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动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质量提高需要从多方面抓起,本文主要对如何运用互动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质量
一、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则
我们知道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转化、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活动就是学员在教员的组织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员是教学过程的施教者,担负着组织教学活动的重任,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互动式教学过程符合学员的学习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员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员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员学习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员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员既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员有目的的指导下,使学员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因此,在构建互动式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员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要通过学员自己的主动参与实现主体的发展。教员的职责是尽可能地为学员提供互动机会,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营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开放性原则。互动式课堂教学只有在开放的教学空间才有发挥的余地。因此,互动式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学员在课堂上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2.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员的知识视野。3.教员要重视学员的开放性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员的观点和想法。
(三)问题性原则。疑问能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员积极思考。教员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教材为依据,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员不断探索新知识。主要表现为:1.教员在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上,要注意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可探索的余地。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少问简单的“是什么”之类的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员思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进而鼓励、诱导学员进行求异思维。2.使学员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员不仅要重视学员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员思维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3.教员要善于启发学员提出问题,课堂一定要有创设问题的环境,容忍学员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员逐步养成想问、敢问和善问的好习惯。
(四)创新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选择有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思维容易缠绕在一起无法散开。2.注重求异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准确性,尤其要在变通性上下工夫。3.鼓励学员大胆地运用多种假设,因为对一个问题的合理假设越多,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五)激励性原则。激励是评价学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员成功和进步的基石。当然,评价要以学员个体表现为参照系,即强调每个学员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坚持做到表扬、激励与宽容并存。
二、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学员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员应围绕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取行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教与学的互动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前与课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是“善教”和“乐学”的有机结合,“善教”要求教员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乐学”要求学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愉快中学习,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一)课前备课是搞好教学互动的首要条件
教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课堂教学是教员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员要想驾驭好课堂,就必须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丰富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前必须进行认真充分的备课,并根据课程标准精心编写设计教案,
1.研究教材是课前备课的核心
首先要求教员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地通读与理解教材的内容,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与内在联系,解决好教员“教什么”和学员“学什么”的问题。其次要求教员根据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寻找适应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再次教员要在全面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阅读大量资料,这样才能在备课中视野开阔教学内容丰富、充实,讲起课来游刃有余,有张有弛,轻松愉快。
2.研究学员是课前备课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的复杂的双边活动,是教员的主导作用与学员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因此,教员的课前备课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教材,还要做到心中有学员。不从学员实际出发的备课,不仅会挫伤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造成学员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员可利用课前的联系会直接与学员进行交流,这样,既可达到了解学员目的,又能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
3.研究教法是课前备课的有效途径
同一堂课,教法不同教学效果大不一样。教员在课前备课阶段,需潜心钻研,精心设计。教法的设计必须紧扣课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员实际,立足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对需要严格论证阐述的概念、原理,可用引导法;需要加强学员感性认识的内容,可采用实验、演示、参观法等;对要培养学员分析、综合逻辑思维能力的,可用启发、讨论法等。同时还应注意,一堂课若教法单一,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学员产生厌倦感。因此,课前备课应尽可能将各种教法互相配合,交叉渗透,以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条件
互动式课堂教学,是指教员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引起学员兴趣,引导学员积极投入,在教员的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互动,达到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多元、多情境、多维度、多形式的互动体,在交互活动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达到使学员自我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活动过程。为使堂课的教学体现师生互动、全员参与,课堂互动教学应主要设计以下环节:
1.预习,为促学打基础。在授课之前,教员应引导学员带着一些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和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并要求做出发言提纲。让学员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的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教学的成功起到促进作用。
2.汇报展示,是活学的保证。在课堂上,教员引导学员将课前准备的资料进行发言交流。学员的汇报展示,为学员创造了一次交流的机会,使学员在交流展示的情境中,体验到学习实践的乐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
3.教员引导,质疑解惑。当学员将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的学习信息,向同学汇报展示之后,教员要进行点评。点评时,一要对学员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二要引导学员更加深入、广泛地学习,给学员提出深入学习的妙方,为学员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习中对疑难问题进行的辨析、研究、探索,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会给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员不仅仅局限于掌握书本的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不断求知、深入探索的良好习惯。
(三)课后互动是巩固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
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环境的限制,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利用课外教学环节进行交流和信息反馈,是实施师生互动的极好机会。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发现学员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适时地给予辅导。通过答疑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员存在的问题,并掌握教学进度与学员接受程度的关系,利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因此,课后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不能等闲视之,更不应可有可无。
为了加强课外教学环节中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师生可在平等的环境下交流,学员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与教员沟通。通过网络,不仅可解决学员学习上的难题,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谊。一方面有利于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并使学员产生与教员交往的欲望和行为,从教员那里得到更多的教益。另一方面也激发教员教书育人的内部动机。师生间诚挚的、健康的情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也是师生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动力。
作者简介:李昭阳(1976―),男,学士,讲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7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