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快天台农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指霞

  摘要: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天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经营主体不断创新,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宽,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成果逐步显现。当前,该县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加快对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日益强烈,如何立足天台特色优势,抢抓农业发展机遇,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已迫在眉睫,文章着重从高山蔬菜、畜牧业、中药材3个产业的发展加以分析。
  关键词:农业;转型升级
  
  一、该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该县地处浙江中东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水量1390mm,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境内植被保护良好,物种资源丰富,生态优势得天独厚。全县土地总面积14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9万亩。现有农村人口47.5万人,农户数15.9万户。2008年实现农村增加值7.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907元。近年来,该县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呈现了以下3方面的特点:
  (一)主导产业发展迅猛,特色优势不断显现
  近年来,该县的茶叶、高山蔬菜、水果、笋竹、生猪、淡水养殖、中药材等七大主导产业发展迅猛,2008年七大主导产业产值8.7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75%以上,其中:茶叶8万亩、产值1.3亿元;杨梅、蜜梨、蜜桔等为主的水果产量5.9万吨,产值1.5亿元;生猪存栏量17.2万头、产值3亿元;中药材1.9万亩、产值1.6亿元。最近几年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种植效益都比较好,亩产值可达7000-8000元,甚至上万元,农业的特色优势不断显现。
  (二)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品牌建设不断加快
  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带动效果日益突显,全县已拥有农业龙头企业56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1家),建有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6个,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12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46家)。同时,品牌建设也不断加快,以从事农业生产、营销、中介等各类组织为主体,积极申报创建品牌,“石梁”牌、“天台山”牌等获浙江省著名品牌称号,全县形成了粮油、蔬菜等农副产品统一打“石梁牌”,茶叶、水果等林特产品统一打“天台山牌”,使得这两个品牌成为全县最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农业标准化建设也同步跟进,已制订或修改高山蔬菜、茶叶、水果、畜禽产品等四大系列27个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全县18.1万亩的20个农业产品规模化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7个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5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天台山乌药和白鹤、三州等8个乡镇茶区的龙井茶划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
  (三)农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力度加大
  在当前产业大转移的历史性时期,项目农业实施和工商资本投入拓宽了对农业的投入渠道,推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农业结构新调整,从而在整体上加速了该县现化农业产业化进程。2008年该县向上申报50个农业项目,43个项目批准立项,涉及上拨项目资金1191万元。近三年来,该县以工商资本投资效益农业为主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共37个,协议引资3.2亿元,实到内资1.3亿元,外资120万美元。
  
  二、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高山蔬菜产业
  全县山地蔬菜受5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可耕种面积和蔬菜轮作制度所局限,山地蔬菜现有发展规模难以突破;老产区病虫害加重,农药施用量相对加大,难以达到“优质、高效、安全”和稳产高产的要求等诸多因素,致使该县山地蔬菜产业面临严峻考验。
  (二)畜牧产业
  全县畜牧业正由规模小、散户多、品种落后向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过渡时期,亟需政府支持与引导。另外,“天台小狗牛”和“天台黑鸡”现有存栏量较小,遗传资源濒临灭绝,亟需保护和利用。
  (三)中药材产业
  2006年,该县中药材产值和种植面积分别位居省第4、第5位,被列入全省中药材综合十强县,2007年,被省政府认定为“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强县”,白术、铁皮石斛、乌药等该县三大名特中药材享誉省内外,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前景广阔,但中药材作为全县农业的一大主导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常年性政策支持,无法实现突破性发展。
  该县高山蔬菜、畜牧业、中药材等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状况,一方面表明农业经营体系和机制尚不够完善,农业产业要发展壮大,产业要具有竞争力,与工业经济一样,必须有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要有强的产业配套支持,近年来,山地蔬菜屡屡出现高产低价现象,中药材、生猪产业缺乏专业市场,诸多问题说明该县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不完整,产业配套的支撑还很薄弱。另一方面也表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均显不足。在多年的政府主导的模式下,产业的经营主体显得能力不足,加上又非常分散,农业产业发展处于既盲目又缺乏动力的状态;作为从事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其风险承担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还很不够,无法发挥主体作用,导致其主体地位不能保证。
  
  三、当前天台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
  
  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总要求,依托经济、科技、信息、人才优势和农业资源、产业优势,优化、整合农业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农业经济、生态、生活、社会功能,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高科技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再创特色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基本实现农业技术的全面升级、农业结构的现代转型和农业制度的现代变迁,把农业建设成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多元表达、产业优化发展、农业技术先进、装备设施完美、市场体制完善、经济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安全,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与天台发展成长为国家级生态县相协调的现代农业。
  
