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专家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成为公共产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对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胡祖才表示,这为深化改革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制度保证。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认为,这一制度强调保障基本、加强基层、扎实基础,既体现了初级阶段的国情,又体现了卫生工作追求“社会公平”的重要原则,很有针对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葛延风认为,建立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符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属性、固有特点,也是绝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其他人口大国的通行做法。
北京大学教授李玲认为,作为公共产品的制度,必然覆盖全民、公平享有,而且制度一旦确立,就是长期稳定的。
首次确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
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下简称《医改方案》),从2009年开始,我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李玲认为,“均等化”意味着每个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收入水平等,都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进教授认为,所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个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居住地、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通过国家确定若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或低收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来实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表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既是医改惠民的起点,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点。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要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
刘新明指出,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建立科学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不仅重视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还要重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全民医保,缓解“看病贵”顽疾
根据《意见》,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
葛延风表示,建立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目的在于实现医药费用的合理分担,这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最核心的措施。同时,医保覆盖全民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教授郑秉文看来,社保体系覆盖面狭小,或者城乡割裂,就会形成待遇水平差距较大的碎片化制度。破解“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是在建立起医保制度后,提高报销水平。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目的就是降低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比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主任蔡江南教授认为,个人医药费用支出比重过高,是造成“看病贵”的重要因素。医改方案提出的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将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病无所医”的局面,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有效缓解“看病贵”的难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筑牢医疗保障制度的底线,是医改的重大突破。现阶段,我国正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随着城乡居民保障水平差距的缩小,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也将得以实现。
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政策,加快“医药分家”
《意见》指出,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余晖表示,对于看病就医的患者来说,虽然增加了几元钱的药事费支出,但却大大减轻了医院以往多开药、开高价药带来的负担。而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使其真正反映医疗服务成本,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和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表示,这一政策将推动“以药养医”向“以技养医”转变。在取消“以药养医”、政府投入又不到位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过渡补偿措施,增设药事服务费是必要的。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表示,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目的就是逐步解决“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购销之间的利益关系。公立医院作为政府职能的载体,应当追求政府的社会公益性目标,但完善补偿机制是实现公益性的根本保证。要根本扭转“以药补医”的机制,就要落实医改方案中提出的增设药事服务费、适当调整部分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财政投入和改革社会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等多种措施,使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合理补偿。
加强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医改方案》明确指出,财政投入重点向“农村和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倾斜。
葛延风认为,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看病难”的重要措施。但是如何让老百姓改变就诊习惯、接受并认可基层的医疗服务是目前的难题。这不仅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建设,基层人才建设更为任重道远。
蔡江南表示,只有优秀医疗人才“下沉”,病人才会“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
辽宁省锦州市卫生局局长刘华指出,解决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应实施全国卫生行业统一的人事、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性手段,实行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制度。
招标采购,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百姓吃上廉价药、安全药
《医改方案》指出,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
李玲认为,以前我国有医保药物目录,没提出过基本药物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基本”是动态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会有变化。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司长许嘉齐表示,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从实现基本药物的安全有效来看,更重要的在于保证基本药物的质量。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众多,实行招标采购是对药品生产经营质量和能力的招标。要招标选择社会诚信度高、质量管理好、控制产品风险能力强的企业来生产和配送基本药物,在生产和配送环节上保证基本药物的安全有效。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教授吴永佩认为,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的形式,对于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基本药物是初级医疗卫生所需的最基本且必需的药物。为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需制定国家药品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诊疗指南。
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指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必须坚持保基本、广覆盖的原则,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用药需求,以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健康效益。
(张琼文编辑整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6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