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永新 聂仁东

  1引言
  据统计,2009年将有610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而金融危机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本就不景气的就业市场在2008年更是雪上加霜,2009届毕业生遭遇比往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昔日的“天之骄子”正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除了经济和毕业生数量因素的影响之外,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不对口的“供求错位”;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大学生就业心态“高居不下”; 准备不足,职业生涯模糊,也是导致当前就业压力巨大的重要原因。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将对其就业行为及心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有利于学生个人就业成功和心理健康;有利于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1】。本研究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及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就业期望、就业形势认识、就业态度和应对措施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意识进行了研究。
  2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群体随机抽样,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3所院校,共500名毕业年级学生发出“大学毕业生就业意识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其中男生350人,占73.06%,女生129人,占26.9%;专科学生38人,占7.9%,本科学生410人,占85.6%,本科以上学历学生31人,占6.5%。
  2.1就业期望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生都希望毕业后能够领到较高薪水,近半数毕业生对收入的期望值要高于当前实际薪酬水平;多数毕业生选择“东部沿海地区”,只有2%的毕业生希望能够到西部去建功立业,有近五分之一的毕业生认为到哪里就业都可以。政府机关或者高校是当前大学毕业生最为青睐的毕业去向,国有企业也是毕业生较为期望的选择。可见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压力巨大的一个重要内因。
  2.2就业形势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高校毕业生还是能够客观的认识当前就业形势,认为就业形势对自己的就业很不利,对自己的就业缺乏一定的信心;只有个别的毕业生不能正确对当前就业形势作出正确的研判。在造成当前这种就业形势的原因问题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作出客观的判断。可见当前多数毕业生还是能够客观的看到当前就业形势。
  2.3就业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毕业能够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待就业问题,只有较少学生抱有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积极心态。选择就业是为了“完成父母心愿”的学生则体现了其自身不成熟心理。在对待第一份工作态度的问题上有半数的学生作出务实的选择,也有部分同学的就业心态“高居不下”,体现了这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不是农民工,不是普通工人,求职时总爱和企业讲条件,稍有累点脏点的工作不愿弯腰去做心理。
  2.4应对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在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够通过找过渡工作、或创业、或考研等比较务实的选择。
  3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意识,促进就业
  3.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从昔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教育”。“精英教育”模式下,那种大学生就等同于体面的职业、较高的收入、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的传统观念早已不合时宜。但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仍束缚着一些大学生头脑,很多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工作。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除要破除传统观念束缚外,更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变“危”为“机”,要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就业机会。要使学生明确“一次择业不等于终生就业” ,毕业后的择业只是一个初次选择,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是有很多机会。大学生就业首先面临的是自我生存问题,几年以后面临的则是职业发展问题,若干年后才需要解决就业的稳定问题。
  3.2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政府和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宣传,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去,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进一步在社区、乡镇开辟一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岗位来吸纳一步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3.3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各级学院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形势研判,及时掌握就业动态,强化服务效能。加强招聘岗位信息的收集,注重就业市场的拓展工作,积极拓宽行业内就业渠道。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丰富和完善就业网服务功能;深化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服务力度,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及时帮助和解决;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建全就业指导的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
  3.4鼓励自主创业。由于新增就业岗位远远满足不了新增劳动力的需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出路已成为当前一个积极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向。大学生创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而且也牵涉到政府家庭和高校的多个方面。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教育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文化氛围;建立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体系;健全大学生创业相关法律法规【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7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