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凌云
一、基本状况
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与河南、河北两省接壤,位于华北、华东、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聊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优越,京九、邯济铁路在此交汇,济聊馆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聊城是山东与中西部、京九沿线地区联系的枢纽。
近年来,聊城市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了由以农业为主向三产协调发展转变。聊城三产比重已由1949年的89.0 :5.7 :5.3 调整为2009年的14.4 :58.8 :26.8,三产从业人员比例也由1997年的73.48:11.55:14.97调整为2008年的51.89:20.12:27.99。
二、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1、农业发展仍较落后
聊城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农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较短,靠天吃饭的现象仍然严峻。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由2000年的2.40:1扩大为2009年的2.881:1。
2、工业整体水平不高
聊城市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全市经济具有明显拉动作用的支柱产业不突出,重点优势产业竞争力不强,传统产业所占份额较大,生产的多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
2009年,聊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仅占全市GDP总量的26.8%,比山东省第三产业比重34.1%低7.3个百分点。
4、经济外向度水平较低
聊城经济外向度不高,外经贸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据统计,2009年聊城进出口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1.6%,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仅约占全省比重的1.14%。
(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由于财政收入比较困难,聊城市政府虽然每年投入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民政、保障等社会事业的经费都有所增加,政府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切实加大了对农民、城市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但相当一部分群众还面临着“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的巨大生活压力。
(三)环境污染问题仍未解决
聊城工业对资源能源的依赖度较高,高耗能行业发展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环保压力较大。2008年聊城市万元GDP能耗比全省水平高0.39吨标准煤。在聊城市“5513”工程前20家企业中,有18家为资源型企业。尽管聊城在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国家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三、促进聊城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投资效益
要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依赖资源向依靠科技进步、由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向依靠提高要素使用效率转变。
(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增长质量
经济竞争本质上表现为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增长质量的提升。聊城市要以培育电力及有色金属、汽车及农业装备、林浆纸业、医药、食品、化工、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为基础,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为支撑的优势产业群,促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业间结构的调整要着眼于培育高增长行业,产业内结构优化调整要着力于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快自主创新,带动结构升级
一要围绕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科技创新。聊城特色优势产业主要有轴承、农机、铝制品加工、纺织业及畜禽产品加工等,这些都是集聚度比较高的产业,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都不高。例如聊城有60多家冶金及钢铁生产加工企业,但这些企业在高端产品研发、高档产品生产等方面都比较落后,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装备、技术、工艺及产品的升级换代。
二要围绕节能减排推进科技创新。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这两个指标是国家强制性指标,也是聊城企业发展的硬制约。今后要在高效节能技术、环保装备生产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领域实施科技攻关,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针对聊城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要重点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和商务会展业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聊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整合聊城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培育精品旅游线路,打好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品牌。
(五)扩大消费需求,提升消费层次
首先,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其次,要积极扩大城镇居民的就业和再就业,不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第三,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完善对社会保障和救济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投入,直接或间接增加居民收入,促使城乡居民扩大消费。
(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根据聊城是农业大市的实际,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为目标,紧紧抓住发展高效农业这一关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农业基地、健康养殖基地和生态林业基地。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以此带动畜牧、水产、蔬菜、林果和粮棉加工等五大企业集群的发展。
(七)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人才严重缺乏对聊城市科技创新和应用形成制约。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继续抓好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就业培训,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外,还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来抓。在当前,尤其要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和技术骨干,除了给荣誉和待遇外,还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更好地调动他们创业的积极性。
(八)创新政府管理工作体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优化资源配置。政府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市场手段,做好结构调整工作。要借鉴江浙地区发展区域经济的经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优先支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要改革投资体制,保证投资效率,抑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要注重统筹兼顾,着力形成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聊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聊城经济社会、城市农村持续协调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总之,聊城经济要有大发展,必须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
(孙凌云,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6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