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互联网+教学模式:实践与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手机移动端的普及,课程的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线下课堂面授”的方式逐步转向现代的“线上线下时空不限”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但这一转换过程对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都形成了挑战。就成本会计课程而言,理论上是提供了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教学模式。但如何科学运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需要不断地实践与改进。文章在分析成本信息的特性和智能化定制化发展趋势对成本会计教学形成挑战的基础上,总结了嘉兴学院成本会计互联网+教学模式实践成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成本会计;互联网+教学模式;智能化;定制化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05-0111-03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成本信息是企業进行内部管理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同时,企业成本信息是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进行决策非常重要的依据。成本会计课程一直是国内外高校财会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财务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质量。由于成本自身的特点以及生产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变化,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受到了多重挑战。
(一)成本信息的双重性
1.外部性。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财务会计课程主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需求者,目的是为外部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常称之为外部会计。财务会计强调信息可比性,需要统一的核算规范,即遵循企业会计准则。但由于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复杂性,企业财务报表中存货项目中的产成品成本、在产品成本以及各种期间性费用的内容采用单独成科,即成本会计。为满足财务报表要求的成本信息,本文称之为财务上的成本(简称财务成本)。产品的财务上的成本仅为产品的制造成本。财务成本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要求,满足可比性。这是狭义的成本会计,强调的是提供满足财务报告要求的成本信息,主要履行成本核算职能。
2.内部性。与财务会计相对应的课程是管理会计课程,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不需要遵循统一的规范,称之为内部会计。管理会计中成本管理是其核心内容,进行成本管理需要成本费用的各种维度的信息,这类信息只要满足企业自身需要就好,不需要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说除了财务成本信息,还需要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上的成本信息,本文称之为管理上的成本(简称管理成本)。因此,广义的成本会计,即要给财务报表提供数据,也要给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实务中,管理上的产品成本信息属于不需对外披露的商业秘密。因此它的方法程序和报表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各企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类型和特点以及不同的管理要求进行成本核算,如产品成本可以是全部成本、变动成本、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和各种专项成本等;管理上的成本可以是战略角度的宏观性和长期性的成本,也可以是精细化的微观性成本。管理上的成本复杂而灵活。
由于成本信息的内外需求的双重性,成本会计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相对复杂,每个学校的课程体系不同,成本会计课程内涵不同,要求不同,必须根据不同专业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成本会计课程规划与设计。成本信息的双重性,不仅增加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难度,同样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组织、授课方法、课外活动等形成挑战。
(二)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和生产组织的定制化
随着互联网和工业4.0的时代到来,企业生产智能化和定制化的趋势,颠覆了企业传统生产工作流程。企业所关注的焦点不再是纯粹的产品本身,而是由产品带来的一系列前后端服务。传统的制造企业主要扮演产品制造商的角色,但未来的、职能化的制造企业,更多的倾向于为最终的用户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制造平台,形成一个制造端到用户端的流程模式。而每一个消费者,将成为产品的设计者和需求的提供者。企业通过提供智能化和开放式的制造平台,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形成定制化生产。这种新的生产模式又不断引致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可以预见传统的大量大批式和备货式的生产方式逐步会变成特制的定单化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营模式的改变对成本会计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1.成本会计工作重心:事后核算——事前估算。传统的成本会计工作重点是事后提供成本数据。在智能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下,企业直接与客户打交道(B2C),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个性化特征。因此,每个客户和每笔订单都必须进行差异化定价。如何事先按照定制化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报价?这不单纯是一个产品本身的直接成本和制造费用,而应该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采购、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全过程发生的相应的成本费用。要达成双方可接受的价格,企业必须在事前进行成本估算。支撑定价决策的成本预算,成为了成本会计的非常重要的职能。
2.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客户订单。在以产品为重心的时代,企业更多关注产品以及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企业最基本的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而定制化智能制造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个性化小批量订制,成本核算必须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归集、分摊到每个客户和订单上。企业主要关注哪些客户成为最终消费品的核心主力,以及如何保障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后续服务,客户和订单成为了管理和绩效的核心。成本核算应为每个客户订单的定价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为此,成本计算的对象应由以产品为主转化为客户订单为主。成本核算应适应以最终用户为导向,支撑对一个完整的客户生命周期进行分析。
3.“流程成本”成为关注点。在智能化定制化时代,企业一方面注重提供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希望采用高效、便捷、优质的方式将产品提供给最终消费者。智能制造模式是一种网络化协作,一件产品甚至一个零部件的生产,需要制造商与供应商、代理商、品牌商和技术开发商通力合作、协同配合,这就需要企业更多地关注协同效应。其中流程性成本分析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智能制造模式下,强大的物联网功能和通畅的信息共享中心,为流程成本核算与分析提供了方便,将为作业成本法(ABC)的普及和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也为流程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成本会计不同目的和定制智能化生产经营模式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构成了诸多挑战。如何运用互联网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何根据生产组织模式的变化调整教学内容是成本会计课程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各高校也在进行积极的应对。作为国家特色专业的嘉兴学院会计学专业成为了中国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10月启动以来,通过持续与北京正保远程教育集团合作,共同制定并推进适应“大智移云”的互联网+会计专业教学一体化改革方案,在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资源:平台化
通过正保远程教育集团的技术和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嘉兴学院等优势专业教学资源支持,联合建立了互联网+一体化教学平台。所有的教学资料上传到该平台,包括视频课程、资源库和活动库三大类。(1)视频课程。视频由优秀教师按知识点进行录制,主要供学生课前或课后观看,自主学习。(2)资源库。资源库主要供学生进行多维和拓展性学习,包括知识精讲课程、应用拓展课程、课程讲义、习题库、讨论及思考题、案例、真账实训、拓展资源、线下活动设计等。(3)活动库。活动库主要供课堂上和课外进行教学活动,包括:调查/问卷、头脑风暴、分组任务、随堂测等。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行业特征和企业生产类型的特性,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学习,互联网+教学平台提供了很好的展示空间。教师可将企业的实际案例、教学案例和往届学生的优秀学习案例上传平台供学生拓展学习。
