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全球化已经是新时期的主要发展方向,不断趋于完善的网络环境也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作为决定整体互联网技术水平、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因素,必须时刻引起重视。尤其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对信息时代国家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用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安全;应用
  0 引言
  如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当前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且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也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整体生产力。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也成为了绕不开的话题,比如黑客入侵、病毒破坏、数据泄露等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对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形成较大阻碍。所以做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工作是极为必要的。
  1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意义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意义有其不可替代性,互联网时代进一步增强了人与人的交际属性,促进了人与经济乃至国家之间的高效发展。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安全便是互联网时代所必须正视的主要问题,会对个人信息安全、互联网整体稳定性、安全性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害。而明确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率,改善网络环境、规避网络安全风险,同时也可为互联网技术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2 目前国内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实际检测及信息管理质量不高
  目前國内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现状虽然整体而言已经比较完备,可实际应用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技术水平还有较大改进空间,应用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也相对较多。比如网络检测以及信息管理质量不高等现象便比较明显。互联网技术发展期间,网络病毒也在不断发展,病毒的破坏性、威胁等级会逐步增加,这就要求网络管理过程中,发现、检测病毒标准必须也不断提高。但就现阶段而言,国内在网络检测方面并未跟上病毒进化速度,网络监控力度不够,或者缺乏监督、监督人员操作不当等,都使得网络运行期间很难第一时间察觉漏洞风险,无法有效防控新型网络病毒或者黑客攻击,从而对个人信息以及企业信息造成较大安全威胁。
  2.2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亟需改善
  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有限也是目前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问题之一。网络病毒绝大多数都是从各种网络输入或者连接中进行传播,如果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到位,便可在各终端节点有效防止病毒侵入。结合实际来看,现在的信息管理技术其实也已经具备在准确检测网络站点安全的基本属性,可在实际操作期间,部分技术人员若忽视对风险站点的保护,或者没有提前告知用户相关风险站点,便会导致网络访问控制不受限,发生病毒侵入的风险。除此之外,也有技术人员告知用户相应站点存在安全风险,但部分用户不听建议,仍然执意进入网站,也会使得其在网络使用期间,遭遇各种病毒攻击。从网络访问控制层面出发,技术人员有权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规避有害访问和外来入侵,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计算机特定设置,部署科学的访问权限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提高网络安全的重要举措。可现实情况是,目前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进行网络访问控制虽然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实践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因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计算机创建期间便没有设定实质性的访问对象,整体对于信息获取影响比较小,即使可起到一定防控病毒的作用,但仍然无法躲避黑客入侵。因此积极改进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改善访问控制技术实效性是极为迫切的。
  2.3 应变不足且信息加密水平偏弱
  近年来国家经济、科学等领域的稳步提升,为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互联网的更迭变化速率也在不断加快,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处理,整体网络信息技术都表现出持续发展变化的特性,但在操作程序、数据管理等方面并没有显现出灵活应变的趋势,不能针对性地处理互联网发展期间存在的各种新生问题,使得当前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
  信息管理技术中,信息加密作为其重要组成内容,本身对于网络安全质量会有质的提升(如目前世界上3A游戏都流行D+密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防范盗版出现,也避免了游戏程序受到病毒破坏),其实信息加密就是将信息转换成密文,接收端必须解密还原成明文,方才可以获取有效信息。目前信息加密技术已经更新发展了好几代,衍生出很多种不同的加密形式。国内在信息加密方面,大部分领域仍然在使用比较传统的加密方法,而传统的加密方法往往已经无法在互联网高速发展背景下,维护各种重要数据的安全性,相应区域网络整体安保效果自然很难达到预期。
  3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科学应用策略
  3.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防护体系
  结合上文对目前国内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可以看出明确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科学应用是解决现有网络安全风险、塑造健康网络环境、确保互联网技术高效稳定发展的核心举措。这个过程必须先从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防护体系做起。网络发展离不开规范和安全标准,据此方能在清楚了解网络安全要素基础上,设计出具备专业性、完善性的网络环境。因此,日常网络运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网络安全机制,依据现今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突出网络安全维护各项事宜,用户要积极去适应安全管理内容,进一步强化网络监控力度,在关键节点进行全方位网络监测部署,降低网络安全风险以达到提高网络环境安全等级的目的。所有涉及到网络运行相关安全细节做好记录备份,最终形成不断改进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服务网络安全的基本模式,从而确保网络安全管理防护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3.2 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合理组构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旨在更好地确保网络安全。从用户视角出发,确保网络终端用户网络安全,也是网络安全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只有以此来设立标准法律规章,方可借助信息管理技术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封禁风险网站,真正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起到及时侦察网络漏洞的作用,对不良行为发起者能够快速采取内部监禁或进行相关处理。与此同时,网络管理人员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持续提高自身能力以及专业水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自动化管理,提高网络管理人员遇到安全问题时的处理效率,注重对用户网络的合理监控。大部分网络安全问题往往都是在用户使用期间发生,对待这种现象,网络管理者必须周期性地提醒网络用户尽可能不去浏览一些垃圾网站。一旦网站提醒用户存在安全风险,用户方必须谨慎对待,不可忽视,防止病毒通过此类网站侵入计算机,造成自己信息泄露甚至财产损失的状况发生。除此之外,无论企业方还是个人,使用网络时都尽可能地了解最新或者权威评价比较好的加密方法,对重要数据以及隐私信息进行全面加密。以上这些举措都是使网络安全得以不断提高的有利参考依据,也是组构合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3 培养并引入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并引入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效果能够完全得以体现的关键所在。专业人员职业意识或者综合专业素养有限,相应互联网安全系数便很难“与时俱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到网络安全决定着广大群众自身利益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信息管理作业中有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意识。所以从企业角度出发,必须周期性地组织互联网技术人员参加网络安全会议,相关部门要施行切实有效的激励措施,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对缺乏责任心以及业务水平较差的予以批评惩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技术团队建设,积极引入网络安全相关技术人才,持续优化网络环境,最终达到促进整体网络安全水平的目的。
  3.4 加强网络安全人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加强网络安全人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若管理者不能客观了解网络安全,网络内部出现安全问题的风险便会呈直线上升。而有效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去保障网络安全,本质上是需要相应网络安全人员具备良好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引导这部分人员充分认识计算机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防护观念,以身作则地主动研究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可行性和可靠性,根据现实情况探索优化应用方案,发现任何网络安全问题都能够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予以处理,以此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4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在实际中应用必须从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防护体系、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合理组构、培养并引入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网络安全人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等方面入手,明确需求,在优化网络系统运行效率基础上最大化保障网络环境安全性,这也是全面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程凌云.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5):63-64.
  [2]趙龙斌,赵鲲驰,郝胜岩.“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运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03):89-90.
  [3]邵静.浅析“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9(01):203.
  [4]蔡猛,陈志忠,王骏.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1):190.
  [5]陈文兵.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6):3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43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