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与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是智能配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调度设计工作的重点。本文将围绕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进行阐述,详细的分析具体的应用方式,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关鍵词】智能配电网  优化调度技术  源网荷互动技术
  前言: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优化调度网络技术、源网荷互动技术、区域能量综合预测技术等,注重研究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设计流程,严格按照调度的总体目标进行设计,使之适应当前智能配电网运行的实际需要。
  一、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分析
  (一)优化调度网络技术
   优化调度网络技术需要将配电网接线模式进行整合,充分考虑到供电场合的实际情况,使之适应现有供电能力的实际需要,注重将优化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其中在中长期优化目标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月度线损电量的实际情况,掌握用户停电时的户数,记录好开关动作次数,使三者保持在最低水平。在短期优化目标中,需要监测日线损电量的实际情况,掌握电压质量状态,记录开关动作次数,仍然使三者处于最低水平。在超短期优化目标环节中,对失电负荷进行监测,掌握电压质量,记录好开关动作次数等,使三者处于最低值。在实际的优化调度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多个尺度网络调度的具体情况,实现相互配合,以此准确的完成总体控制目标。
  (二)源网荷互动技术
   源网荷互动技术主要在空间尺度上的互动发挥作用,注重区分时间的尺度,切实掌握好互动的范围以及方式,并做好记录。在短时间内的互动协调过程中,实时对区域的能量进行监测,主要为了实现短期平衡。而在短时间的互动协调过程中,主要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检测,在能量的传输过程中准确的计算出实际的消耗量。在空间尺度上的互动协调过程中,则需要充分考虑到配电系统区域协调机制运行的实际情况,并将配电台区的就地平衡以及馈线间的互供进行整合,实现三者的相互协调。逐步实现分布式电源、拓扑结构配电网与多样性负荷之间的互动协调机制,有助于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
  (三)区域能量综合预测技术
   区域能量综合预测技术应用范围主要在发电预测、负荷预测以及配电网运行状态预测三个方面,是提升智能配电网综合能量管理质量的前提。在传统配电网能量控制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个体的负荷预测以及发电预测的作用。在现代化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运用该预测将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为此将区域能量综合预测技术有效的应用其中对多种类型的信息进行集中处理,注重将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及负荷控制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具体的分析各个系统能量体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出影响因子,对其进行修正处理,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配电网的调度效果。
  (四)分布式电源调度技术
   分布式电源调度技术主要注重对可再生能源进行消纳,控制好分布式电源以及分布式储能方式,实现综合管理。分布式电源调度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配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对短期日前调度控制以及实时修正控制。其中日前调度控制主要根据负荷预测曲线以及出力预测曲线的变化情况制定控制策略,掌握好可调负荷裕度。实时修正控制策略,主要以滚动修正为主,将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储能状态进行监测。
  (五)负荷优化调度技术
   负荷优化调度技术主要包括中长期负荷、短期负荷以及超短期负荷预测,并将负荷预测以及负荷控制以及电价调节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处理,对负荷侧可调资源进行预测。负荷优化调度技术注重将长期负荷预测、短期负荷预测以及超短期负荷预测进行优化,并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调度方案,其中中长期、短期、超短期负荷调度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性,前两者侧重与降低最大负荷以及峰谷差值,后者调度目标更加侧重与负荷控制范围的缩小。
  (六)优化目标构建技术
   优化目标构建技术需要实时对配电网指标体系进行把握,将可优化性分析以及调度业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最终确认最佳优化目标,使优化方式符合配电网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优化目标构建技术注重对配电网网架进行优化与完善,实时观测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准确的对调度业务进行确认,其中可优化性分析主要包括指标类型分析、可计算性分析以及权重分析等,配电网调度业务分析主要包括配电网调度业务关注指标分析以及配电网各时间尺度关注指标分析,共同构成了优化调度目标。
  二、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具体应用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应用效果较为显著,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电业局为例,注重构建智能电网示范区,控制好该示范区的总面积,总面积在11km2,为了保证示范区智能电网的正常供应,控制好最大的负荷功率,将其保证在76万KW,其中主要包括220KV以及110KV变电站,将数量控制在最佳范围内,分别为2座、6座,馈线为132条。在实际的运行环节中,实时对用电的高峰期进行监测,注重对配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研究,并在此环节中借助配电网调度的方式进行操作,对馈线的负荷峰谷差进行准确的计算,注重优化调度方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地区供配电的运行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在中长期时间段,注重制定优化调度策略,并制定出停电计划方案,其中总共180项,在短时间段则主要注重负荷的互补,在超短时间段,根据分布式电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优化与管控,在实际的监测环节中对故障位置进行诊断,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有助于保证配电网系统的平稳运行。对示范区内的指标进行制定,其中主要包括供电可考虑、电压合格率、综合线损率、负载率以及峰谷差率等几个方面。
  三、结论
  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注重降低电网的消耗,提升智能配电网建设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智能配电网系统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潘炫霖.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设计及关键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9(35):32-33.
  [2]王义昌,余艳,袁成志.智能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9,26(11):177-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