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管理会计应用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洁流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显得尤为重要。推进环境会计,特别是环境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已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环境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必要性
(一)我国环境现状的客观要求。根据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4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二氧化硫排放量2,588.8万吨,比上年增长1.5%;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测的573个入海排污口中,约87.6%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超标污染物(或指标)为化学需氧量、磷酸盐、悬浮物和氨氮等。监测的入海排污口污水排海总量(含部分入海排污河径流)约359亿吨,所含的主要污染物总量约1,219万吨。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已成为我国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选择。发达国家对自身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不断把那些污染严重和掠夺自然资源的生产项目搬到发展中国家。我们当然不希望他们这样做。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对环境造成了何种影响、为环境保护采取了哪些措施等等,这就必须依靠环境管理会计。同样,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外投资,许多国家都提倡和要求其企业对外披露环境方面的会计信息。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管理会计提升产品的环保质量,以满足国内外不同环保条款要求。
(三)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的需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走向世界是一个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获得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占领国际大市场已成为我国企业将来走出国门的“通行证”。随着环境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环境成本与日俱增,产品定价不能不考虑环境影响,投资决策中纳入环境因素已势在必行。然而,传统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未充分辨别环境成本,未全面考虑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和战略影响,难以提供与可持续性经营目标相关的信息,从而无法使管理者做出相关决策。环境管理会计通过对现有管理会计系统进行改进和拓展,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服务,实现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的统一,最终为实现企业经营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二、环境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由于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环境立法制度的逐步完善,国内外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自觉地运用环境管理会计,在环境成本与收益、投资决策、业绩评价等方面均没有考虑环境影响。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政府方面。尽管我国已制定颁布了不少环保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涉及环境因素的会计法规几乎是一片空白。现行《会计法》作为指导会计工作的根本准绳,却未涉及任何环境方面的内容。相关的环境会计准则和指导方针也尚未出台。政府的环保遵循成本措施不力,使企业的环境违规成本较低,因而在环保投资的预测、评价时,环保的机会成本较低,企业没有采用环境管理会计的内在动力。
(二)组织机构方面。除政府之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环境管理会计协会。如,欧洲环境管理会计协会、亚太环境管理会计协会、台湾环境管理会计协会、泛美环境管理会计协会。我国台湾的环境管理会计协会定期进行理论报告,进行相关理论的探讨和学习。除了我国台湾之外,大陆还没有类似的组织机构。
(三)学术、教育和研究机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国外对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日益增多,我国学术、教育界也对环境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仍缺乏系统研究,而且我国多集中于研究环境成本的确认和分配问题,对于投资项目的环境评价方法和预测理论涉及较少,未就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总体框架体系形成共识,尤其是缺乏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阻碍了环境管理会计实务的发展。同时,环境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未广泛开展,大多数案例研究都忽视外部成本,侧重于实际已发生成本,而不是预期的企业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
(四)企事业单位方面。目前,我国众多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观念不强,“重经济、轻环境”思想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等非持续发展的行为较为普遍。企业管理层对于环境管理会计的运用缺乏必要的主动性,他们对应用环境管理会计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估计不够,反而对应用风险顾虑很多。有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甚至认为,强调了对环境成本的核算,会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他们以前并没有关注的环境影响方面,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会计人员对采用新的会计系统有消极或抵触情绪,毕竟新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会给会计师们带来新的挑战,因此也限制了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五)社会公众方面。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绿色形象的要求,以及作为投资人或潜在投资人的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公众就好比是环境管理会计发展当中的一个催化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我国社会公众也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问题外部性的内部化、代际公平原则得到越来越多的赞同。但他们的环保知识有限,且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对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上的偏差。
三、推进环境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对策
(一)建立企业绿色文化。建立企业绿色文化,首先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树立起环保观念。只有当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环保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时,才能认真探讨和研究,进而熟悉和掌握评估与管理企业环境的各种方法;才会从企业产品的研制、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到废物的回收、再利用,每个阶段都考虑环保问题。其次,企业树立了环保意识,还要对日益增加的环境问题做出反映,必须要得到会计工作的推动和会计人员的全力支持。因此,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建立企业绿色文化,还要求企业在确立财务目标时增加社会责任目标内容,即应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二)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各个层面,宣传普及环境知识,提高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投资者和消费者在做投资决策时自觉考虑环境因素,形成对管理层核算环境成本、披露环境信息的压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出版物、网站、学术交流会议及时介绍国内外动态、开展培训和教育或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等形式传播环境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
(三)加快制定环境管理会计制度法规。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部分企业不会主动牺牲自身经济利益去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或制度,没有政府监管与会计准则的约束,企业不会主动实施环境管理会计。政府相关机构应尽快修订《会计法》,增添环保方面的法规内容;适时出台“环境管理会计应用指南”,构建推动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平台。政府权威部门可以发挥其间接影响力,使得企业形成对外报告的压力,促进他们研究环境因素,进而降低其生产、经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积极开展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我国研究环境管理会计,不能照搬国外办法,必须考虑中国国情。应加强面向企业内部管理当局的环境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和工具的实用性研究,并开发相应的会计信息工具。同时,可以在一些典型企业(如石油、电力、化工等进行环境管理会计试点)。在企业开始实施环境管理会计时,可以将环境管理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与管理会计并行,与环保机构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注意环保指标,设计与开发环境管理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如果运转效果良好,我们就可以在所有企业中进行推广。
近期,国务院机构改革传递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组建环境保护部,中国证监会《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发行监管函[2008]6号)规定,“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文件中应当提供国家环保总局的核查意见;未取得环保核查意见的,不受理申请。”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环保的高度重视。相信环境管理会计在我国政府部门、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群体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够不断进步,取得可观的效益。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0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