赛平台则搭建了一个选拔、训练、评价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联动式体系,使各高职院校拓展了人才培养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激励机制的建立不应是简单的制度保障,而需从竞赛目标、竞赛级别、竞赛人员等诸多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竞赛主体利益的情况下以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来制定标准和细则,转变口号化、表面化的激励措施现状,使其能够达到选拔竞赛人才、营造竞赛氛围的目的。
   (二)基于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双向激励措施
   学生是技能竞赛的主体,而教师是竞赛主体不可或缺的引导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从物质和精神双方面予以褒奖和激励。物质激励措施能够使竞赛师生获得各种物化优惠条件,是促进师生参与竞赛竞争的最大动力;而精神激励措施则从心理、情感角度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充分发挥精神奖励的模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在校园中营造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竞赛文化氛围。
   (三)基于竞赛能力目标差异的梯度式激励措施
   建立以类型、级别和能力目标差异的技能竞赛激励机制,有助于完善“能力目标分析—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人才评价”的系统化技能竞赛体系,对激发师生竞赛热情、促进竞赛具有重要作用。
   以服装专业技能竞赛的类型和级别为标准,建立院校级/行业—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的阶梯式选拔推荐机制,并按照“竞赛级别—竞赛能力目标—竞赛激励措施”的原则设置相应的激励细则。通过个人报名、教师推荐或组织推荐等形式参加院校级/行业技能竞赛的同学,由竞赛教练团队教师专门组织对竞赛宗旨、能力目标和规则进行讲解,并对参与及获奖的学生分别予以综合测评加分、获奖证书及荣誉称号等奖励,其中根据所获奖项的等级进行差异化综合测评加分;获得院校级技能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则直接推荐进入省赛集训团队。竞赛教练团队将采用双向选择制为进入省赛集训团队的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并由指导老师根据省赛要求制定个性化训练任务和参赛方案。对获得省赛二、三等奖及以上的学生予以校级奖学金、专业技能能手的奖励,优先推荐参加专转本自主招生考试,优先推荐加入师生工作室、创新创业团队;获得省赛一等奖的学生则推荐进入国赛集训团队,在国赛获奖后将直接获得专转本招生资格,推荐为国家奖学金候选人、“纺织之光”奖学金候选人并授予“技能标兵”称号。此外,获奖学生还将优先获得学校支持的创新创业项目,并担任学生导师来辅助竞赛教练团队进行下一届选手的选拔和集训工作。通过以上不同级别技能竞赛的多样化奖励措施,确保那些在竞赛中付出辛勤汗水、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学生获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也为广大学生树立刻苦钻研、拼搏向上的良好榜样,有力助推学风建设。    (四)基于教师与学生职业成长的差异性措施
   教师和学生是专业技能竞赛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在竞赛中的角色和任务有所不同,与之相对应的激励措施也各有侧重。但除了传统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外,还应注重对两者长远职业发展的有效促进。
   1.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激励措施
   利用专业技能竞赛这一重要平台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潜能,实现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各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的课题。为实现对学生长远职业发展的促进,学校应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来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专业潜能、实现技能转化:创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技能社团和兴趣小组,并通过举办各类型的技能竞赛、科技活动来挖掘竞赛技能人才;院校可根据专业计划中不同类型专业课程对专项技能的要求展开类型化技能竞赛活动,挖掘学生在技能专长、技能运用方面的特点;鼓励学生加入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工作室及科技创新团队来锻炼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实现技能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以上措施都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并注重竞赛意识、竞争意识在学生中的影响度和辐射面,营造踏实钻研、努力创新的竞赛文化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展示技能水平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2.基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激励措施
   竞赛指导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而基于职业发展视角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成长,促进竞赛指导能力的综合提升。因此,针对教师的激励措施应充分考虑其在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鼓励教师将竞赛能力培养纳入课程建设与开发,引导学生由单一的专业技能学习向竞赛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成果转化;教师可在学校支持下组建师生工作室、科技创新团队来挖掘和储备技能竞赛人才,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参与横向课题、实践项目来锻炼其专业能力,还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学校鼓励教师根据竞赛指导经验申报参加各类、各级别教研教改课题、教学成果奖及教学能力竞赛,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以上各种激励措施都可根据成果级别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与教师的职称评定挂钩,使教师在获得实际优惠的同时有激情、有动力投入自身的职业发展。
   三、激励机制在服装专业技能竞赛运行的实践成效
   (一)完善技能竞赛平台建设
   激勵机制是竞赛师生不断前进的制度保障,也是技能竞赛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实践创新的重要助力。它与人才选拔机制、竞赛训练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共同构建了技能竞赛平台,有效联动技能竞赛平台建设系统,积极推动专业拔尖人才队伍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专业技能竞赛的核心竞争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专业技能竞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以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寻求专业知识的精神内化与外在物化,使自我学习、自我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化行为方式[2],并成为实现个人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能力。
   (三)促进教师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激励措施来推动教师去掌握服装行业的最新技能要求,挖掘技能竞赛的核心内涵来寻求教育教学与创新实践的相互转化,在不断总结竞赛指导经验的同时实现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双飞跃,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技能竞赛主旨涵盖了行业新标准、新知识、新工艺的关键环节,体现了对专业人才的最新职业技能要求,是产业发展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真实体现[3]。以各种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促进以竞赛师生为主导的工作室、众创空间、项目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教学成果的技术转化和实际生产。
   (五)营造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是校园环境中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对学生的内在精神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学生形成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对营造求真务实、拼搏奋进的竞赛文化氛围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总结
   积极推动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培养技术拔尖人是高职院校实现特色化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从专业技能竞赛角度出发,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学习、职业能力提升开展激励机制的建设与实施,有助于激发师生的竞赛热情,促进技能竞赛平台内部机制的有效配合,并使专业技能竞赛的核心竞争力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健华,高海涛.技能竞赛的激励机制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36-38.
   [2]李章凤,荣琴,岳梦雯.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与激励机制的相关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5):206-207.
   [3]魏娜,王兆珍,左宏伟.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与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0):19-21.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