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酉阳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县着力推进基地建设,不断壮大生产总量,注重提升质量安全,建立蔬菜流通体系,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目前,虽面临配套设施落后、菜价波动较大、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方式简单等问题,但其做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要促进酉阳蔬菜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基地建设,培育农业企业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动能,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科技含量,强化监督管理提升竞争优势。
关键词:蔬菜产业 发展实效 经验启示
蔬菜产业是渝东南地区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直接关乎民生民利的重要农业产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新时期,更应坚持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重大民生实事、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来抓好抓实,不断充实居民餐桌菜品,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进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做法
酉阳县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落实“生态强县、绿色富民”战略的重要举措来抓,重点突出蔬菜基地、栽培技术、质量安全、流通体系等环节。
(一)着力推进基地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稳步推进”原则,按照“集中连片、板块推进”的思路,不断探索土地有效流转的新路径,使蔬菜基地的规模化水平得以提高。从调研情况来看,截至2019年6月,已建成毛坝、小坝、龙(龙潭)麻(麻旺)坝等蔬菜生产基地10余个,专门种植蔬菜的菜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40%以上或集中连片规模种植100亩以上的行政村50个,专业菜地面积6万亩左右,有设施的大棚面积1万亩左右。毛坝乡的大白菜、辣椒,苍岭镇的大头菜(俗称“儿菜”)等均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四季常鲜、周年生产的蔬菜产业生产格局。
(二)不断壮大生产总量
加强对名、特、优等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与推广,根据县域不同海拔高度及其气候特点,不断优化蔬菜品种的结构布局,县域蔬菜基地良种种植实现了全覆盖。培训与推广蔬菜集约化种植、测土施肥、设施推广、无虫害综合防治等新技术,蔬菜单产量、供应能力、质量安全等都得以大幅提升。2018年度,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含瓜果)304860亩、总产量423278吨、产值约4亿元,蔬菜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占比为14.5%,蔬菜产业成为酉阳县第一大农业产业数据来源:笔者根据《酉阳统计年鉴2019》相关数据资料整理换算而得。。
(三)注重提升安全质量
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执法力度,严格种子、化肥、农药等蔬菜生产资料的质量调查与监管,有序推进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有效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在县域重点蔬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以及生产企业等建立蔬菜种植与生产档案,常态化开展蔬菜产品检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初步形成。积极组织申报“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认证,推进全县农产品标识化生产、流通,着力打造酉州“放心蔬菜”品牌。目前,全县已有3个蔬菜基地通过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蔬菜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标识率达90%以上。
(四)建立蔬菜流通体系
加大对蔬菜经销大户、蔬菜营销公司等流通主体的培育和扶持;鼓励蔬菜基地、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在县城农贸市场设立直销摊位,支持蔬菜经销大户搞好县内外蔬菜不同品种的调剂,有效缓解蔬菜销售问题。鼓励蔬菜基地、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与县内甚至周边区县的超市、企业、学校等蔬菜需求大户建立直接供需关系;与重百、永辉、金圣达、佳慧等大型超市签订蔬菜销售合同,设立专柜,实现直销;与双福等重庆大蔬菜交易市场达成蔬菜直供协议。截至2019年6月,全县从事蔬菜种植的专业合作社有21个,从事蔬菜生产的加工企业有13个,建成蔬菜集贸市场41个(其中县城4个)、专门的蔬菜批发市场2个,有流通组织50余个,蔬菜年均流通量在40万吨左右。
二、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菜地量相对较少,配套设施落后
近年来,受扶贫搬迁及村镇化等因素的影响,县域专业菜地面积有减少趋势,蔬菜生产的矛盾较为明显。在客观上,将原来的田地改造为“专业”的熟菜地,需3—5年的时间。同时,由于受小农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集中连片的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这严重阻碍了规模化蔬菜基地的形成,蔬菜产业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同时,新旧蔬菜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较为滞后,蔬菜生产过程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这较为严重地制约着县域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二)市场供应相对过剩,菜价波动较大
酉阳幅员面积广,且多为山地,交通不够便捷,从蔬菜种植基地到市场间的运输成本相对过高;随着蔬菜种子、肥料等生产要素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蔬菜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蔬菜产业发展的利润空间减小。受政策等因素的刺激,周边区县蔬菜的种植面积呈增长趋势,蔬菜市场的供应量也随即增加。此外,受南方多个省份常年向国内市场供应蔬菜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酉阳县蔬菜的补淡作用较之以前明显减弱。同时,受蔬菜生长周期及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酉阳的蔬菜主要集中在6—10月上市,这段时间,其他地区的蔬菜也会大量进入市场,蔬菜价格波动相对较大。县城的东风坝、钟岭山、城南、酉州商业城等蔬菜批发市场的市场占比较大,但其源头管道较窄,县城集贸市场呈现出功能不齐、供需不足、布局不够合理等情形,摊位费用相对较高,蔬菜价格偏高。
(三)生产方式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
酉阳县2018年末的乡村劳动力总数为35.16万人,属于典型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大县。但是,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妇女成了蔬菜种植生产的劳动力主体,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不够开放,接受和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较差,耕作粗放,蔬菜产量与质量都难以有“质”的提升。大部分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对蔬菜生产资料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现代种植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蔬菜生产方式单一,机械化程度不高;乡镇、村社的蔬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術推广力量极为薄弱,这些皆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资金投入相对不足,扶持力度有限
