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中的HSE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建培
摘要: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HSE)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管理体系,它集各国管理经验,体现当今世界各建筑企业在大市场环境下的规范运作,是建筑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走向国际大市场的通行证。分析国内建筑项目管理中HSE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HSE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HSE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99-02
一、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HSE进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对HSE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个企业如果对安全环境保护不能予以足够重视,今后将无法生存下去,这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提出的最低要求,也是企业为了自身生存而应做的明智选择。但中国的有些企业往往把HSE管理看成为一项企业的负担。只看眼前利益,而没有看到实施HSE给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对HSE管理缺乏应有的认识。
2.企业安全观念淡薄。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时,很多业主和承包商并不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安全观念淡薄,有的业主和承包商即使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规则、安全条例、安全守则等,也很少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不少规则、条例都是为了应付各级检查,在实际上并没有付诸实施。有些人甚至认为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是在所难免的,即使出现了伤亡事故,赔一些钱也就了事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重经济、轻安全的意识。
3.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国外工程项目中的HSE管理认为,项目的任何成员都是项目的主人,都有权享有HSE的权利,都要对自身健康负责,成员的健康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是实现HSE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国的工程项目中,很少重视员工的健康,把员工的健康看成和项目无关的事情。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成员的健康,甚至以牺牲员工的健康换取经济效益。这既是对员工健康的不负责任,也是对企业的经营缺乏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的一种体现。
4.环境保护意识差。国内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少重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施工过程中破坏环境的事件屡屡发生。建筑垃圾随意乱丢,建筑工地就像是个大的垃圾场,施工中噪音、粉尘污染既破坏了周围的环境,给附近居民造成极大的伤害,往往也恶化了与周围居民的关系。
5.缺少一套完整的HSE管理的制度和标准。目前在中国的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HSE管理基本上是刚刚起步,虽然一些企业有一些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环境保护的条例,但还没有一套关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完整的HSE管理制度和标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HSE管理体系。
二、建议和措施
1.第一责任人的原则。随着生命和健康成为保障人权的重要内涵,HSE管理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HSE管理体系,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者,对HSE应有形成文件的承诺,并确保这些承诺转变为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各级企业管理者通过本岗位的HSE表率,树立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2.全员参与的原则。HSE管理体系立足于全员参与,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规定了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职责,强调中石化集团公司内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必须落实HSE职责。公司的每位员工,无论身处何处,都有责任把HSE事务做好,并通过审查考核,不断提高公司的HSE业绩。
3.重在预防的原则。在集团公司的HSE管理体系中,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运行和维修、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这五个要素,着眼点在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并特别强调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HSE必须从设计抓起,认真落实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的HSE责任。初步设计的安全环保篇要有HSE相关部门的会签批复,设计施工图纸应有HSE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签章,强调了设计人员要具备HSE的相应资格。风险评价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
三、重点措施
1.加强HSE教育和培训,过好教育、培训关
(1)承包商从业人员。HSE教育管理程序、承包商从业人员HSE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入场前HSE教育和作业前HSE教育,入场前HSE教育应由业主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作业前HSE教育应由承包商进人的作业部(车)对从业人员进行HSE教育,目的就是使承包商从业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状态有充分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约束其作业行为,保证企、IV的安全生产和承包商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承包商从业人员HSE教育管理应遵照以下流程:承包商提出人场申请;人场前HSE教育、考试;从业人员安全承诺;办理人员入场证;作业HSE教育、考试;办理各类作业许可证。
(2)承包商从业人员HSE教育的内容:1)人场前HSE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国家有关HSE领域的法令、规定介绍以宪法为基础,以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为主体的中国现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重点介绍和从业人员个人的权利、义务相关的条款。2)施工现场状况介绍装置(设施)的生产特点,如工艺流程、介质等全面介绍装置(车间)存在的危害因素。3)直接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规定。应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类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许可证的签发程序,明确“无作业许可证不得从事任何作业”。作业许可证有安全用火、高处作业、进设备作业、用电作业、破土作业、起重作业、行车管制以及一般作业共八项,其中一般作业包含了前七项作业以外的所有其他作业。4)事故案例分析。通过对系统内外有关承包商从业人员发生的事故案例的分析,引导他们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5)安全技能。在防火方面,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火灾状况,介绍防火的基本措施、灭火的基本方法、常见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在防人身伤害方面,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毒物、粉尘、噪声、电磁辐射等),说明这些危害因素对人体侵害出现的症状、预防措施以及遭受侵害后的应急措施。6)告知事项。必须穿戴的劳保用品;施工中禁止动用装置的仪表、仪器、阀门等设施;不得在装置检修施工现场休息、逗留;进人易燃易爆区域装置应关掉手机和BP机;火警电话、急救电话、气防急救等特别电话号码;遇紧急情况(着火、人身伤害等),应立即通知所在装置的甲方人员,并拨打特别电话;必须进行安全承诺。
2.强化考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向社会和员工承诺,努力实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员健康、不破坏环境的HSE目标,突出强调零事故。因此,要求集团公司和直属企业建立HSE业绩管理及监督考核程序,对管理层成员HSE业绩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相挂钩。
3.以人为本。HSE管理体系强调了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满足HSE管理的各项要求,突出了人的行为对集团公司的事业成功至关重要,建立培训系统并对人员技能及其能力进行评价,以保证HSE水平的提高。一体化管理的原则通过一体化管理,使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加强评价和风险管理
1.评价。企业应建立和保持评价程序,对识别出的危害的影响和风险根据判别准则进行评价,确定危害及影响的大小及可控制程度。在进行危害和风险评价时,客观全面而不是主观片面地评价是成功识别危害和影响程度的关键。对人、环境和资产的危害和影响的评价通常用风险――事故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表示结果。有些可定量表示,但有些不一定能完全定量表示。应该指出,任何评价技术所提供的结果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分析性,因此正规风险评价技术的使用要结合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规章制定者和社区公众的判断结果。
2.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和保持削减风险的程序来选择、评价所采取的措施。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防止事故(即减少发生几率)和一旦发生事故后的短期、长期影响的削减(即减轻后果)两个方面,也包括防止正在发生的不正常情况升级为事故的步骤,以及事故一旦发生时的减缓事故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的不利影响的步骤和对重大事故的紧急反应步骤。任何时候都应强调防范措施,例如保证设施的完整性。也应从事故中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事故的防范措施,以防将来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可大致分为管理措施、硬件措施、其他措施等三类。
五、及时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分析,组织演练,过好应急预案演练关
1. 应急计划内容。应急反应是通过风险分析提出的。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就是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应急反应计划内容包括:(1)进行应急反应和灾害控制的组织、责任、授权人和程序,包括内部和外部通讯;(2)提供人员避险、撤退、救援和医疗处理的系统和程序;(3)防止、削减和监测应急行动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系统和程序;(4)与授权人、有关人员和相关方通讯联系的程序;(5)调动企业设备、设施和人员的系统和程序;(6)调动第三方资源进行应急支持的安排和程序;(7)训练应急反应小队和试验应急系统和程序的安排。企业制定应急反应计划应传达到:指挥和控制人员,应急服务部可能受影响的雇员,其他可受影响的相关人员。
2.应急反应体系。应急系统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即一线、二线和三线,三个层次都制定有自己的应急措施。一线是直接受到危害的单位,是直接与危害做斗争和需要进行救援的地方,通常是工作现场;二线为一线的上级管理部门,负责生产管理和支援第一线的紧急救援,如联系取得一线没有的救援设备;三线为集团总部,除负责战略管理和发出重要指令外,主要是向政府报告重大事件、对外发布信息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8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