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影响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潘勤华 黄贤昭
摘 要:随着全球绿色GDP增长浪潮的兴起以及中国经济步入关键转型期的大背景变化,对涉及环境质量、能耗效率、碳排放强度的产业结构生态化综合指标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的愈加重要。基于此,本文利用2003-2017年全国32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高经济水平省市和低经济水平省市两组,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不同经济条件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影响因素与机制。估计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水平对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有本质性的正向影响,政府投入水平的正向影响在低经济水平省市显著却在高经济水平省市不显著,教育水平的正向影响在高经济水平省市显著却在低经济水平省市并不显著。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态化;异质性分析;广义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9.010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规模不断突破,而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中国自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以来不断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上也越来越看重对于生态化程度的考量。中国现已取得的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程度和层次总体还是初步的,制约产业结构生态化进一步转型和完善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对产业结构生态化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显得颇具意义。
产业结构生态化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爱尔丝 (Ayres,1994)提出的“产业代谢”理论,一般认为产业结构生态化是从传统产业结构向生态型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统筹兼顾社会经济效益、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多方整体利益,实现各产业间的协调共生。总结前人研究,普遍认为产业结构生态化的考量主要聚焦于对能源效率、低碳经济和环境质量这三方面的评价,笔者将EE(单位GDP能耗)、CEI(单位GDP碳排放量)和EQ(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三项指标作为衡量产业结构生态化程度的基础。
国内外研究中少有看到对产业结构生态化影响因素的直接讨论,但已有大量文献探讨过诸如财政支出对环境质量影响、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影响等问题。这些文献其实分析了产业结构生态化指标体系下某一或某几部分的影响因素,但缺乏对产业结构生态化整体影响的研究,同时也较少有文献充分考虑了地区异质条件下不同因素作用的变化,且样本区间大多为1996-2014之间。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选取2003-2017年32个省级行政区域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全国和区域的角度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现状,分析政府投入、技术创新和教育水平对产业结构生态化这一整体概念的影响,从异质性考察视角对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影响关系进行较深入的探究。
1 变量选取与指标构建
文章选用了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于部分存在极少年份数据缺失的变量,采用合理的插值方法进行补齐。数据主要来自统计局国家数据中心、《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局公报。下面对主要变量的定义和数据进行描述。
1.1 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
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EIS)的升级主要表现为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环境负外部性影响的降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单一的环境质量指标或者生产能耗指标都无法给出综合的评价,本文使用广义主成分分析(GPCA)对环境质量、能源效率、碳排放强度三个二级变量提取综合指标。
(1)环境质量(EQ)。本文使用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来衡量地区环境质量。由于固体污染较为局限、外溢差,不适合省际整体环境评估,我们只考虑废水與废气的污染衡量。在废气方面,本文选择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作为废气污染水平衡量;在废水方面,本文选择单位GDP废水总排放量作为衡量。
(2)能源效率(EE)。本文使用单位GDP能耗总量衡量能源利用效率。将地区各类能源消费折算为万吨标准煤单位计量,或者直接使用公布的能源消费折算数字,公式如下:
ECIi=TECiGDP
其中,ECIi表示单位GDP能源消费,TECi表示能源消费总量,ECIi的倒数即EE。
(3)碳排放强度(EE)。本文使用单位GDP碳排放量衡量碳排放强度。碳排放量的估算使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算固定源和移动源中化石燃料燃烧排放CO2的三种方法中的方法一。
1.2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1)技术创新水平(LnTL)。专利申请授权量能直接反映地区实际被验证的技术创新能力,且专利申请与授权之间存在时间滞后,本文选取专利申请授权量来反映各省技术创新水平。
(2)政府投入水平(LnGE)。自2006年开始,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支出也成为须披露的常规财政支出项目,本文使用地方政府各年财政支出中的环境保护支出规模来衡量政府对于产业结构生态化提升的投入,2006以前的环保投入支出使用样条插值而得。
(3)教育水平(EL)。笔者认为教育水平影响着地区整体的环境保护与节能意识,还影响着地区劳动力的技能和创新实力,对于这一指标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各教育层级,并重点关注高等教育水平。本文使用广义主成分分析(GPCA)对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等教育生师比数据和每十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这5个二级变量提取综合指标。
(4)控制变量。文章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其他因素。首先,优渥的融资环境可促进地方企业技术迭代,但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较高投资回报压力削弱其环保考量,本文以单位GDP存贷款余额总额(finance)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条件;其次,高外贸依赖的经济可能会由于外方苛刻的生产要求而具有更高环保水平,但同时会影响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以单位GDP经营单位所在地进出口总额(dft)测度地区外贸依存度;最后,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可影响其三次产业布局战略,密集的人口还可能意味着产业与技术的集聚效应,本文以单位行政区划面积内人口(p)来表示地区人口规模。 2 模型设定和实证分析
2.1 模型设定
