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商业银行是小微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重要主体,近年来国家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本文以商业银行视角为切入点,围绕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对商业银行在支持小微企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1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1.1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政策持续升级。从中央到地方,各部委密集部署,出台了系列支持小微企业的财税等全方位政策,并推动商业银行改变小微企业的贷款方式,推动银行信贷和股权投贷联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普惠金融的政策环境持续升温。
  1.2 普惠金融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在监管政策和数字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普惠金融得以高效地渗透至目标客户群。除了人均账户、ATM和网上银行等数据大幅提高外,更重要的是,给予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也在持续倾斜。从2015年至今,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9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0万亿元。
  1.3 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持续丰富
  随着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的不断增加,出于监管要求及发展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开发创新推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品种,产品类型日益丰富。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小微企业生产资金需求“金额少、频次高、用款急”的特点,推出了小额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纳税信用贷款、纯信用贷款等一系列贷款产品,与此同时也创新地推出了移动申贷渠道,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信贷服务。如建设银行推出的“惠懂你”手机APP,实现了一部手机贷款线上秒申秒贷。
  2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仍然旺盛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依然没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根据 2018 年世界银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为 27.72 万亿元,而商业银行贷款供给仅为 15.75 万亿元,缺口高达 12 万亿元,缺口比重达到 43.18%。根据人民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 年至 2018 年,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从 77%下降至 66%,但一直维持在 60%以上的水平,一直高于大型企业贷款需求,贷款需求强烈。
  2.2 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精准度仍有待加强
  由于小微企业存在客户分散、金融资产低、信贷额度小等特点,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较难形成批量化的规模效应。目前,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类金融产品多以产品为导向,而非建立在用户需求之上,容易造成小微企业的信贷供需不匹配,如产生小微企业首贷难、中长期及信用贷款占比较低等问题。
  2.3 小微企业信贷效率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问题还表现为效率不够,如提供小企业信贷服务的机构数量不够、小企业信贷流程周期长、获取小企业信息成本高等。根据某调查问卷对小微企业的创办阻力原因调查显示(有效问卷为 230 份):18%的调查用户表示信贷申请困难,即缺乏启动及营运资金;14%的调查用户表示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创办了小微企业,然后在这其中有 87%的用户表示过程挫折,办理的时长在 90 天左右,业务流程繁杂。由于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反馈申请的结果,导致其中有31%的用户在申请 100 多天后被告知申请失败,需要进行再度申请或者换个商业银行进行申请。
  3 商业银行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建议
  3.1 建立健全大数据信息开放共享体系
  一是政府加大数据信息开放共享机制,建立小微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采集、更新、查询及安全管理机制,实时更新小微企业的基础信息和工商、司法、税务等综合信息,同时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系统对接到信息共享平台;二是构建信用评价体系。依托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用“红黑名单”数据库,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信贷优惠政策,对信用瑕疵的黑名单客户,如失信被执行企业和法人、股东不良信息等主动推送给各商业银行实施预警及准入禁止。
  3.2 加强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创新
  数字化普惠金融,泛指所有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来促进普惠金融的创新。通过数字化或电子化交易,可以大幅度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实现对金融服务不足的群体更好的支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推动商业银行改造信用评价模型、提高营销获客能力、增进贷款投放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金融完全是基于数据的行业,而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了金融行业的外延和内涵,未来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借助数字技术等金融科技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线上申请、审批和放宽,打破物理区域限制,进一步拓宽普惠服务群体,提升服务质效。
  3.3 构筑智能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贷前风控数字化。数据是智能化风控的前提,风控效果如何部分取决于获取的数据数量和质量。商业银行一方面是要加快整合自身系统积累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合法合规的路径取得其他外部相关数据信息。从数据风控的角度来看,外部数据来源包括工商、法院、行业主管部门、不动产、用水、用电部门等,从而为贷前调查及客户准入判断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二是贷款审批数字化。搭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系统,通过调用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由系统自动进行评分、评价并完成审批,建立标准化的流程监控。三是贷后管理数字化。建立全维度的预警系统,包括反映贷款企业的合规性指标如工商负面信息、行业负面信息,经营情况指标如营业收入波动、营业支出波动,司法负面信息如司法诉讼、被执行信息等。通过全维度的指标体系设置企业预警红线,系统对触及预警红线的客户自动发出信号,有针对性地提示进行风险防范与化解。
  4 结语
  数字化普惠金融正成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来看,商业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可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精准画像,在程序上实现自动审批、智能风控。因此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从商业可持续性来看正逐渐成为蓝海领域。
  参考文献:
  [1]杨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与路径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9(06).
  [2]彭少辉,廖昌华,李泽,李竺珊.对银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思考和实践[J].金融科技时代,2019(10).
  [3]陈立吾.科技创新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兼评2017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获奖成果[J].中国金融,2019(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19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