(二)教师授课方式:线上线下结合
互联网+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现场课堂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一个课内课外组织者和线上线下解惑者,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知识点的讲授通过优质视频来解决,课堂可以灵活多样。主要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方式进行。(1)线上视频资源提供知识点讲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各种作业和测试。(2)线下通过案例讲解、问题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即“线上知识线下能力”,线下还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授课教师实现线下课堂教学以重点和难点、案例汇报讨论、课堂辩论为主,线上以知识点讲解、作业、答疑、辅导和考核的教学模式。
(三)学生学习:突破时空限制
互联网+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固定时空的传统课堂,通过聆听教师讲座式的知识学习,变成了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基本不受时空限制,自主通过观看预制的优质视频和其他任务进行学习。(1)课前,通过教师推送的视频和发布的作业将主要的知识进行初步学习和掌握。(2)课中,以重点和难点、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实务操作等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运用,实现从知识逐步转化为能力的过程。(3)课后,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大作业和调研任务等,进一步提升成本会计能力,实现成本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四)学习效果:多维客观性评价
互联网+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测评方法,充分利用移动手机客户端,实现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全程控制,利用手机客户端考勤、课前测试、课堂测试、课后测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得分的精确记录形成学生平时成绩,平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克服学生突击应付考核的现象。学生学习评价从单一的期末卷面成绩和主观性较强的平时成绩转化为多方面、全过程、客观性强的综合评价。
三、成本会计课程互联网+教学模式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一)初步成效
嘉兴学院成本会计课程经过两轮的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实践,教与学都发生了可喜的改变,初步取得了一些显性的成效。(1)由于学生需要自主完成大量的视频观看和作业,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得到了提高。(2)由于大量的课堂讨论和成组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3)由于平台可以承载大量的拓展性的知识,学生的成本会计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拓展,提升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4)教师可以从繁琐的重复性的知识点的讲授、作业试卷批改、考勤等成绩的评定解脱出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能适应新模式。互联网+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具有很大挑战。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在教室里进行面授,主要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大多是以讲座式为主,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互联网+教学模式,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预先录制好的视频为主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进行,许多教师比较迷茫。有的主要讲作业,有的主要进行测试,尽管有的课堂看起来很热闹,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不一定比传统教学模式好,形式必须为效率效果服务。
2.平台资源有待丰富。就成本会计而言,目前主要解决的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作业、考核通过線上进行,更多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结合企业或行业的生产特点的成本核算或管理的案例,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成本核算和管理能力等是后续应该进一步努力补充的。
3.传统教材受到挑战。传统教学模式的配套教材是以知识为核心,教材主要为课程相关知识的载体。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教材应该是以能力为导向,与线上线下相匹配。教材的内容,除了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外,还应该包括知识点的精讲、问提讨论、案例导读、作业习题、实训教程和延伸阅读等。尤其对于成本会计课程,随着智能化、定制化的时代到来,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容也应随之更新。
4.学生更忙碌。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便捷性、可视性、可控性和时空的灵活性是不容置疑的。但许多实验班的学生反映,他们比传统班忙。特别是当互联网+的课程越来越多时,由于平台课程资源较多,教师一般按照本门课的资源选择推送给学生的任务较多,他们疲于看视频、做作业、应付课堂的随堂测等,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度和拓展性学习。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容量合理布置任务,是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互联网+教学模式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持续改进
(一)丰富“互联网+成本会计学”教学平台资源
互联网教学是教学手段的改进,是教学工具的改进。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资源的丰富度和适应度。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行业特色,如何充实和丰富教学资源,满足专业的培养要求,是一个关键又费力的工作。对成本会计课程来说,必须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建设“名人名师视频集”和“企业成本案例库”。除了努力与相关教育集团共建网络课程资源以外,应建设一个特色的“学生成本会计设计案例资源库”。
(二)建设“互联网+成本会计学”新形态教材
根据企业智能化、柔性化和定制化的生产趋势,以及互联网+会计专业教学一体化改革要求,对现有的《成本会计学》和《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程》教材进行修订,拟修订编写一套既适合互联网+教学的要求,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生产特点的变化的教材,并尽可能将教师相关的研究成果转换为教材内容。
(三)打造“线下手工+线上软件+企业案例设计”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继续完善“点、线、面”實践教学模式,根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开展自主实验的要求,充分吸收实验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使课堂内容符合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优化成本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打造“线下手工+线上软件+企业案例设计”的综合能力培养的成本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如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小组建立、活动方案制定、企业调研与信息收集、案例设计与分析、课堂汇报讨论、案例总结提升”六个步骤的案例设计教学方法,构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管理型”财会人才所需要的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优化配置师资队伍
由于成本会计学的课程具有行业特色,需要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才能胜任本课程的教学。第一,对现有的课程组师资进行培养。争取每年派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成本会计实务能力。第二,引进校外具有实务能力的高级人才。第三,柔性利用企业高级会计人员授课,形成一个高水平、理论和实务兼具、老中青相结合的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1] 冷继波,杨舒惠.“互联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19,(12).
[2] 庄婉婷,刘颖婷.“互联网+”背景下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2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