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高旗 ,郝坤安

   摘 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就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学生成长、发展与成才的高度出发,为学生搭建获取信息资源、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娱乐交友、发泄情绪的各种网络平台,通过正面信息的引领与疏导,提高学生的网络政治素质、网络道德和网络自律;通过平等交流,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成长之痛,实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实现服务育人、引导成才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306-02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意义
   (一)能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要以解决大学生心理、思想、实际生活困惑和困难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为手段,以关心学生、呵护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为出发点。它是对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生态走正确道路的引领,是对学生真正心声的回应,是解决学生网络生态下反映的现实生活中成长的烦恼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信任、思想上的互动。人性化的运作模式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辨别能力和网络自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网络上学生反映的问题如学习、生活、学生活动、人际交往和情感问题等,都是学生的真实困惑,以情感为表征的“以人为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工作者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科学分析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基础上,认真倾听大学生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爱护他们的政治热情和进取心,尊重他们的情感和兴趣,是用博大的爱为学生导航,能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和辨别能力,自觉抛弃和无懈于不良网站和言论,使学生的网络道德朝着教育主体设计的目标前进。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人、引导人、改造人、塑造人,其实效性的强弱要体现在实际生活和行动中,即实现价值认同与价值行为的转化上,因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通过网络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网络作为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工具和媒介,以增强教育的亲和力、浸透性和吸引力。坚持网上交流网下办实事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把理论武装与持之以恒地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解决大学生反应的一个一个问题做起,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做实事、做好事、做公平事、解难事,让大学生在解决和逐步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学校和班集体的温暖,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发展与成才和祖国的伟大复兴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到“解决疑难”,再到“感染学生、凝聚学生、改变学生”的工作目的。
   (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判断能力,提高大学生上网的守法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构筑抵制不良冲击的“防火墙”;使他们与各种不同的网络道德发生冲突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同时,我们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要理直气壮地推进互联网的社会主义意思形态阵地建设,要有目的的灌输,有目的的引导,把互联网建成教育宣传工作的新阵地。同时,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对不良的行为和言论进行制止和批评教育。
   (三)引导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世界各国不同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交融冲突,对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强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如果不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大学生头脑,各种腐朽的思想文化就会趁虚而入。因此,在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互联网上理论传播和思想引导的特点和规律,紧扣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在建网站的栏目设计、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上,注意弘扬主旋律,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努力打造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文化性和导向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通过丰富的网络文化信息,熏陶感染学生,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主流意识,建立良好的网络道德,增强网络的公信力。同时,在重大事件和问题上要注意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发布主流信息、做出权威性的解释,防止流言、谣言和妄言的传播,在快速、权威的反应中建立自己的网络威信。
   网络的开放性、快速性和交互性,一方面拓宽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另一方面为各种文化垃圾和负面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方便之门。要真正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必须切实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其关键是建设好素质过硬、网络业务水平强、思想水平高、熟悉学生思政状况、融网络信息管理和思政工作双通的工作队伍。必须建立三只队伍,一支建设维护和管理网站的技术队伍,一支打造、经营知名网站的宣传队伍,一支能满足网站信息及时性、快捷性要求的信息采编队伍。建立三种机制:网络舆情研判机制、预警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同时,建立校、各职能部处、学院(系)“三级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文化先行、趋利避害、科学管理、堵疏结合,形成强大合力,有效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四)主动指导与平等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做到守土有责,职能部门应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和发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党校、马列主义学习小组、青年志愿者及各类社团,通过讲座、座谈会、研讨会、班会和集体活动等形式,指导学生健康上网,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自觉遵守并维护网络秩序。在互联网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在平等交互状态,没有从属关系,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至上而下的灌输和说教的弊病,有利于双向沟通,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思想上接受,还可以通过BBS 上的巧妙导帖、适时跟帖、及时结帖、巧管版块等方式加强对网上舆情的监控与引导,有利于学生政治判断力的提高。搭建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平台,开设在线交流栏目,聘请心理学专家、理论专家、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在线与学生交流,对学生心理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和疏导,能解决的当场解决,缓解决或暂时不能解决的说明情况,切实做到网上交流网下整改。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途径和方法
   (一)指导学生建网、鼓励学生用网、支持学生管网
   高校思政网要坚持学校指导、学生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管理网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大学的网站建设要突出学生建、学生用、学生管的理念,从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环节都要由学生来完成。同时,学校要通过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强化网络政治价值、网络政治道德观、网络意识,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满足他们施展才华、学以致用的需求。

   (二)以人为本,服务育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在环境布局、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在环境布局上,要努力缩小理论说教与客观现实的差距,教育传播的信息内容必须讲究真实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使之能够符合大学生的需求,引起他们的共鸣。其次,在内容上,要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并满足客体的利益追求。网络文化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网站要解决大学生的“成长之痛”,引导大学生参与竞争、设计人生、适应社会。再次,在网络文化载体和形式上,应尽可能多样化。一方面,努力使网上文化信息以学生喜爱的图形、动画、声音、场景等各种形式出现,由抽象变为形象,由平面变为立体,由枯燥变为生动;另一方面,通过网上聊天、网上辩论、网上咨询、 “专题研讨”、理论热点“面对面”、个人博客等活动,形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管理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对热点新闻、时事政治、文化观点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通过网络上平等、无拘束的交流,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增长见识、碰撞思想、答疑解惑,使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在虚拟空间中发挥实效。要把网站建成展示大学生时代风貌的窗口、服务大学生成长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园地、引导大学生舆论方向的坐标。
   (三)建好网站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网络技术的复合性与网上纷繁复杂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言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挑战,因此,要建立一支即懂得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懂得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管理干部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高的思想教育素质,还需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和具备良好的收集处理信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建立五支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即一支打造、经营知名网站宣传思想队伍;一支具有丰富理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队伍;一支网站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的网络技术队伍;一支熟悉大学生所思所想的学生管理队伍;一支能满足网站信息即时性、快捷性要求的信息采编队伍。这支队伍互相配合、协同工作、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途径[J].高校理论在线,2010,(11).
  [2] 张楠.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的范式创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江玲,张小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4] 上海交通大学.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4).[责任编辑 李 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1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