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近代公共建筑的类型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凤华 何俊萍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入,古老的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中国的传统受到一系列的冲击,城市的功能及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对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的公共建筑类型做了阐述,并总结了其发展特征。
[关键词]昆明近代;公共建筑;类型
[中图分类号]TU2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61-02
1 昆明近代建筑概况
1.1 研究范围
本论文所研究的“昆明”主要是指现今昆明城市的主城区域: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是1998年划入昆明市区的,不在研究近代昆明主城区范围之内,另外昆明所属县市和农村的居住建筑也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
1.2 昆明近代公共建筑
近代鸦片战争后,帝国列强入侵中国,资本主义和西方文化渗透到所有开埠城市。昆明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的近代公共建筑。如因教会势力的扩张产生了一些教堂、学校、医院等,而洋务运动则产生了工厂、办公楼、学堂等。因此公共建筑的形式主要以西方建筑美学为
参考;宗教建筑多直接引用欧美形式;但建造中运用西方的材料、技术和功能组织等这些现象看似奇异却是昆明近代历史的完美写照。
2 昆明近代公共建筑的类型
昆明在近代50余年间出现的新的建筑类型,按功能划分有以下几点。
2.1 教会建筑
1876年建立的平政街天主教堂是昆明教堂建筑的元祖。基督教也于1878年进入昆明,1890年建立了武城路三圣一教堂。现存的武城路三圣一教堂系1922年修建。1911年英籍牧师来云南布道并募集资金创建了长春路昆明天主教福音堂。1921年中华基督教圣道会在广聚街(现金碧路)购地建“锡安教堂”,由英国人易理藩设计,于1925年竣工落成。北京路天主教堂也是外籍人(比利时)雍守正设计。后来他因病回国,继任者无能力实现他的设计,现存建筑是后来临时凑合起来的。
2.2 商业和金融建筑
昆明作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到19世纪末,传统商业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滇越铁路的通车,更刺激了沿线的商业活动。新式商店也逐渐取代了低矮破旧的店铺,形成了一条条商业街。金碧路、同仁街、南屏街等,都是在滇越铁路通车到抗日战争结束这30多年内建起来的商业街。劝业银行是南屏街上于1938年建成的第一座银行建筑(设计人赵琛)。在当时,昆明共有银行27家,南屏街曾被称为昆明的金融中心。
2.3 科教文建筑
此项包括学校、科研机构、文化娱乐设施三类建筑。
(1)学校建筑
在辛亥革命前后,先后办起了各级各类学校多所,重要的有:
培养军事人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1909)、武备学堂(1899)、陆军小学堂(1906)、陆军速成学堂(1906)等;
培养各类中等专门人才的昆华工专、农专、师专及方言、东文、法、政、铁道等学堂。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五华书院(1902)、东陆大学(1922)等;
属于普通基础教育的昆华中学、昆华女中、联大附中、天南中学、南靖中学等。
(2)科研机构
昆明的科研活动在近代也开始起步,重要的科研机构有昆明植物研究所、一得测候所等。从事云南气象研究的先驱陈秉仁先生(字一得)于1938年创建的昆明太华山一得测候所,至今尚保存完好。
(3)文化娱乐设施
抗战以前的昆明,只有旧式的茶馆游艺场,规模小、设备差、建筑破旧。随着人口的增多,新的生活方式的冲击,人们开始追求新的、更为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生活。于是在1939年前后,先后出现了一批剧院和电影院,例如南屏电影院、大光明、昆明、长城、大西南等电影院和戏院。其中以南屏电影院最具代表性。
2.4 医院建筑
昆明最早兴建的医院是由教会兴办的法国医院,位于华山西路。以后,法国人于1926年在巡津街开办了甘美医院;英国人于1922年在金碧路开办了惠滇医院。它们是昆明近代最主要的医院建筑。
2.5 行政办公和会堂建筑
作为省会城市的昆明,清代曾有为数众多的衙门建筑,但到了21世纪已经凋零破败了,著名的都督府也已荡然无存。
位于五华山军都督府,是为纪念“重九起义”,云南光复,蔡锷在此扩建了办公大楼,并改称为“光复楼”,以彰显革命之功绩。1946年11月,光复楼为一场大火重创,1948年重建,1949年5月31日落成。虽然外形有所改观,但仍旧称之为光复楼。直至20世纪50年代,光复楼一直为民国云南省政府所在地。现为云南省政府办公厅。
为纪念八年抗战的卓著功勋,云南各界人民集资兴建的抗战胜利堂是近代最为重要的纪念性会堂建筑。
3 昆明近代公共建筑的类型特征
3.1 类型的杂存与交织
前面提出的昆明近代公共建筑的类型,从功能类型来看,昆明近代公共建筑多是一些全新的类型,像教堂、学校、医院、旅馆等类型;而从形式类型来看,昆明近代公共建筑有:对法国文艺复兴式晚期建筑的模仿;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模仿;古典复兴式的模仿;骑楼式建筑;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中国古典复兴式。在构造类型上既有中国古典建筑大木作的构造形式,又有西方砖石结构甚至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些现象不仅在同时期以不同的建筑风格分别出现,而且在同一栋建筑中竟也时有发生。比如1947年竣工的人民胜利堂(原名抗战胜利纪念堂)。其特点是: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平面按功能要求设计,而外观则以大屋顶、斗拱等传统形式来表现中国固有形式。
3.2 发展的不充分性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昆明这个我国滇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西南古建筑的重要发祥地,命运与中国其他地区城市一样,数千年传统的农业文化受到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随着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变化,昆明城市功能发生改变,相应的一些新的建筑类型也随之出现,比如行政建筑、教堂、医院、学校、金融建筑等。但其建筑质量、建筑数量是无法与上海、北京、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相匹敌的。对建筑风格及思想多是简单的模仿,表现出很大的不充分性。
3.3 类型转换的复杂
从前面不同类型的并置、杂糅,可以说明在昆明近代公共建筑从中国古典类型向西方近代类型以及从封建类型向资本主义类型转变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矛盾。由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西方建筑不断涌现出新的功能类型和形式类型。昆明近代公共建筑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背景下,功能类型一直不明确,形式类型也是错综复杂的,既有折中主义,又有复古主义,前后多个风格交替、融合或叠加。抗战期间,内地建筑师、工程师迁入,又受到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比如南屏电影院。近代50年的发展时间里,类型转换完全是受外界的影响,变化快且杂。
4 结 论
综上所述,昆明近代公共建筑在经历封建社会、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社会的进程中,在东西方文明的共同作用下,由于自身的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原因,产生了丰富的、特别的建筑类型。这些具有不同文化和历史韵味的建筑类型,共同决定了昆明近代公共建筑类型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与同时期的西方建筑相比,昆明近代公共建筑所发生的转变不是纯粹自发的、革命性的。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昆明近代公共建筑做出了自己特殊的反应,这些反应既有消极的又有积极的。站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中研究昆明近代公共建筑,自然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现在和将来的建筑实践点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蒋高辰,张复合,等.中国近代建筑总览――昆明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杨健.西方建筑思潮对昆明近现代建筑的影响(1899―1999)[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
[3]李晓丹,童志勇,兰耀东.昆明人民胜利堂建筑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2(3).
[4]刘学.春城昆明•历史现代未来[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刘凤华(1982―),女,山东聊城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硕士研究生;何俊萍(1969―),女,云南昆明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79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