目前,县域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所需资金主要是市、县两级的财政投入,资金缺口较大,来源较单一。从当前的市场价格来看,设施蔬菜的投入较高,建1亩的温室大棚需人民币19万元左右;相反,政府对蔬菜产业发展的补助标准相对较低,且“门槛”较高,部分农户或投资者担心投资过大,对发展设施大棚蔬菜谨小慎微。政府资金扶持力度也有限,按当前的政策,只有规模化发展设施蔬菜才能获得政府的资金扶持,而更多的大路蔬菜地、露天蔬菜地却很难获得补助,不利于激发和保护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三、解决思路
(一)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基地建设
建立蔬菜基地保护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蔬菜基地面积,尽量不要为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而去大规模占用现有的蔬菜基地。同时,挖掘发展潜力,整合现有资源,从精加工、扩销量、提品质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口与经济增长点。在总体上,可以利用梯度地理条件及气候优势,打造适合高、中、低海拔地带生长培育的绿色生态蔬菜产业。比如,酉阳可重点打造推进毛坝万亩高山商品蔬菜示范带、以桃花源街道为主的原生态蔬菜产业带、以龙麻坝为主的低海拔设施早春蔬菜产业带等“三大蔬菜产业带”建设,示范带动县域蔬菜产业发展。
(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蔬菜种植生产企业及加工企业,大力推进“基地+农户+电商”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支持企业朝着“做大做强,做特做优”的目标发展。建立健全与蔬菜种植生产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机制,发展地方特色蔬菜种植园,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做精做深蔬菜产品加工保鲜,延伸拓宽销售市场,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的商品化率和经济附加值。用好用活“互联网+”及新兴媒介,建立健全覆盖面广、信息灵敏的蔬菜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同时要做好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工作,及时反馈蔬菜主产地的生产状况与周边市场蔬菜价格,始终做到蔬菜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鼓励支持土地有序流转,突破传统的分散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落实蔬菜规模化种植以及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县域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资金扶持,增强发展动能
政府相关部门及其乡镇(街道)要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加大蔬菜产业发展投入,逐步健全完善蔬菜产业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部门要对县域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以及应用新品种、推广新科技等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金融部门要放宽抵押贷款条件,对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及销售的个体或企业给予贴息或低息贷款。保险机构要做好蔬菜产业的保险及理赔工作,以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担忧。按照“谁投资、谁收益”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及有实力的个人或组织投资兴建蔬菜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增强蔬菜产业发展动能。
(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多措并举,通过向农村地区传播科学技术知识,讲授种植技术和提供咨询服务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蔬菜生产技术进行深入的培训与推广,重点要发挥好产业发展示范户和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加大对蔬菜新品种种植试验及生产新技术应用推广力度。积极发展生态、绿色、有机蔬菜,不断丰富蔬菜种植品种,以满足人们对优质蔬菜的需求。加大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蔬菜种植技术水平,加强蔬菜病虫监测,强化种植区域的环境保护,大力推广和利用农业、生物、物理等方法防治病虫害,推动蔬菜生产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五)強化监督管理,提升竞争优势
制定和完善更加科学规范的农贸市场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使市场服务于产销、方便群众、稳定菜价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大力发展合作社、公司、协会等类型的蔬菜营销中介组织,可以采取承包制、股份制、租赁制等运行机制,有效发挥中介组织在蔬菜信息咨询、品牌蔬菜培育、规范市场经营、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与服务,强化市场执法,严厉打击欺生排外、哄抬菜价等违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秩序,有效保护好蔬菜种植户、加工企业、营销主体等的合法权益。另外,在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要加大对先进种植技术和特色良种品种等的引进应用力度,大力培育并逐步形成普通蔬菜、特色蔬菜和山野菜等区域优质品牌,不断增强区域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蔬菜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坚,向延初,张小兰等.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张家界市武陵源区蔬菜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
[2]曲淑娟,杨忠武,刘翼.重庆市武隆县高山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6(15).
[3]邢小丽.海南省蔬菜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05).
[4]张桂华.推进全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N].湖北日报,2018-10-18(06).
[5]田逸飘.武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及其减贫效应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6]游前程.乡村振兴战略下渝东南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9(16).
[7]蔡旺.民族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9(08).
[8]张红琳.重庆市高山蔬菜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作用探讨[J].南方农业,2019(07).
(陈真,中共重庆市酉阳自治县委党校,酉阳社会主义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8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