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贾敬全
提要: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文提出构建由实验、实训、实习于一体的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联系而又相对独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构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目标定位是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合格的经济理论和管理方面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作为一般普通教学型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能够综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型成果,有所建树。从知识理论来看,经管类专业的知识内隐的成分比较大,如何使内隐知识显性化,实践教学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对现有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统计,90%以上的企业强调经管类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改善目前经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需要。目前,高校经管专业培养计划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基础教学,淡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倾向。突出表现为:一是无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经管类专业课的实验内容缺乏创新,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二是在理论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偏低;三是实践教学环节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手段落后,对于经管类人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是不够重视,这导致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四是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不足。许多高校教师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优势,但是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成长起来的,完全没有参与过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及解决各类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无法胜任实践教学需要;五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评考核标准。目前,实践教学对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而言,既缺少完整的实践教学方案,又没有完善的考评指标体系,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因其课时问题、实验室安排问题、实习基地条件限制等问题而随意性过大。缺乏完备的考核制度和监控措施的实践教学,容易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六是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经管类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本专业总体及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它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结构,同时又取决于这些体系的功能水平,在整个体系中起动力作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最高宗旨的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和全面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创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绿色环保的实验教学环境;以学生为本,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以社会需求为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创新导向,构建了以校内财经综合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的“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专业能力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到一套高等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完整的、系统的专业技能。
1、课程体系设置。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应该从改革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开始。在课程体系中突出显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意味着实践性教学的学时比例要增加。根据教学实践,每门专业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20%~30%较为恰当,其他各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学时比例也应相应增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在经管类实践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着重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经管类不同专业特点,首先在各专业内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中开设专业实践内容,然后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独立的跨专业创业综合实践课程,将各专业知识点串成线,进而覆盖不同专业的综合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实验教学构建。首先,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硬件平台。经济管理类应用课程实验教学的模拟环境多数是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的网络进行统一规划,选择最优的硬件配置,合理设计网络,优化网络服务器资源,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实验硬件平台;其次,建立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软件平台。经济管理类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是使用经济管理类应用软件和模拟软件进行的,不仅要重视实验教学硬件的建设,也要加大对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否则无法进行实验教学,也很难充分发挥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在软件平台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用于购买一些比较成熟的实验教学软件;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实验教学软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在教改项目立项中给予资助;最后,建立全面的实验教学辅助环境。
3、案例教学构建。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水平,当务之急是编写适合我国经管类专业案例教学的高质量案例库。组织案例教学时要抓住三个环节:提供和呈现案例;分析和讨论经管类专业案例;总结和评价案例。第一个环节是一个基础环节,这个基础不打牢,就可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呈现方式可以通过印发案例文本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等。第二个环节是集中集体智慧阶段,必须充分展开,避免走过场。可由教师为主持,事先指定好中心发言人,以保证讨论效果,全班交流是课堂教学高潮,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班学生经验与知识共享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个环节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通常先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归纳、评估。教师总结可引而不发,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在案例分析和评
价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对自己、同学及老师在案例分析中持有的观点进行梳理,探讨自己从案例分析中有何收获、有何困惑,是否真正掌握经管类专业的一般原理。
(三)实验教学管理体系构建。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体系。实验教学计划体系主要是根据学科规划、课程结构及课程教学计划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和理论课中包含的实验课程单列出来,形成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编号、实验课程名称、课程实验学时、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等。无论是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还是非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课程,均必须有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它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先导,是实验教学过程控制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考核与评价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对实验教学全过程的严格管。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有实施的具体规则、办法和要求,要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更为完善的、与专业理论教学同等标准的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系统化的教与学的运行机制,保证实验教学体系有序运行。
三、构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体系
(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培养:1、学历进修。将现有学历不够但技术熟练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送出去接受更高学历教育。这类进修由于受工学矛盾的影响,可以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并且学成后,学院应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如与职称晋升、增加工资等待遇挂钩;2、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应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走出学校,将专业教师送到相关单位接受经济管理技能培训,这对实践技能的教学效果提高最为直接、明显;3、让专业教师参与实验实训室的建设。通过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实践,培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科学系统地开展和搞好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在实验室软硬件方面有所提高。可建立各种专业实验室或综合实验室,引进与专业实习相关的情景模拟试验系统,如银行业务模拟系统、股市模拟系统等,以便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业务流程和实际操作实务,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以此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渗透和有机结合,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要实行开放式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此,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实习基地规章制度,完善现有的评价、监控体系。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的考核,既包括对教师实践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包括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评价。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可以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反馈的信息、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的结果、实践教学评估委员的意见等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实施相应的奖惩办法,进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敬业度。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中,可设计一套完整、科学的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评价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07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