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孝敏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把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责任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的放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大学英语;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5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加快,“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转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源于教育心理学,重点探讨自主学习的方法,影响自主学习的各种因素,以及自主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2]
在外语学习中,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成分:第一,态度(attitude)。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即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积极地投身于学习;第二,能力(capacity)。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第三,环境(environment)。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如果没有外部的环境,如老师、教学设施、学习资料,实现前两项是不可能的[3]。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及学习方式,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一系列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1.主动性。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它一方面表现为对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学习的责任。有了学习责任,学生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联系起来,才能使学习成为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2.独立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自主学习实质上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就表现为“我能学”。一般而言,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有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并日益独立的过程。对待独立性和独立学习,我们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3.异步性。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学习的异步性,使不少学生脱颖而出,使暂时落后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尽快赶上来。
三、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要想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教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之以渔”。
1.建立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任务及其意义,帮助学生产生胜利感、确立目的、控制自身的学习行为、寻求挑战,使学生懂得共享合作,并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团体归属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以学生为核心来协调课堂情景中学习者与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交互关系,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任务的布置与实施、课堂环境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自主式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培养学生自主挖掘教材中的学习价值的能力。教材作为自主式课堂教学的学习材料,不仅是教师授课的“教本”,更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学生与教材之间存在着直接互动的关系,而教师则是该互动过程的重要促进者。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呈现方式和练习实施等方面帮助学生与教材之间形成更深层次的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地挖掘教材中的学习价值的能力。其二,突出自主式课堂学习任务的互动互惠性、多元灵活性和开放生长性。互动互惠性是指师生在课堂互动中要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建构课堂活动;多元灵活性是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合理利用书本、网络、视音频等多种学习资源,灵活设计课堂教学任务,营造知识构建的最优化的活动环境;开放生长性是指学习任务的设定不仅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更要具备课外延伸性,要建立课内课外学习活动的链接,为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提供充分的生长空间。其三,充分发挥协作学习(同桌或小组活动)这一自主式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协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构建个体知识,培养其自主性。教师在设置合作任务时,要考虑到话题的趣味性和与所学内容的相关性,要顾及到任务的类型和步骤是否有助于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在组成合作成员时,应注意不同能力水平的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语言学家Stern指出,有意识地控制学习行为,是培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源自他们自觉的学习意识,而要激发和强化其自主意识,离不开外在要求的刺激。所以,学生要真正进入自主学习的过程,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以促使他们将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
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他们就会保持兴趣,自觉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建议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明确自己首先应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当学生的学习有进步时,他们的身体、情感和认知都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监控并评估这些变化,并采用评等级、给分数或表扬、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变化。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学生做学习记录,记录本周、本月乃至本学期、本学年的学习状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实实在在的进步,从而保持良好的学习意识。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学习者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明确自己的自我学习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运用合理的学习策略。由于不同的学习者个体的学习兴趣与需求不同,其所接受的教育或经历不同,他们的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认知特点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并会导致他们各自对所学材料、内容和学习策略的需求有所不同[4]。学习策略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有效地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Williams&Burden给了我们一些有效且实用的语言学习策略:重复学习单词;根据句子的结构总结语言规律;试着用这些规律检查自己运用语言知识的正确性;检查自己是否记住了单词;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造句;在头脑中演练要说的内容;独自练习语言的发音;掩饰不足使谈话延续下去;等等[5]。王蔷也指出,中国学生应该能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应该较快地掌握句型;应该多自己训练和多读;应该寻找一切机会运用所学语言,不要害怕犯错误[6]。
4.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社会文化氛围。文化因素和社会环境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干扰。所以,充分发挥有利因素,消除或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营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首先,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教师不应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者和决定者,应该给学生提供机会以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其次,学习的动机是可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的学习动机是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社会的实际需要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另外,情感因素也影响学习的意识,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应该以真诚、接受、同情、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应尽量减少应试教育的干扰,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应该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态的、一旦达到目的就一劳永逸的过程[7]。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最终能够独立地学习该语言并在该课程结束后继续自主地学习”[8],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杨华堂.英语教师的中介作用调查[J].外语界,2006,(2).
[5]WilliamsM&Burden RL.Psychology forLanguage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8]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993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