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坚持以创新为主线 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山东省潍坊市委宣传部

  近几年来,潍坊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来抓,坚持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创新为主线,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努力建设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全市企业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动力。
  
  一、创新观念,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企业文化建设能否扎实推进、蓬勃开展,首先取决于观念创新。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引导,全市企业干部职工在观念上实现了“六破六立”:破除企业文化纯属政治问题的旧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是软任务、抓不抓一个样的旧观念,树立抓企业文化就是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的旧观念,树立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只有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该去做的旧观念,树立通过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做强做大的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和企业政工人员专职工作的旧观念,树立企业员工人人参与、人人是企业文化主体的新观念;破除企业文化大同小异、人家怎么搞我们就怎么搞的旧观念,树立企业文化只有是自己的才是科学的新观念。认识上的一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二、创新载体,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是以开展学习活动为带动。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企业中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制定下发了《A、AA级学习型企业标准》,把创建的各项指标加以量化,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并通过组织职工读书竞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活动的开展。浓厚的学习氛围成为全市企业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根基。二是以举办企业文化节为带动。企业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成为拉动和影响全市企业文化建设蓬勃开展的引线。企业文化建设在全市全面铺开,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三是以开展和评选文化品牌活动为带动。2006年,我们组织了潍坊市知名文化品牌评选活动,评选出潍坊市十大文化品牌、十大行业文化品牌、十大企业文化品牌、十大文化建设杰出人物和十大企业文化建设杰出人物。活动历时半年,在全市各级各类媒体进行了由点到面的宣传,拉长了活动的效果和影响。
  
  三、创新模式,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企业千差万别,文化模式也应各有千秋。
  一是“诚信文化”模式。强调诚信为本,一切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的发展理念。二是“责任文化”模式。强调企业社会责任、自觉履行社会义务,体现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社会职责和神圣使命。三是“包容文化”模式。特殊的城市身份和地理位置造就了潍坊人的包容意识和情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成为潍坊文化的特有风格。四是“创新文化”模式。强调创新为本、争创一流,鼓励冒险、宽容失败。
  
  四、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性
  
  企业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一是建立了调研机制。坚持每年召开多次企业文化建设交流座谈会,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工作,及时摸清企业发展现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求,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建立了领导机制。全市各企业都有明确的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形成了企业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三是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制定下发了《潍坊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畅运行。
  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提升了企业文化内涵,提高了全市城市品位,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
  第一,全面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市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2007年,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纺织行业唯一获国家科技进步的项目。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连续8年保持了50%以上的发展速度,2005、2006年相继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欧Ⅲ、欧Ⅳ蓝擎系列柴油发动机,其中欧Ⅲ柴油机是我国第一台拥有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高速发动机,标志着该项技术开始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第二,有效打造了潍坊品牌。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市上下形成了一个培育、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品牌成为了潍坊的名片,提高了潍坊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潍坊柴油机、得利斯食品、孚日巾被等18个品牌获中国名牌称号,141个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居全省第3位。有10个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144个获山东省著名商标,在中国最具价值商标500强中,潍坊占5席,有34个国家免检产品。
  第三,极大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企业文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日益显现。2006年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利税、利润均增长30%;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6%、26.4%。2006年末,有10家企业进入山东纳税百强企业行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19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