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超 李庆杨
一、沈阳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互动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沈阳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中心城市地位
沈阳地处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促使沈阳成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核心,其自身的加速发展有望带动整个东北地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沈阳吸纳东北地区的资金、高素质人才等生产要素走累积循环发展的道路。
(二)强大的科学与技术力量
沈阳在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化工、IT产品、农副产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八大优势产业方面有较强的科研、生产能力。现有普通高等院校 30所,省部级以上科研中心81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7个,这些对于沈阳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优越条件,如软件开发、生物制药业、高科技含量的装备制造业等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
(三)获得优秀人才和信息的便利性
由于沈阳地处核心地位,大都市良好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信息和获得信息的渠道以及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一直吸引着众多优秀的专业人才。人才和信息的便利对于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国家自主创新导向的产业扶持政策
中央决定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五类先进制造业,提出大城市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为沈阳发展服务业提供了现实机遇。
二、沈阳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沈阳有关知识服务业的行业信息统计不完善
目前,沈阳大多数行业协会在提供相关行业信息过程中,大多实行高价有偿服务,使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严重阻碍了知识服务业创新的信息来源渠道,使知识服务业的自身发展及怎样更好的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失去了正确方向的指引。
(二)沈阳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偏高
知识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人才流动的障碍、教育体系不完善以及与现实的差异,使企业不得不在内部提供大量的技术服务,使得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知识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以通过企业活动外包而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适当合理地利用。而在企业内部,企业不但要增加培训员工的额外费用支出及时间成本,而且员工缺少完备的专业化的先进技术知识,进而影响了整个装备制造业效率的提高。
(三)税收体制的不建全
沈阳的知识服务业在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服务时,大多作为服务业来纳税。这种税收制度针对性不强,从业人员操作困难。比如沈阳目前收取经营费0.3%,这对建筑施工、房产开发企业是富裕的,而对设计、工程咨询机构经营费5%则根本不够。同时,在对传统服务业与新兴的知识服务业收取同样的营业税税率也有不合理之处。因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知识服务业从业者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知识服务业发展规模,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限制了知识服务为装备制造业的知识服务活动。
(四)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不能有效地发展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沈阳大多数装备制造业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过于集中,除核心竞争力以外的企业活动不能完全实现外包,而由于不能完全实现外包,这在另一个层面上增加了企业的管理及动作精力和人员的浪费,不能使其专心致力于本身最核心的部分。
三、沈阳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互动发展战略
(一)实施制造业发展服务化战略
实现制造业发展服务化要求制造业必须由传统制造业向制造业信息化、软化、绿化和外置化方向转化,使企业在外包自己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过程中,逐渐从以硬件((生产)为中心向以软件(服务)为重心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方向转变,促进生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服务业发展规模化战略
服务业发展规模化不仅是服务业为制造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撑的需要,也是服务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将许多高度分散、小规模的服务企业连结在一起,能在更大规模上拉动专业化设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发展。
(三)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市场化战略
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实现互动发展本质上要求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相互的需求与供给在总量上实现平衡,在结构上相互适应。知识服务业的专业化、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趋势更强化了这一“均衡”要求。实现这一均衡发展,必须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条件,以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作为互动发展的基本前提,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这两大产业发展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四)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互动发展的规划化战略
为了减少市场失灵,制造业与知识服务业的互动发展还必须重视规划在引导资源向这两大产业转移中的作用。通过规划,确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战略部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这两大产业互动发展的资源利用最小化、产出(服务)最大化。
四、沈阳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产业关联,构建知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实行“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降低运营成本
进一步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强化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整合的自主性。规范知识服务业竞争秩序,降低知识服务外包的合作风险。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知识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体系,推动相关企业间合作,实现知识服务与制造环节的“无缝式对接”。
(二)支持互动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产业、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制造业基地的先进性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而持续的技术创新则是保持技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可以产生极高的附加价值,促使产品价值链发生连续突变和飞跃。但是,目前沈阳的大多数制造业产品仍属于附加值低、替代性高的阶段,主要依靠低成本与生产规模上的优势占据市场,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更谈不上自主知识产权。即使一些发展较快的块状经济也缺乏必要的创新能力。
(三)优化产业布局,大力推进知识服务业的集聚式发展
按照集聚发展、强化辐射的要求,以功能区、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实现园区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形式,支持知识服务业实现区域性集聚。
(李庆杨,1961年生,辽宁凌源人,沈阳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战略。杨超,1979年生,沈阳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7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