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国经济金融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是和经济金融化的调控紧密相关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经济金融化也需要市场要素的推动才能实现健康的发展。因此本篇文章立足于经济金融化发展的特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探索经济金融化发展对实体经济、市场乃至社会等多方面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出推动中国经济金融化发展的具体策略,以期望能够促进国内经济金融化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经济金融化,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市场经济
  1 我国经济金融化发展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金融化体系相对于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具有极大的特殊性。一般而言,我国的经济金融化体系不同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金融架构,中国的经济金融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政策和金融法规等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金融化的演变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建国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一些新型金融形式的出现,很多国有企业参与到融资活动以及房地产投资过程中来。国有企业有大量的财政资源储备,一些小型企业相比之下就不容易获得政府方面的扶持和引导。
  1.2经济发展政策导致产能过剩
  现阶段,我国产业政策主要呈现出区域竞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经济金融化市场极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等问题。在货币政策上,货币供给通常表现为给房地产行业、国有企业等范畴有更多充余的流动性资金。导致很多部门的产能剩余。但是一些小型企业依旧没有得到政府的财政扶持,在货币政策的施行之后给为资本环境带来了大量的泡沫,加剧了现状。
  1.3金融监管助力确立了严格的活动原则
  中国政府严格规范金融体系,建立金融机构并且推出新的金融服务,这些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在确保金融行业的秩序的基础上,这种严格意义上的规范和限定也需要维持一段时间。自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放松了金融管控,进一步促进了利率自由化,地方政府以一系列的金融平台为基准,国有企业通过成立全新的金融机构,银行以及信托资金则通过影子银行为自己的资金流服务,将充裕的资金分流到房地产产业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尽管有很多民间金融及借贷活动产生,然而由于小型企业的融资障碍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
  1.4非金融企业的发展重心逐渐转向金融投资
  非金融企业作为国内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该部分上市公司通过直接的金融板块的投资方式,来参与到金融投资的范畴当中,因为其现金流较为充裕,逐渐成为了新形势下的金融投资活动的助力,在金融市场的投资交易过程中已经可以为上市的公司创造出高于实体经济的收益。當前的国内企业已经逐渐偏移了重心,朝着金融化处理的方向迈进,在未来的非金融企业的发展下会呈现出更不一样的发展趋势。
  2 经济金融化在我国造成的影响
  经济金融化作为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标准,可以反映出该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金融化的涵盖范围较广,并且有较强的影响深度。在一些金融投资的活动中,需要考虑到金融发展是否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如下:
  2.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在经济金融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我国国内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拥有不同产业结构的企业来讲,其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尽管这一趋势为大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与优化,使其能够更加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金融化的趋势对于企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大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不断地谋求自身发展,而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这对于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中争取到足够资金支持的难度更大,因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讲,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势在必行,经济金融化的趋势为企业指明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帮助企业把有限的资金投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中。第二,对于自身实力较强的企业来讲,在经济金融化的大环境下,企业的融资变得更为便捷,不仅体现在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而且这类企业能够获得更充足的资金。由此可见,经济金融化的趋势对于企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大有助益。
  2.2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通过对金融杠杆率的计算与评价,可以分析出经济金融化对于实体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相关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制度也趋于成熟与完善,传统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要求,因而相关行业对于资本的吸引力也在显著下降,资本的大量流出严重影响了这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不难推知,实体经济与金融领域势必会加强联系,并且在日后的发展中,金融领域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长此以往会形成以金融为核心的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基于这一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有效地调解以往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3 经济金融化发展的优化策略
  3.1加强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融合
  当下的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国际经济市场在遭受打击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升级,想要进一步推进经济金融化的进程,需要加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完善相关融合机制。首先,加强金融资本对于实体产业的支持。其一,对于金融机构的运营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入实体产业,诸如采取新的融资方式、减免相关的服务费、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实体产业在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减少其在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使得更多的金融资本能够流入实体产业的市场。其二,高度重视人才与技术研发,积极引导优秀人才投身于生产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得相关实体产业有更为充足的人力与财力进行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同时能够将相关技术市场化,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其次,坚持金融资本为实体产业发展服务这一核心思想。其一,在经济金融化的环境背景下,对于核心产业、重点产业,要积极鼓励其涉足金融市场,加强与金融市场的合作,将金融业务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其二,在加强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的融合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于金融资本的监管,尤其是金融衍生品与金融杠杆,避免出现金融资本过度入侵的状况。总体来讲,在当下的经济发展趋势与环境下,一方面要加强金融资本与实体产业之间的联系,为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完善相关的融合机制,另一方面也要明确二者的地位与关系,防范金融活动的过度膨胀,最大限度地确保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3.2拓宽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在融资时,大多是向商业银行申请进行债务融资,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而这种融资模式很容易导致经济市场产生高杠杆率。当下实体经济发展乏力,相关企业在金融融资时更是困难重重,这无疑导致更多的企业与资本流出实体产业。因而为了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有必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仅是债务融资,而是要更进一步地促进股权融资、直接融资等融资方式的发展,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资本市场。对于资本市场的完善与丰富,其根源在于中国企业的多样化与多层次化,不同企业的融资条件与需求不尽相同,因而對资本市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于此,一方面,要推动场内与场外市场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相关的市场板块,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促使基金、社保金等等都能参与进股权投资的范畴内。与此同时,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在推动股权融资发展的同时,要保证相关的制度建设,尤其是退市机制。尽管股权融资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更为便捷得实现融资需求,但这种方式的实质是通过散户投资者加杠杆实现的,如若没有相关的风险监督机制和退市机制,很容易导致新的金融风险的出现。
  3.3平衡调控经济增长评估目标
  在具体的需求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在供给上,这体现了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后一些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之后让一些隐性的增长率放缓,我国政府减少了对与经济上升速度的要求,为经济产业留足了充分的余地来进行改革,实现效率和利益的均衡发展,认真衡量各个参与主体的整体利益。
  3.4优化经济金融化监督体系
  监督是经济金融化稳定发展的最后一道制约性法门,因此,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经济金融化的监督体系。首先是减少对私营部门进入金融部门的限制,并降低进入壁垒,这之中与金融活动有关的许多社会资金不在系统之内,需要以监管程序指导其合规发展。第二是严格监控影子银行和个人理财活动及创新。近年来,影子银行和个人理财业务的规模都很大。美国的次贷危机充分表明,利润和风险在经济和金融流程中并存,必须严格审批金融监管。第三是创新金融监督体系,随着近来对金融法规的放松和相应改革的发展,金融混业经营早已成为常态,然而现有的监管模式未能有效适应金融发展实践,因此,为了有效监管新业务形式中的金融活动,有必要寻找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共同监管方式,从而保障我国经济金融化市场的有序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燕,滕建州.中国经济金融化测度及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9(9):19-29,147.
  [2]孙平.中国经济金融化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分析[J].北方经贸,2018(12):56-58.
  [3]张慕濒,孙亚琼.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金融化的成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经济学家,2014(4):8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