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路 斌 张义珍 李维军 杨香合 锡建中

  培育并做强龙头企业
  
  首先要坚持多元化培植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来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工商资本创办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外资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争取建立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外向型龙头企业集团。同时要大力引导乡镇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主动想农业产业化延伸。
  其次要加大扶持力度。不管企业所有制形式,要平等对待,谁带动能力强就扶持谁。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规范化公司制改革,争取上市融资。
  再次要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龙头企业能否发展好,就看其有没有优秀的企业家。
  最后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龙头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持久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明确经营方针,打造企业诚信,建立一整套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首先要抓好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确保农产品的卫生安全。重点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主动把质量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农艺要求引入农户,带动农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创造一大批优质农产品。
  其次要抓好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推广机构的合作,走农科教相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这是提高企业市场开拓能力的关键。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可以组建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逐步发展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或企业集团。
  最后要抓好品牌培育。品牌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效益。要把做品牌的关键放在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上。
  
  建立公平、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首先是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企业需要稳定的原料供给,农户需要稳定的销路,这是双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客观基础。但是龙头企业毕竟是企业,它不是扶贫机构,不是社会公益单位,其经营目的是为了获取生产盈利。农民之所以跟着龙头企业按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其目的也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但在产业化模式中,农户多处于被动的依从地位,这种地位使其在利益分配上无法取得更多的发言权,自身应得利益难以保障。因此,进行利益分配时,龙头企业很容易为了自身而牺牲农户利益。所以,双方在建立利益联结时,不管是以保护价收购的订单形式,或者向农户提供无偿服务的合同形式,还是利润返还的二次分配形式,都要明确保证让农户获得一体化经营的公平利益,这是建立公平、稳定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
  其次要形成稳定的联结方式。当前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结方式多是合同或订单。然而,在“经济人”特性的驱使下,一旦发生不利于己方的情况,违约成为很正常的现象。其实对于书面订单或合同形式,从法律上讲这种契约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然而这种联结方式之所以不稳固是因为双方违约成本较小。农户由于自身经济地位以及市场信息、市场知识和市场意识还有社会影响力都远不如企业,所以龙头企业违约,农户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建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提高了与企业对话谈判的实力,也使企业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法人,对于建立一个稳定的联结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还有要健全与之配套的风险保障体系。农业生产存在自然风险,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存在着市场风险,风险一旦出现,出于考虑自身利益,企业多会把它转嫁给农户,农民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影响其生产积极性及对龙头企业的信任,影响双方利益联结机制的公平与稳定。因此要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去化解这些风险,保护双方利益。可以促使保险业等金融机构进入农产品加工销售等领域参与风险防范。
  
  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企业布局
  
  结构调整就是为了形成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布局,因此优化的产业与企业布局是结构调整合理性的主要表现。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的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
  河北省制定了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发展方向相关政的相关政策。要按照政策的指导,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要在优势产区建立区域性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并带动其发展。对于龙头企业的认定与布局,要奔着地区和行业之间的相对平衡,向山区适度倾斜的原则进行,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开发山区的特色农业资源。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87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