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途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天舒 赵玉红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乃至内蒙古东部的经济要素,是东北振兴的开放前沿和新的发展平台。发挥好东北沿海和腹地的各自产业特色和优势,形成结构互补、优势互补、互为支撑的区域产业协调互动机制,将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势能。港口和临港产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支点,辽宁沿海经济带还处于吸纳产业和积蓄经济实力的发展初期,迫切需要东北经济腹地的支持,包括货源、物流、临港产业等。要把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纳入到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探索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更大的范围优化资源配置。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基础条件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地理构成部分,由辽宁省的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六个省辖市组成的一条滨海带状经济区域,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自2006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构想启动实施以来,在产业布局的总体设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配套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存在资源互补、产业联动和生产要素的互动等内生需求,沿海与腹地的产业互动正为东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沿海和腹地产业互动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区域增长模式的必然选择
沿海港口是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基础,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腹地唯一的沿海区域,是东北地区对外物质交流、资源与产品运输流转的重要通道和依托。同时,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又是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群的核心货源腹地。产业沿海化发展趋势是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空间特征,即产业发展重心向海陆运输便利、发展空间大、接近国际市场的沿海临港地区转移。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东北腹地经济正处于转型和加速发展期,需要新的发展承载空间和新的产业组织联结机制,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助力。充分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岸线资源丰富、港口基础雄厚、土地资源充裕、交通网络发达等优势条件,依托东北腹地优势产业已经形成的竞争优势和物流网络,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将为东北地区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育和形成我国北部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提升东北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形成和成长,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沿海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发展的腹地西连接互动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先导区,是东北地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适应区域产业分工格局的变化趋势,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建成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功能区和前沿基地,通过实现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战略调整,打造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和技术等新竞争要素的沿海临港现代产业集聚带,将会形成一个面向东北亚、辐射东北及内蒙的新的开放战略高地,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规模和水平。带动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东北内陆地区将在沿海拥有一个开放的新空间。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进展和特点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新开辟出的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新载体,正处在招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由点连线、由线扩面、由面成带的进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必然伴随着一个临港产业的吸人问题,它渴望东北腹地的一些适合临港发展的龙头企业高端产业项目移入到临港园区,继而通过产业链传导、扩散,发挥对腹地相关产业的牵引力。东北腹地参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已经具有一些实质性进展,沿海与腹地在产业布局上有了更多的融合。
(一)将适于沿海发展的某些加工过程直接布局到港口附近,如装备制造业的总装环节和原材料工业的生产环节
腹地企业向沿海迁移,很大程度上是企业考虑物流成本、产业配套、市场拓展、发展空间等因素的理性选择。东北腹地经济区域内的部分产业已经开始向辽宁沿海迁移,主要体现为大企业部分生产环节和新建项目的临海布局。并通过项目和产品生产环节的异地网络联系,加速了沿海与腹地间的资源和产品的双向流动。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将通过在大连的投资,形成系统化的核电设备生产基地,包括压力容器、环形吊、核岛等核电设备的核心部分均会位移到大连基地生产,从而实现巨型装备的顺利出海。一汽集团一汽客车大连客车厂将作为一汽集团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唯一生产基地。同时,产业迁移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而是在迁移过程中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和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如鞍钢500万吨精品钢项目布局在营口临海产业基地,不仅有效降低了矿石进口和钢材出口的运输成本,还是由鞍钢全流程自主设计、集成、施工建成,是工艺技术先进、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较高的现代化全流程绿色概念沿海钢铁厂。
(二)沿海和腹地物流通道和传输体系建设,为推进产业互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同时,紧密衔接东北、内蒙古等广大腹地的港口集疏运功能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建设完善中。在东北中部,正在建设的哈大电气化铁路,与哈大高速公路、铁路和东北原油管道互为支撑,使沈阳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长春吉林经济带和哈大齐工业走廊与沿海经济带联结更加紧密。东北东部铁路的建设,将使东北东部10个腹地城市与大连、丹东两个出海口融为一体,必将带动临港产业的发展。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的设立、港腹间的海铁联运方式、内陆“干港”和沿海港口的合作的拓展,对增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带动东北腹地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建议
东北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于区域合作产生的合力。要以区域统筹为指导,充分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的相互支撑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以港口物流为基础和纽带,以重型装备、先进制造、现代能源、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导的临港产业体系,使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真正能够在产业协调发展、资源合理配置上迈出崭新的步伐,谋求新的产业竞争力。
(一)通过发展视野和发展思维创新,进一步打破区域间产业割据的局面
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产业互动,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相关省市的共同利益,可以提升区域整体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区域产业合作在本质上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的属性和内在要求,市场选择会使资源向综合比较优势大的地区流动。东北腹地部分企业向辽宁沿海经济带部分或整体迁移具有现实
可能性,对腹地而言,将某些需要大量原料和产品批量大的企业,如钢铁、石化、重型装备、粮油加工等安置在港口附近,有利于节约成本。对辽宁沿海经济带而言,有效吸引腹地优势产业中适宜临海布局的产业或产业链条中的某些环节到沿海地区来发展,是尽快形成沿海经济带形象和实力的一种重要来源。因此,必须进一步破除地区所有制等理念障碍,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的产业互动中深入挖掘东北经济合作的能量。要以企业合作带动区域合作,塑造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推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现代化进程。要建立沿海和腹地产业互动发展的利益协调机制,在吸引吉林、黑龙江等地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高加工度原材料企业进入辽宁沿海经济带时,可仿照“飞地经济”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统计口径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和特殊规定,增加东北腹地向沿海经济带移入产业的可能性。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的产业互动应该是一种产业合作的网络关系
要用集群理念安排产业布局,在沿海区域形成若干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带,成为东北地区相关产业集群的核心功能区。以临港产业集群核心区为龙头,沿集疏运通道,依托沿线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向腹地延伸扩张,实现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的协作和互动。在临港开辟的产业投资区,着力谋划建设具有战略支撑作用、产业链较长的重大源头产业项目,是实现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应着重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在腹地布局对接产业,促进腹地相关产业链环节配套发展,加速产业融合,也为港口开辟更多的腹地货源。
(三)构建紧密联接沿海和腹地,覆盖东北地区的现代物流网络
交通通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沿海与腹地间贸易互动和商品往来的速度和规模,应通过沿海港口合作和沿海通道建设,提高沿海经济带的交通可达性和便利性。要建设好以港口为平台服务东北的现代物流基地,发展以港航服务为主的港口物流业,特别是优势专业物流。加快构筑货物集散型物流园区和加工增值型临港工业物流园区,全面发展原油、矿石、散粮等大宗散货中转运输,发展集装箱、原油成品油、粮食、果菜、汽车等专业物流。实现沿海经济带和东北腹地物流节点城市联动发展,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提高物流链的运转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81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