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海明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分析了目前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现象及原因,初步探讨了针对高职院校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指导措施,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212万人。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职学生由于学历偏低,综合素质较低,加之缺乏对职业和自我的合理认识和定位,职业决策和选择能力不足,一些毕业生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迫切希望得到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同时由于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不畅,供需双方观念不同,导致供求双方供需结构不相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状况并存。因而全程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于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就业做好知识的储备和心理的准备,解决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1)文化知识基础差。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知识的方法。
  (2)学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由于社会对高职生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3)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高职生虽然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差距,但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劳动、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
  
  二、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活动和行为。职业生涯规划分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以实现个人发展的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同时人是作为一种生物存在着的,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特征,因此职业选择的趋向必须依赖于个人的年龄和发展,不同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征都与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发展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过程。
  从职业生涯阶段模型中可以知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①尝试期(15~17岁);②过渡期(18~21岁);③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大学时代应该跨越了过渡期和初步试验承诺期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事实上在初步试验承诺期,许多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工作在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误区
  
  当前多数高职学校都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作就业指导在学生即将毕业时开展,主要围绕当年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开设就业指导课、提供就业信息和开展求职技巧的培训等,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学生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就业观念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职业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现行的短时段、浅层面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及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更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因此,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实现教育过程的长效性。
  
  四、高职院校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大学生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大一时主要是使学生明确自己喜欢什么,许多大学生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混淆职业与专业的区别,选择专业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走进校学习后才发现和自己当初设想的学习内容不一致,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厌学情绪,有的调换专业,还有退学的,因此,这个阶段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初步的设想,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引导他们适应从高中学习模式转变到大学的学习模式,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学好专业知识。
  大二时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已经有了一年时间的磨合,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生活,这时要让他们了解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外还应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活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鼓励学生参加兼职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如进行周年在校滚动实习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同时增强英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并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大三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什么,同时为走入社会还要准备什么,此时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毕业后何去何从都有了规划,这时可指导学生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已充分,对就业是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其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除了常规的就业指导课,比如可以聘请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各行业人才要求让学生接受择业技巧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等,最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大学阶段的规划只是一个起步,却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各个阶段,建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从多方面对大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
  作者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唐东方.职业生涯规划[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5.
  [2]龚建林.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5,(6):34-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2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