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商业银行提升盈利水平对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桂珍
众所周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到今天,其服务范围和深度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从单一的存贷款产品,发展到跨市场、跨品种的组合管理,从单一的服务模式转向一对一的个性化综合服务模式、从狭义的资产管理转向广义的资产管理。从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05年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排名看,按规模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均排在前40名之列,在规模上堪与世界级银行比肩。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大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税前利润、资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成本收益率、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人均利润等核心经营指标来看,差距还很明显。当前,制约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建立在资产质量上的利差收入不高;二是贷款定价水平不强;三是中间业务收入升值空间较小;四是组织管理效率较低;五是综合服务和业务创新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待于提高。如何提高盈利水平,使价值最大化,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阐述。
一、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效降低不良资产,提高本息回收率
由于存贷利差收入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提高收入水平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效降低不良资产,提高本息回收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制,不仅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而且也应加强市场、操作、流动性等各类风险管理。由单纯的信用风险管理向包括信用、市场、操作和流动性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转变,将资产、负债等传统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的范围,还要将风险管理涵盖于各分支机构、各项业务和各种产品,贯穿于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处置到风险补偿的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以有效降低不良资产比例,保证到期贷款本息的较高回收率。
二、研究客户金融需求变化,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1、金融创新是客户与银行双赢的选择。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之后,曾经是国有商业银行稳定客户的企业可能会迫使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从关系银行业务转变为价格银行业务,这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为客户“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并将其标准化和市场化;另一方面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必然会带来存贷款利差的缩小,银行传统业务进入微利时代,银行存贷款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银行的存贷利差缩小,经营成本增加,盈利空间十分小,因此,必须进行金融创新。
2、开发效益与风险控制兼并的金融新产品。(1)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机制,注重发展“市场有需求、自身有能力、效益有保障”的业务品种。(2)开发一些高附加值的金融新业务品种,如企业购并顾问、内部资产管理、银团贷款、融资安排、财务顾问等等,实现新业务效益的最大化目标。(3)多打“擦边球”,从事一些《商业银行法》未明确限制的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业务交叉,使商业银行向全能型银行方向发展。如增加高附加值的投资银行业务,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利用一些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互换和互换期权、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双限期权等。
三、提高贷款定价水平
1、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信贷决策的制度与环境支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要尽快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同时建立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的征信系统信息库;增加信用信息数据透明度,使公共部门掌握的信用资料能有效地利用起来,促进在现有基础上升级信用体系水平,减少重复建设,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2、从监管方面增加对信贷定价能力的约束。金融监管部门要严格监测各项评估指标,从监管方面增加对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信贷定价能力的约束。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规定的三大类七项指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评估,具体包括经营绩效类、资产质量类和审慎经营类;另一方面加强对商业银行定价模式和贷款风险控制的监管,监管部门要建立行业、地区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潜在信贷风险进行预警。
3、加快业务多样化发展与经营理念转变,增强信贷定价的谈判能力。积极主动寻找和培养潜在优质客户,确立梯度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彻底改变在授信方面粗放经营模式,学会运用资金定价的手段,覆盖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从而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一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适度提供贷款融资,培育未来的优质客户,降低盈利能力对特定客户的依赖性。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进行产品的组合包装,针对特定的大客户或重点客户群开发特定的产品和服务方案,形成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异化”特色,从而达到提高信贷业务定价能力的目的。
4、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引进国际成熟定价工具,提升信贷风险衡量能力。积极借鉴国际成熟定价工具,对银行信贷部门进行信贷定价能力培训,提升其贷款定价能力,在保留贷款过程中的“三查”和“审贷分离”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升级后的贷款定价工具确定潜在客户的贷款利率水平。建立风险溢价测评体系,建全行业、地区风险的监测机制,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保障信贷定价工具作用的最大化发挥等。
四、加快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1、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1)加强个人金融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以银行卡为载体,对已有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借助多功能银行卡推动个人消费、外汇、证券、保险、基金、债券、代理收付、消费信贷等各种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二是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赢得客户的信赖和长期支持。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要做好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工作,包括对金融产品的不断更替、包装、重组,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努力推出能代表本行特色的“精品业务”。(2)运用高新技术,加快网络化进程。完善营销渠道体系,形成虚拟银行和实体银行相互补充,网点功能之间实现互补,实现不受时间、地理等限制的全天候服务,以此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而且大大降低了原来固定场所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3)采取适当手段和策略,加强营销管理。通过对环境的客观分析,通过细分市场,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和发展战略,并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策略,增强银行与个人客户之间的联系。通过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客户经理以及相关业务专家的搭配,为重点客户、高价值客户提供差别化服务管理。
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实现存贷利差和中间业务并重的盈利模式。(1)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商业银行应加大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市场为导向,设计、开发出符合中国消费特点的种类,如可利用银行所掌握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金融人才等优势,充当客户的财务顾问、大项目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的兼并、资产重组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服务,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2)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对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进行督导、考核、奖惩,及时推出能满足客户需求的中间业务品种。(3)加强经营管理,严密防范银行风险。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充分考虑自己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心中无数,盲目跟风,违背发展初衷。
五、提高银行组织管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
1、坚持按照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原则,搞好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完善商业银行组织管理体制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原则。在商业银行组织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再造上,要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已有市场份额,提升市场控制力;二是精简、效率、效能和效益原则。组织设置要实事求是,从实际需要出发,要精简层次。坚持层次精简和幅度适当的原则,有利于集体决策和民主管理,避免出现重复或缺位,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要进行成本效益比较分析,讲究规模经济效益;三是集权分权相结合和责权利相一致原则,减少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2、健全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科学整合业务流程。必须引入“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建立由决策、执行和监督等三个层次的相关机构,相应独立行使其职能,体现“三权分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健全机构、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切实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3、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理科技含量,提高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1)在业务处理电子化的基础上,将业务处理系统与管理系统对接,利用业务处理系统获取的原始数据,对其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2)集中统一管理各类信息,打破信息资源管理上的分割与局部垄断状态,实现全行信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实现信息管理和办公手段的计算机网络化,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
六、全面提升综合服务、业务创新能力,创建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最终是体现在产品品牌上,而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则在于不断创新。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创新的连续性与动态性;二是产品服务的独特性与社会性,提供具有特色、家喻户晓的品牌形象;三是管理的基础性与规范性。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其业务的创新、发展必须遵循稳健原则,确保银行业务经营依法合规运作;四是文化的支持性与凝聚性,对银行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七、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银行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既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又缺乏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部分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不高、营销技能不全面、议价能力较低,制约了新产品推广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掌握和业务操作能力,提高营销产品和维护客户的能力,从而达到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和提高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的预期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3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