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营企业产业集群与群内企业优势共建互动模型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朋杰

  摘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与群内企业竞争优势存在着螺旋式互动和强化关系,据此,本文构建了二者相互作用的“优势互动”奖励模型,借助模型分析了集群对企业行为提出的要求,并进一步解释了企业参与集群优势共建的动因。
  关键词:集群优势;产业集群内企业;竞争优势;“优势互动”奖励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00-02
  
  一、集群选择的“优势互动”奖励模型
  
  集群是如何通过企业的行为来构建自身优势并以此反哺企业优势构建的是本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集群选择的“优势互动”奖励模型,试图通过“优势互动”奖励模型的分析,探讨民营企业参与到与集群优势共建这一良性机制中的激励和约束条件。
  1.基本假设
  为建模方便,结合民营企业及其集群构成的特点,作如下假设:
  假设1:群内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对集群竞争优势有或正或负的影响,同时企业也受到集群或正或负的影响;
  假设2:企业加入集群前,其行为是孤立的,加入集群是为了从集群中获取更多的优势资源,同时它会依据从上期集群优势中获益性的高低来调整当期的经营管理行为,以构建当期的竞争优势;
  假设3:集群当期的优势水平和产生效应的高低,取决于群内企业的资质和上期行为,资质越高、上期行为越规范和协调,集群当期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
  假设4:随着企业的不断加入和成长,集群实现成长,地租、劳动力成本升高,群内某些企业的“惰性”和“恶性”等行为会对其他企业的竞争能力产生影响,这些构成集群的负效应,或称“拥挤效应”。企业的“搭便车”或“坐吃山空”的“惰性”行为会影响群内其他企业的积极性和集群优势的提升;不良企业的“赚一票”、“恶性竞争”等行为也恶化了集群环境。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都将导致群内企业竞争能力的损失,我们统称为“拥挤损失”。
  2.模型构建
  据假设,处于集群中的企业构建自身优势的经营管理行为,无论是否是有意识的均会对集群优势的建设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同时又会受到集群效应的反作用,但企业无意识的行为如果对集群产生正面影响并得到集群的认可,则企业会变无意识的行为为有意识的行为。我们将该过程中,企业与集群互动情况下所构建的优势扣除集群环境所带来的各种“拥挤损失”的剩余,看做集群对企业行为的认可,并奖励给企业的一种“额外优势”,用公式表示为:
  S ti(Lc)=E ti(Lc)- F ti(Lc) (1)
  式中,S ti(Lc)――t时期在优势水平为Lc的集群c内的企业在互动过程中所获取的额外优势;
  E ti(Lc)――t时期企业i在优势水平为Lc的集群c内与集群互动过程中所具备的竞争优势;
  Fti(Lc)――t时期企业i由于集群c中的负面效应而遭到的“拥挤损失”;
  Lc――集群c的集群优势水平。
  当S ti(Lc)≥0,出现正的剩余,具有净优势,即企业的行为提升了自身优势,并对集群产生正向影响,且得到集群的肯定,企业愿意继续保持或改进既有的运营方式,以扩大S ti(Lc);
  当S ti(Lc)<0,出现负剩余,没有净优势,企业在互动过程中遭到损失,获利为负,企业选择改善自身经营管理方式、离开集群或为集群所淘汰。
  式(1)表明群内企业所获取“额外优势”的多少,与集群优势水平的高低有关。企业会依据“额外”优势的额度和获取方式来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和是否留在集群中。企业所获得的这种“净增优势”作为集群对企业良性行为的一种奖励,因此,我们称该模型为“优势互动”奖励模型。
  
