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边建辉
摘要: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颁布,2009年1月起将首先在上市公司实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加强内部控制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从分析国企内控现状入手,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些措施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对国企的经营和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国企;内部控制;探讨
一、国企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
1.国企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内部控制的基础薄弱,改革开放30年以来,对于国企而言,比较重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经济权利的下放,一味地批评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和束缚,却淡漠了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落后。国企的内控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大多数企业对内控的认识并没有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同步,甚至认为内控就是内部监督,或者仅仅就是内部会计控制。
(2)风险意识淡漠。多数企业已经很关注外部风险对经营的影响。但实际上,纵观近年来很多国企兴衰的轨迹,企业失败的主要根源是内部风险而非外部风险,忽视和淡漠内部风险管理是多数国企的一个通病。
(3)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由于历史原因,国企包括一些国企转制的上市公司,产权关系不明,责权利不清,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独立董事、董事会、监事会权利有限,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制度订了一堆,但执行乏力。
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全面开放成为大势所趋。从20多年以来中外各种企业失败的案例来看,多数源于内部管理失控。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发展表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已经全面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国企要想和新生的各种市场主体同台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1)优化控制环境。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国企特别是改制后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使股权结构趋于合理化。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从制度上使实现股权结构合理化提供了可能,为进一步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使董事会、独立董事、监事会都能够有效地发挥职能。
②提高管理者素质,优化经营理念。内控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管理风格和理念,包括管理方式、应对风险的态度、对人事、财务、法律法规的重视程度等。应当注重管理层的筛选,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同时,注重培养长期发展的经营理念,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控制风险。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企业的经营发展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要和生产、销售、财务相结合。为此,风险评估就是管理层识别和分析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实践表明,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因此,必须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来评估风险,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从而控制风险。
(3)组织有效的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是全过程控制,动态控制。应当覆盖企业的各阶层和职能之间,应当贯穿于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适宜的内控制度,采取适当的控制方法,以达到企业的内控目标。控制方法包括职责分离、授权批准、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信息技术控制、业绩评价等。实施控制要结合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模式和业务特点制订内控目标,分析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环节,选择关键控制点和控制环节进行控制,重点业务重点控制。
(4)完善信息系统和沟通渠道。企业要通过信息系统收集处理内外部信息,服务于经营管理的需要。员工要从最高管理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同时要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和渠道。从很多国企内控失败的案例来看,这方面尤其欠缺或流于形式。因此,必须予以关注和重点建设。
(5)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企业建立内控制度后,判断其是否健全、有效,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企业内控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评价是密不可分的有机体,三者的高效互动,才能实现内控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完善内部控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因地制宜地进行内控建设。每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不尽相同,内控建设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量体裁衣。内控制度设计和方法的运用要注重可操作性,有的放矢。同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对重要经济业务活动要进行重点控制。对一般业务,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控制环节。
(2)不能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始终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无形力量影响着企业,不可避免地作用于内部控制系统。这些都可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能将企业推入困境。管理者应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主动参与到内控管理活动中,提高执行力。将刚性的制度和柔性的管理相结合,从而推动内控目标的实现。
(3)内部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相辅相成。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日益融合是现代内控发展的特点。同时,会计控制始终处于内控的核心地位,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始终。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是当务之急。另外,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防止管理层管理越权和道德的逆向选择导致内控失效。近年来,一些国企高管纷纷因此落马,暴露出了国企内控管理的滞后和漏洞。
(4)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内部控制的实施依赖于所处的控制环境,而控制环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约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另外,内部控制还受到成本效益、管理越权、制度滞后、串通舞弊等制约。此外,经济活动的不断变化和繁杂也往往使内控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换言之,内控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必要手段,但不是企业经营发展的一剂灵丹妙药,过高的期望也是不现实的。
综上所述,国企的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发展的时代,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逐渐全面地开放,经济一体化进程迅速,对于国企而言,既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竞争的现实选择。
作者单位: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财务处
参考文献:
[1]李连华,张蕾.中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阐释与应用[M].北京:立信出版社,2007.
[2]孙永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关键控制点设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易畅,张一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06,(12):20.
[5]陈彤.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6,(8):2.
[6]黄益建,曾宪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业务流程重组[J].财会月刊,2007,(2):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