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田华 王宝民 李劲为
摘要: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这一层面。对比1978―2010年的数据发现,辽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迅速,但协调效果不好。应从工业布局、空间布局、第三产业的发展、区域一体化以及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几个方面展开,促进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工业化 城市化 辽宁 协调发展
从经济演进轨迹来看,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密切。工业化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根本动力,同时工业化导致了城市化的出现,两者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一、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现状分析
(一)辽宁工业化现状
城市化率、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人均GDP等都可以作为衡量工业化水平的指标,本文采用人均GDP指标来衡量辽宁工业化水平。钱纳里等认为,人均GDP在1200―2400美元之间工业化初级阶段;人均GDP在2400―4800美元之间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均GDP在4800―9000美元之间为工业化高级阶段。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人均GDP处于3000―10000美元之间时,是国民经济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2009年辽宁省实现生产总值15212.5亿元,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下同)达到35239元,按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82元折算为5154美元。在 14个城市中,按照钱纳里的标准,人均GDP达到4800美元以上的城市有大连、沈阳、盘锦、鞍山、本溪、营口和辽阳,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抚顺、丹东、锦州和铁岭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葫芦岛、朝阳和阜新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因此,辽宁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二)辽宁城市化现状
根据诺瑟姆的城镇化发展S型曲线理论,辽宁已经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初期30%以下,中期30―70%,后期70%以上),城镇化进程将逐步放缓。盘锦、本溪、抚顺、沈阳和大连5个地区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其余9个城市均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从省内情况看,根据2009年末的统计数据,全省14个地区中,按照公安户籍统计,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和接近60%的有盘锦、本溪、抚顺、沈阳和大连5个地区;低于40%的有铁岭、葫芦岛、朝阳3个地区。如果按照推算值计算,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的城市有盘锦、本溪、抚顺、沈阳、大连和鞍山6个地区,其中盘锦最高达92%,远远高出省内平均水平60%,更是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46.59%;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仅达到40%左右的有铁岭、葫芦岛和朝阳3个地区。其中,朝阳的城镇化率仅达到39%,远远低于省内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辽宁省内各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不够均衡,相差悬殊。
二、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可见,辽宁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处于中后期阶段,在全国也处于前列,但为什么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很高的辽宁,经济发展在全国却不是处于前列呢?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从总体来看,辽宁省的经济总量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2009年GDP达到15212.5亿元。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第三产业,总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但是从三次产业的比例上来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2009年,这一比例分别是42.15%、40.95%、40.82%、40.19%、38.1%和38.73%。结合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存量和增量来看,辽宁仍重点发展工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和规模有待提高和优化。长期以来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第三产业比例偏低,而且还有继续下滑的趋势。
(二)缺乏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
辽宁受计划经济等历史因素制约,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都受到政府指令性的影响。政出多门,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受限。目前,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都急需探索出一条区域内的协调机制,而两个国家战略区域之间的协调也需要建立一种机制,才能够实现区域内和区域间协调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协调
辽宁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根据2009年末的统计数据,2009 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大连最高,达到70781元,而阜新最低,仅为14967元。大连人均生产总值是阜新的5倍左右。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影响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大连的城市化水平高出阜新16个百分点。全省14个地区中,按照公安户籍统计,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盘锦最高是82%,朝阳最低是29%,盘锦城市化水平约为朝阳的3倍。由此可见,全省城市化发展差距很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反映在全省的工业化水平参差不齐,按照钱纳里的标准,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大连已经进入发达经济的前期阶段,而葫芦岛、朝阳和阜新则处于工业化初期水平。
三、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基于需求、竞争优势的工业布局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实现途径。而城市规划作为工业布局的空间载体,其通过对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城市空间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调控,实现工业布局与城市发展的协调,逐步形成产业的聚集,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国家战略后,通过空间优化,形成一群、一带、一突破、两心的空间经济格局。强化以大连和沈阳为中心的城市群建设,通过空间整合促进城市群的升级创新,促进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二)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带动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制约了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层面。既要重视第三产业中一些传统部门如零售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的发展,更要加快金融、管理咨询、法律、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吴昕,2008)。
(三)推进区域一体化,实现资源要素共享
在推进沿海经济带滨海公路和沈阳经济区城际大环线建设的同时,加快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之间的海陆通道建设,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网状格局。打破区域内部壁垒,加快形成全省区域共同市场,使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坚决取消不合理的跨行政区交通关卡乱收费等地方保护政策,使交通畅通、贸易自由公平。以建设沈阳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大连国际物流中心为重点,统筹规划全省物流资源和物流节点布局,形成高度一体化、社会化、信息化和系统化的区域现代物流服务环境。完善全省物流网络,拓展物流服务种类,开展物流服务对接。
(四)建立协调管理机制
建立协调中心,进行协调规划,解决好深层次的障碍问题,减少地方利益阻力问题。协调有关各方的基础设施、环保及产业结构等各种问题,特别是各大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
参考文献:
①郭鸿愚、江曼琦等著:《城市空间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l版。
②柯瑞芬、马凌远,《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问题研究》,《学术沙龙》,2005年第7期。
③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商务印书馆,2001年3月。
④郑弘毅主编:《农村城市化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⑤汝信主编:《城市化――苏南现代化的新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⑥蔡孝咸主编:《城市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2版。
⑦冯云廷著:《城市聚集经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⑧潘锦云,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模式新探,《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9期。
⑨李未,工业兴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耦合联动,《荆州纵横》,2003年第4期。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5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