  二、“优势互动”奖励模型的原理分析
  
  集群的优势源于并进一步影响群内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因而作为整体的集群和作为个体的企业优势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对集群和企业都有利的行为才能既保证企业优势的可持续性又保证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但二者对行为的利益判断标准不同,集群是以整体利益为重,而企业则以个体利益为重。由此,我们需探究:①集群为何对企业具有吸引力;②群内企业行为的约束条件。
  1.集群具有吸引力的前提条件
  假设i企业在t-1时期其经营管理行为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为Eit -1 (Lc),n个在该地区集中并相互交流、合作的企业在该时期构成的集群优势Eit -1 (Lc),为各企业优势的简单叠加和由于聚集而产生的“聚集效应”系数Art -1 的乘积,即:
  Eit -1 (Lc)=Art -1 ∑Eit -1 (Lc)(2)
  假设i企业在t时期其经营管理行为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为Eti(Lc),n个企业在该时期优势的简单叠加∑Eit(Lc)为t-1时期∑Eit -1 (Lc)的mt倍,其中mt称为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倍率,即:
  ∑Eit(Lc)=mt×∑Eit -1 (Lc)
  则在t时期,n个在该地区集中并相互交流、合作的企业在该时期构成的集群优势Et(Lc),为各企业优势的简单叠加乘上因聚集而产生的“聚集效应”系数Art,即:
  
  要使得集群c能持续地为群内企业提供更多的群体利益,必然要求集群c在t时期其所具备的群体优势不小于t-1时期所具备的群体优势,即集群“成长系数”
  
  其中rt-1=rt-rt-1(6)
  2.群内企业行为的约束条件
  集群优势的增长源于企业的贡献,同时又利用既有的优势资源回馈企业。在分析了集群与企业整体间的关系后我们还须进一步分析集群与群内单个企业行为间的关系以及对其的约束和引导方式。为此,我们进一步分析式(1)中的各要素。
  (1)E ti(Lc)项。依据前述假设,我们知道:
  E ti(Lc)=W ti×E ti(Lc) (7)
  其中W ti为依据企业上期对集群优势的贡献额度确定的当期集群优势的分配系数,。
  i企业在集群c中当期的分配系数W ti,可看做企业i上期构建自身竞争优势的行为对集群优势产生影响的系数(kti-1≥0)乘上期企业i在集群中的优势与上期集群优势总体水平的比重,乘以表示i企业当期在集群中获得的“额外”谈判筹码r ti(r ti >0),即:
   (8)
  将式(4)、(8)带入式(7),整理得:
  =(9)
  企业i在t期的竞争能力如果小于t-1期的竞争能力,则企业i不加入集群或为集群所淘汰,因此有:
   (10)
  (2)Fti(Lc)项。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加入和集群的成长,群内企业构建自身优势的难度会增加,表现在:(1)土地价格的上涨率p ti(p ti>0);(2)劳动力价格的上涨率q ti(q ti >0);(3)其他企业行为的负面影响率s ti(s ti >0);(4)政策支持强度I ti(0<I ti<1);(5)竞争力损失化解系数V ti(V ti >0)。综合以上因素,有:
  =
   (11)
  (3)整理各项。将式(9)、(11)带入式(1),整理得:
  (12)
  
  集群优势能伴随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发展,并引导企业沿着集群发展需要的方向进行,必要条件是给予企业的“剩余”优势为正,即>0,故:
  >0 (13)
  由式(10)可知,>0 ,所以:
  <1 (14)
  即企业i应合理和充分地获取和应用集群资源,降低对集群某些资源的依赖性,并能形成一套有效的预防机制,以应对集群和群内其他企业带来的负面风险,充分降低因聚集而形成的各种“拥挤损失”系数。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优势互动”奖励模型的建立,不仅为研究民营企业入群和入群后在优势共建方面的行为动因提供了分析思路,同时也为政府和相关的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群内企业的行为提供了启示:①改善集群内部结构和软硬件环境,增加集群的“聚集效应”;②搭建企业信息交流和协作平台,加强企业自有竞争力的培养,改善其在价值链体系中的位势,提高企业的群内谈判筹码r ti,为企业贡献系数k ti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③增加政策提供的层级性和支持强度I ti,从而降低(1-I ti),补偿不同层级企业因土地、人才以及集群某些负面效应带来的损失,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