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睿 方焓 张倩

   摘要:十堰是一座因汽车发展起来的城市,存在着大量的汽车工业遗产。这些汽车工业遗产蕴含了艰苦奋斗的“二汽精神”和十堰人民的“城市记忆”,不仅见证了中国自主制造汽车的发展历史,也是十堰城市发展不可替代的基因和灵魂。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汽车工业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通过汽车工业遗产保护传承二汽精神、唤醒城市记忆、提升城市文化,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汽车工业遗产保护;城市文化;融合發展
   十堰市地处湖北省的西北部,南邻大巴山东段,北邻秦玲余脉,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随着工业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因城市工业布局的调整规划,十堰市诸多汽车工业遗产面临保护或开发利用的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在遭到破坏和损毁。十堰的汽车工业遗产是中国自主制造汽车发展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十堰城市发展的灵魂。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如何通过工业遗产保护建设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其他工业城市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参照意义。
   一、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基本情况
   (一)汽车城的“兴”与“衰”
   十堰是一个千人小镇,因70年代最大的三线建设项目第二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著名的汽车城,是中国的“卡车之都”,被誉为“东方底特律”。十堰因汽车得以发展,其城市的发展史也就是东风汽车的发展史,即二汽的入驻使十堰从一开始的镇级建制逐步发展为市级,最终成为因汽车产业闻名的车城。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仅有十堰是这样的建城经历。
   在市场化竞争的压力下,由于交通和发展原因,东风汽车公司于2003年将总部搬迁到了武汉。随之,公司财务、技术中心以及相关配套企业也相继从十堰搬离。总部的搬迁使十堰市税收锐减,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汽车城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此外,因搬迁导致十堰城市闲置大量废弃的汽车厂房和生产设备,现存丰富的汽车工业遗产。
   (二)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分布
   十堰汽车工业遗产的分布具有独特的山地特色和空间特质,主要体现在与自然环境的相融性。十堰因历史上十个蓄水的堰塘而得名,这些堰塘为群山所环抱,工厂呈现“厂在山中、山在厂中”的形态,与外部自然密切相融。三线建设时期,东风公司因地制宜,采用“顺沟串联式、成块集中式、岔沟集中放射式”的布局方案,将专业厂区划分为发动机、底盘、总装冲压以及后方生产四个组,主要集中在十堰市的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大片区。
   (三)汽车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
   一是体现了艰苦奋斗的“二汽精神”。众所周知,十堰原是一个千人小镇,只有一条老白公路和常年可通航的渡河通向外界,交通不便、物资匮乏。出于国防考虑,二汽选址在鄂陕豫渝四省交界的大山深处。在三线建设时期,二汽的建设者们边修建公路,边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往山沟沟里搬运物资,住芦席棚,吃窝窝头,野菜,建干打垒厂房,施工机械也只有铁锹、板车。技术工人和领导全员上阵,带头劳动。十堰当地的干群也积极投身到工程建设,架高压线,修公路、建电站,与艰难困苦做斗争,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奋斗,才有各大现代化的厂房。因此,现存的汽车工业遗产凝聚着困难时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二汽精神”。
   二是蕴含了十堰人民的“城市记忆”。在二汽落户之前,十堰在行政区划上属于郧县管辖,只是一个边缘偏僻的千人小镇,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没有商场、医院、学校,当地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生活方式极为单一。随着二汽的建成和发展壮大,十堰逐步建立了医院、学校、公园等较为完善的教育、医疗体系,城市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城市的发展和变迁深刻地影响了十堰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思想观念,这些汽车工业遗产蕴含十堰人民的城市记忆、社会记忆和历史记忆。
   可以说,“二汽”影响力渗入到十堰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现存的汽车工业遗产不但是十堰的城市象征,它已构成十堰的基因和灵魂。调查结果发现,最早的二汽建设者和“三线移民”在十堰安家落户,并逐渐形成了以“二汽”为中心的许多数量庞大的社区。这种独特的聚落文化形态对十堰产生了了深远影响,至今有许多十堰市民依然将自己的身份界定为“二汽人”而不是十堰市民。这种历史认同、社会认同、阶级认同以及文化认同与因二汽发展起来的城市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当中也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消逝的城市文化:困境下的汽车城与汽车工业遗产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及其要义
   所谓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简而言之,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体现了城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特质。
