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手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检验”是“按照规定的程序,为了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体、物理现象、工艺过程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的特性或性能的技术操作。检验结果通常被记录在称之为检验报告或检验证书的文件中。”检验实验室即我们所称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利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对产品各项质量特性进行检验,得出科学的数据和结论,最后以检验报告的形式,客观、公正、正确地评价被测对象的质量状况和质量水平。
  关键词:检验质量 手段
  检验质量控制是指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从而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采用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在整个检测工作过程中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征兆,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使用实验室可有针对性的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不符合工作的发生。因此实施过程质量控制,遵循“质量是在过程中制造出来的”这个预防为主的原则,对过程的每个工作点可能会出现的差错,迅速检索出来,反馈并加以纠正。
  一、检验前的质量保证
  明确岗位职责,责任到人,对检验工作要有计划地制订,进行实验条件的保证,核对检测项目和指标,查阅标准分析方法和有关检验资料,详细地分析方法注解实施细则的编制:要注意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现行有效性。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按其约束性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原来的一些地方性企业标准和专业标准相继作废。正确选择标准的一般原则是:首先选择国家强制性标准,无强制性标准时时,应选择被检产品采用的行业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若上述两种情况都没有,则应选择被检产品生产企业经备案的企业标准。同时预先做好标准试剂的配制,按技术标准规定配制,标准曲线绘制和标准试剂的标定工作。仪器设备运转情况,仪器说明书进行检查和校准,要选择最佳的实验操作条件、最佳的技术水平、最佳的仪器设备,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二、检验中的质量管理
  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公正性,样品的数量应符合检验要求,样品质量状态不发生变化,不丢失、不出差错,便于对检验结果有疑问时进行复查。对送检的样品做好接受和登记工作,样品要有专人接受和登记,对不合格的样品应重新抽取。保证所抽样的具有代表性的抽样管理制度;
  在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操作规程。按操作手册中的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改动操作程序。要做到空白溶液与配制标准试剂溶液用的纯水和溶液或稀释试样的纯水相同;标准溶液用接近方法检测上限和下限的浓度。对重量法和容量法所选的浓度应在分析天平、滴定管的较小误差范围内。
  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注意检验记录的规范性。
  1.原始记录:包括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 应保证真实可靠,原始记录不应是重新抄正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要尽量采用统一的推荐格式。记录中涉及到受检单位、生产单位、产(商)品名称应采用规范化的全称. 原始记录中出现错误的修改,应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修改方法。如书写错误需要更改时是在差错处划一横线,正确的记录写在差错处附近,并加盖更改专用章。
  2.计量单位的使用,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注意几个原则:一是优先采用符号原则,二是计量单位的汉字名称或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使用原则,三是计量单位汉字名称与符号不能混用原则。
  3.数据处理: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一般可按照GB1250-1989《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和GB8170-1987《数据修改的规则》两标准要求进行处理,并注意特殊数据的处理方法。
  4.检验结果与检验结论:当检验结果中的实测值与标准值相当接近,但按全数值的比较法或修约值比较法均判为不合格时,为慎重起见,应按同一条件重测几次,取其平均值;或使用其它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检查其复现性程度。根据检验结果,依据采用的有关标准准确地为受检样品下检验结论。对委托单位送检的样品下结论可以写成“该样品经检验符合……标准要求”,没有全项目检验时,可以写为“该样品经检验所检项目符合……标准要求”。
  三、检验后的质量管理
  检验工作完毕后,综合检验结果,正确及时地发出报告,检验结果在未正式报告前不得私自外传。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检测技术水平,应定期对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进行评价。并作出书面总结。检验人员在找出存在问题的同时要想办法克服,不断调整和改进测试技术水平。对所用仪器要登记,注明在使用时的日期、温度、湿度、所测样品的项目、启用时间、停用时间、仪器性能及使用人。
  检验数据质量保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保证应该具有科学的管理水平、完善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技能素质的综合体现。检验数据的失真,可以引起评价结果的失误,说明科学管理中的失控,最终将导致整个监督监测工作的失败。因此,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该监测数据质量应该具有:(1)代表性:取决于采样人员的职责和技能,样品的采集、保存与运输的技术和措施。如果采集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即真实性,或采集的样品不能保证质量,就会造成检验结果数据失控。因此,检验结果的误差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2)可靠性:可靠性取决于检验人员自身分析业务技术水平,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灵敏度、精确度,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正确性。因此,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取决于分析技术。(3)可比性:可比性是指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实验结果的符合程度。可比性的获得,唯一的方法是依赖于实验室所用的标准物质溯源到国家和国际测量标准的实现。因此,分析数据的代表性、可靠性、可比性的真实和保证,体现了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水平和检测者的技能水平
  因此,通过加强质量控制的管理,可以分析出哪些因素是由检验人员自己造成的,哪些应引起管理重视的。如仪器设备、实验室工作的环境条件等。从而加强对检验人员专业技术的知识培训,改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条件、配置相应的具有现代化的试验仪器和设备,进一步提高检测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622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