  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改善农业发展条件,形成农业转型升级的增长点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涉农企业内部管理,加大力度推行食品行业QS、质量管理体系等认证,实施绿色农业战略,推进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倾力发展绿色安全食品,增强颇具优势的市场竞争力。整合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资源,定编定岗,专人负责,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设立规范、标准、专业的检验室,配置可对农、畜、水产品的药物残留检测设备和疫病鉴定设备,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食品添加剂、激素、重金属元素、动物的疫病、饲料添加剂及其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兽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肥料、水质等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实现“从田头到市场”全程质量控制。
  2、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农业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水、电、路、林、渠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应用推广,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大户建设连片新建棚架式或大棚覆盖防虫网设施;鼓励新建固定喷滴灌设施、固定泵站、固定管路;鼓励新建茶叶、水果、蔬菜、水产、畜禽产品冷藏保鲜库,从而促进农业的依标生产、品牌销售和产业化经营,从根本上提高单位面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准确把握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不仅要把排泄物治理当作生态畜牧业,而且要把畜禽养殖场建设与周边农作物的消纳、排泄物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推广典型模式来推动畜牧业与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既克服该县畜牧养殖业自身生态结构和传统养殖方式固有缺陷的问题,又有效解决由于受到土地和环境等因素制约而致使畜牧业发展空间不断受挤压的问题。因此,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生态畜牧业是全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实现途径。
  (二)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增强农业转型升级的支撑点
  1、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注重原始创新,整合各方科研力量,建立重大攻关项目,加快研发与该县农业七大主导产业相适应的适用技术和技术模式,重点拓展到产前和产后领域。实施“农业借脑创新”工程,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并与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基地”的科技创新推广模式,即时研究解决该县主导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切实提高产品品质和产业档次,提升农业增值空间。
  2、提升农技干部业务素质。全力建设一个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和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组成的高效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农技推广专项资金,保障“首席农技推广专家”课题研发经费供给,并对取得显著成效的课题组将实行奖励,支持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开展课题研发,既为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广大农民提供相关技术信息,承担相关技术咨询和培训工作,又根据农业生产的源头性需求,研究提出相应行业或专业领域的产业发展等方案,带头开展技术试验、示范。
  3、加强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完善农技110系统,加快构建多元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探索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应用制度,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的绩效评价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和农民信箱的作用,将农业技术网络延伸到村组,形成科技指导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三到”格局。实施农业重点技术推广普及工程,着重推广高山蔬菜无公害生产、白术优质高产规范化生产、生态养猪等重点技术推广普及,增强重点技术和重点工程的示范作用。
  (三)加快优化农业经营机制,把握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点
  1、扶持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天台黑鸡、小狗牛、香鱼、小种蕃薯、白术、乌药是独特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拓展效益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出台政策,扶持黑鸡等特色产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鼓励白术品种选育研究、良种提纯复壮和认定工作以及白术饮片加工方面的技术开发和研究;支持乌药生物学基础性研究和天然种源选优研究。建立生猪风险预警机制,鼓励生猪市场价格低迷时饲养生猪的积极性,稳定生猪储备生产,建立生猪生产预警机制。当猪粮比价低于5.5∶1时,启动生猪生产应急预案,对具有一定规模(能繁母猪30头以上)的自繁自育养猪场给予每头能繁母猪一定的财政补贴。
  2、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加快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着力破解现行土地制度和现状制约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实现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按照深化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的原则,推进土地股份合作改革,常年性抛荒耕地应先行纳入流转范围,引导农民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引导和推动土地更多的向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流转,为加快农业经营企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标准化步伐创造条件。
  3、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面向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产品营销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抓好“135”工程,即培育100家农业龙头企业、3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种养或营销大户,不断壮大队伍。深入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扶持壮大天皇公司等龙头带动型企业,鼓励发展乌药公司等成长型企业,精心培育浙大佳能康公司等技术创新型企业,建立健全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解决龙头企业实力不足、带动作用较弱的问题。
  (四)加快转变涉农资金利用方式,构建农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点
  涉农资金利用方式的不同影响了各种资金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通过加快转变涉农资金利用方式,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切实增强农业效益,不断构建农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点。
  1、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搭建引资平台,创新招商方式,承接非农产业转型,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规模生态高效农业,改变农业资金投入渠道狭窄局面,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2、利用国家“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对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原则,用足、用活、用好国家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争取更多的高效规模农业开发、农村环境整治、生态补偿机制等系列涉农奖补政策,凝聚涉农建设资金合力。
  3、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增加农业发展基金额度,改变过去基金安排方式,有产业重点、年度侧重的安排农业发展基金,提高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和使用效率,最大额度的发挥政策导向效应。
  4、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扩大对农业授信贷款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简化贷款手续,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5、坚持政府推动、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在今年开展的能繁母猪、油菜、水稻等7个参保农险品种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推进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红宇.现代农业有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制度创新要求[N].中国经济时报,2008-10-23.
  2、陆修钗.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推进台州现代农业发展[J].创业创新中的浙江农业,2008(8).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农业局。作者为农业经济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29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