   对十堰而言,汽车文化就是十堰城市文化的基因和灵魂,是十堰区别其他城市的一张名片。十堰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二汽发展史,也是中国自主制造汽车的奋斗史。二汽所留下来的厂房、设备、宿舍、人物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工业遗产,记载了共和国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工业发展历程,全面反应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整个全过程。因此,保护好汽车工业遗产就是在保护十堰的城市文化,这对发展十堰工业文化、弘扬十堰“二汽”精神、彰显十堰城市特色、推动十堰转型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城镇化扩张与城市文化的消逝
   十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城市的大肆扩张和更新改造速度使得传统产业面临迁址的难题,与此同时,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汽”有很多当年用于生产生活的厂房、设备等都已被拆除。现在所能看到的厂房大部分是七十年代末期建造的,设备大多是90年代中后期更新的,仅有极少数“二汽”建设初期修建的水泥砖和红砖厂房、单身宿舍还在继续使用,但已破败不堪,整体风格早已不存在。特别是“退二进三”、“退城进园”的实施,关、停、并、转后的汽车工业旧址和厂房成为废弃和拆除的对象,昔日的汽车厂房与基础设施成为地产开发的牺牲品。这些历经了战争磨难与文化浩劫而幸存下来的工业遗产,在城镇化的浪潮下废弃或拆毁,导致汽车工业遗产日渐减少,汽车城市文化的氛围也已消失殆尽。    (三)重“建筑”、轻“精神”的保护理念
   在我国,汽车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保护理念侧重于“重建筑”、“轻精神”,更多注意的是遗产的实体保护,却忽视了精神价值的挖掘。当前,从国家到湖北省均无针对工业遗产的法律法规,十堰市政府率先在省内颁布并实施了《十堰市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办法》,在市级层面针对汽车工业遗产给予立法保护,值得肯定和其他地市学习。但是,从现有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来看,只明确了保护责任主体、规划主体、保护方向、监督部门等,均为原则性条款,提及了对实体建筑的保护,但对于工业遗产的精神价值并未明确和提及。
   当前,十堰的青年群体对二汽建设过程中的“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等基本不了解,重“建筑”轻“精神”的保护理念对于十堰的子孙后代而言就是历史的遗忘。而这些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十堰的根和魂。如何将这些精神挖掘、保护和传承给十堰的子孙后代,培养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重要价值。
   三、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汽车城的未来
   通过调查和分析,结合十堰实际,我们认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应从两个方面推进。
   一方面,以汽车工业遗产保护传承二汽精神。十堰市的汽车工业遗产保护与二汽精神密不可分,保护工业遗产是对二汽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一是将汽车工业遗产保护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例如,将汽车工业遗产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级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参考考察,或者定期举办专题展览或讲座等进行宣讲,以此促进青年群体了解十堰发展历史,弘扬和传承二汽精神;二是挖掘建设时期工人阶级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可以通过口述史的搜集和整理,还原城市发展的真实历史,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另一方面,以汽车工业遗产保护提升城市文化。突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十堰的汽车工业遗产不仅彰显了其独特的城市文化,也是十堰发展必不可少的基因和灵魂。具体来讲,可以将汽车元素运用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公共场所的造型、雕塑等,都可以宣传汽车文化。此外,还可以将汽车工业遗产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作为十堰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并以此推动文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卫民.试论城市文化与城市现代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5(03).
   [2]单霁翔.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9-03-03.
   [3]李睿,王之睿. 民众视角下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基于武汉市的调查.改革与开放,2016(06).
   [4]周大鸣,刘家佶.城市记忆与文化遗产——工业遗产保护下的中国工人村[J].青海民族研究,2012(02).
   *基金项目:全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第五批) “湖北省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與利用研究”(项目编号:18ZD123);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项目(项目编号:2018SW0201);湖北工业大学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项目。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97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