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楠
摘要: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部门为加强资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时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而高校这个通过完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传播知识、发展科学的场所,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是通过各种活动和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综合反映。当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由委托人将对此的管理经营责任托付给受托人时,单纯的财务审计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必须通过内容更广泛的内部审计来实现这些目标。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02-02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一)经济监督作用
在保证本单位财务收支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努力促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校领导关注的问题对内部的重点单位、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及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全面开展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学校内部管理和制度执行进行监督,即审查学校各项投入是否合理,管理是否高效,回报是否最大化等。
(二)参谋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经常存在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此时,审计可以利用对国家有关政策和对学校内部秩序比较熟悉的优势,在决策中给学校领导发挥参谋作用;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查出的有关造价等问题予以揭示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整改建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管理薄弱的环节和单位开展审计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对下属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对存在的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向下属单位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其落实整改,促进审计结果向审计成果的转化。
(三)评价和签证服务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等审计方式,评价领导干部及学校内部治理情况,为学校领导选用干部、签证各类经济事项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审计评价中对遵守财经法纪方面经济责任的表述,能促进干部廉洁自律,自觉遵守财经法纪,避免和减少违纪问题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纠正经济领域中的不正之风、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内部审计与学校内部治理的关系
(一)从理论起源上看
契约理论认为,单位或部门是有关要素投人者之间一系列长期契约关系的联结点。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单位或部门的要素投入者未来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内部治理主要涉及内部控制权的配置和行使,内部职工的工作业绩的评价及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制度等。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组织结构中,各管理层与职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受托责任理论认为,资源的‘管理者对资源所有者承担着有效管理所托付资源的责任,受托者有责任对资源的所有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受托责任理论构成了内部治理与内部审计共同的理论基础,它们都是由于两权分离而需要权利之间的相互制衡,这正好也体现了内部治理与内部审计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共同关注的利益群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它们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二)从两者的互动性上看
首先,内部审计的功能发挥依赖于内部治理是否提供了有利条件。内部治理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是促进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在完善的内部治理下,才可能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才可能独立地进行评价和监督。其次,完善的内部治理离不开内部审计。因此,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部门单位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
三、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一)评价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经济责任的审计,着重考核和评价其预测、决策、目标和计划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水平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经营管理者是否有效地管理资财,对已进行的与经济相关的活动进行公证评价,这是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作用。显然,高校内部审计有责任协助高校领导审查其委托代理活动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是否合规、合法,是否经济有效、切实可行,以实现其预期的效果。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审计人员可以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状况,并针对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针对性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协助高校领导更有效地规划学校的经营活动。
(二)鉴定质量
现代高校首先是一个通过完成教学和科研活动以传播知识、发展科学的场所,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水平是高校各种活动和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反映。当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由委托人将对此的管理(经营)责任托付给受托人时,审计鉴定的涵义随之被拓展和延伸,单纯的财务审计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必须通过内容更广泛的内部审计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内部审计,对影响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产出水平的因素,对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活动进行鉴定,即对业务活动和管理业绩进行鉴定和证明。同时,对与此相关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审核、分析,找出问题和差距,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产出水平,提高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建议,以便不断改进和提高。这个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质量审计、绩效审计来实现。
(三)检查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措施。在高校治理中,各职能部门承担着各自的管理职责,部门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控制,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同样既有联系又有控制,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各职能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是否有和是否执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控制措施的审计,来判断内控制度是否存在、整体功能和控制效果的好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通过内部审计,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基本构造进行完善,使组织机构、人员素质、授权批准、职务分工、计划目标、信息质量、财产安全、业务程序等方面均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通过内部审计,检查各部门有关人员的权限和责任,避免相互推诿,以提高工作效率,在确保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利用其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防止或纠正各种可能发生的错误和舞弊,合理、节约、有效、安全地使用和保管各项财产资源,防止财产物资的损失浪费。
(四)防范风险
防范风险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个作用在高校治理中尤为重要。由于高校治理结构的缺失,一方面高校领导行为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另一方面高校多种类型的非经济活动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为人或部门发生一些潜在的风险。可见,在高校治理中,进行审计是风险防范的一个表征,重要的还需要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审核,帮助其识别所面临的风险,并对风险来源、可能性以及后果进行分析;根据现有管理、能力、技术、程序及风险偏好程度等对已识别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控和不可控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
施;对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确定防范风险的措施和手段。
(五)提高治理效率
高校的内部审计是从发现的问题、错误和弊端出发,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善高校的运作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治理效率。
高校的内部审计内容表现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微观的详细项目审计,另一个是宏观的长期计划审计。微观的详细项目审计是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从局部出发,就这一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解决的是个别问题;对高校长期发展计划的审计,是通过对高校战略发展活动进行综合、系统和定期的审核,并提出改进战略效果的意见,包括对高校发展方向和总体指导思想、各子部门之间的协同支持和联系、资源的长期使用有效控制、治理结构、价值理念是否适合目前战略等详细内容的审计。通过内部审计的宏观作用,可以增强对高校内部活动方向性和全局性控制,确保各职能部门资源分配合理、职责分明,分工协调,并能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内部审计的这种控制功能,显然对改善高校治理的整体运作效率有重要影响。
四、加强内部审计,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的对策
(一)从制度上明确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高校应从规范内部审计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不仅使教职工对学校内部的治理进行关注,也会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学校内部发展的重要措施,而且使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得到学校应有的重视,使内部审计的效用得以充分发挥;使内部审计新的概念得到体现:内部审计不再只是关注于控制的传统范式,而是参与到学校治理中,帮助学校改进风险管理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改善。
(二)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内部审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面对现代审计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扩展,不仅要通晓会计、审计、管理知识,还要熟悉经济法规、工程技术、金融税收、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内部审计人员还需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恪守客观、公正廉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
(三)内部审计应该以监督为基础,实行监督与服务并举的工作方针
内部审计应该以监督为基础,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的工作方针。监督是第一位的,只有履行了监督职责,保证了单位各类经济信息的诚信可靠,才能进一步去履行和发展评价职能,投入更多时间和人力去进行评价和咨询工作,实现组织的增值目标。另外,内部审计的特点是其内部性,应实行监督与服务并举的工作方针,应认识到,内部审计终结目的是为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服务,因此,内部审计要注重服务的质量,即审计报告的质量,从而真正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纳入到学校内部治理的框架中,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内部审计开展实质性工作,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服务职能。
[责任编辑 柯 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3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