(1)基本模型:如前文所述,文章计划研究技术创新水平、政府投入水平、教育水平对产业结构生态化程度的影响。本文使用面板数据来检验它们之间的经济关联,如果Hausman检验结果不显著,则说明随机效应方法更合适,否则应选用固定效应或混合效应回归,进一步的,如果F检验结果显著,我们应选择固定效应回归。基于此,我们构建如下基本模型:
EISit=β0,i+β1,iLnTLit+β2,iLnGEit+β3,iELit+β4,ifinanceit+β5,idftit+β6,iPit+εit
(1)
其中,EISit是被解释变量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是包含环境质量、能耗效率、碳排放强度的综合指标。LnTLit是地区专利申请授权量的对数,LnGEit是地区政府环保财政投入的对数,ELit是地区教育水平的综合指标。金融发展条件(financeit)、外贸依存度(dftit)、人口规模(Pit)均为控制变量,εit是随即干扰项。
(2)不同经济条件的分组模型:笔者认为不同经济条件省份可能在产业结构生态化影响机理上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将帮助我们找到针对不同经济条件省份的针对性建议。文章使用全国人均GDP为标准筛选出普遍高于全国人均GDP水平的11个省市组成高经济水平省市组以及普遍低于全国人均GDP水平的21个低经济水平省市组。对这两组省市均重复上述基本模型来做计量,以寻找不同经济条件对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异质性影响。
2.2 数据检验
为了防止虚假回归和面板数据不协整等问题出现,文章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选取最常用的LLC检验和ADF-Fisher检验方法对所有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主要变量大多是平稳序列,控制变量大多不是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处理后,所有序列均通过单位根检验;选取常用的KAO和Pedroni协整检验方法作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结果显示两类面板协整检验均通过。
2.3 基本模型实证
考虑到政府投入实际上常集中在下半年,所以政府投入对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影响有滞后性,后续实证中均使用滞后一期的政府投入水平LnGE1。根据上述调整,得出新的基本模型模型(1)-(3)回归结果如表1。
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水平(LnTL)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技术创新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的提升,这也符合一般认知;教育水平(EL)在5%显著性水平下系数显著为正,教育水平可能通过提升全民环保节能意识或相关技术的渠道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化;相比之下,政府投入(LnGE1)系数为正但并不显著,表明政府直接投入对生态化水平无显著影响,这一点尤其值得在后续异质性分析中探讨。控制变量除外贸依存度表现出显著正向作用,其余系数均不显著。
2.4 不同经济条件省市分组实证
按照前述模型设定,并使用上文修正过后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别得到模型(1)-(6)回归结果,如表2。
比较两组的回归结果发现,技术创新在不同经济条件省市均对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政府投入水平、教育水平的作用情况区别巨大。其中,高经济水平省市政府投入效应不显著,教育水平具显著正向影响。而低经济水平省市政府投入效应显著为正,其他因素不变时,政府投入每提升1%,综合生态化水平上升0.0032,教育水平影响不显著。本文对此的解释是:一方面,经济水平高省市整体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更取决于企业生产,政府投入侧重的治污不易在这类省市观察到显著效应;另一方面,低经济水平省市即使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也面临人才外流困境,教育水平难以提升当地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另可看到,控制变量中外贸依存度对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影响在低经济水平省市更显著,高外贸依存度客观上促进地区参与全球生产并提升生产技术标准,故而较显著提升了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
2.5 稳健性检验
本文以替换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对模型中关键的解释变量技术创新水平、政府投入水平和教育水平均进行了变量替换。具体包括:(1)技术创新水平使用技术市场成交额数据;(2)政府投入水平使用单位行政区划面积的规模环保财政支出;(3)教育水平使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绝对值。結果显示,本文涉及的基本结论均较为稳健。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对2003-2017年32省市面板数据进行了整体以及不同经济条件分组的固定效应估计。主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水平对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有本质性的正向影响,政府投入水平的正向影响在低经济水平省市显著却在高经济水平省市不显著,教育水平的正向影响在高经济水平省市显著却在低经济水平省市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对于明确认识政府投入在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提升中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此提出以下建议:
(1)推进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和转化运用。技术创新水平在不同经济条件省市均对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系数稳定。各地政府应统筹推进技术的区域间流动,着力构建环保节能相关技术的跨区域转化利用平台。
(2)实行差异化的政府投入政策。不同经济条件省市的产业结构生态化影响机制有很大差别,对于高经济水平省市,技术创新和教育水平正向影响显著,政府投入效应不显著,所以政策制定应该削减政府直接投入,转而向技术创新催化和教育水平提升给予更大扶持;对于低经济水平省市,技术创新和政府投入正向影响显著,政策制定应当扩大政府直接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环保节能技术。
参考文献
[1]陈维宣,吕明元.生态文明视角下产业结构演进的效应、路径与展望:一个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2016,15(04):122-137.
[2]赵西三.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J].生态经济,2010,(10):43-47.
[3]杨得前,刘仁济.地方财政支出对产业生态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18,39(07):49-64.
[4]卢洪友,曹鸿杰,王紫莹.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财政支出的环境效应[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2(01):57-66.
[5]Ayres R U.Industrial metabolism: theory and policy[M].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4.
[6]Henrik Klinge Jacobsen.Technology Diffusion in Energy-Economy Models[J].The Case of Danish Vintage Models,2000,21(1):43-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63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