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军
摘要:会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定位于培养面向各类企业的高职会计专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现有高职会计课程设置很难满足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于一线的会计人才的需要。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和教师从教学理念、方法、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一、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的会计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很短,起初是作为对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一种应急措施,而不是作为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来对待的。所以,在这段不长的时间内,会计高职教育未能得到正常又扎实的发展。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首先,不少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没有针对会计环境带来的新变化,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高素质、高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特别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尚未形成自身的特色。其次,会计高职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仍然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会计专业实施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组成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再次,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会计高职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课程为主,把实践课程放在次要位置,体现不出高职特色。有时虽然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重视得还不够。如:实践课程仍然从属于理论课程,还没有从理论课程体系中完全独立出来;实践课程的教材还不够成熟;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落后等。在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审计人员怎样进行审计,企业办税应如何操作等。如此以来,势必导致其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高职人才的需求,使会计高职教育偏离办学初衷。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会计专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学校定位与发展目标的要求,以学生适应就业与会计执业资格为导向,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重点,促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根据“理论基础够用、专业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等应用型的会计人才。
二、对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一)改革和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如何能满足职业领域的变革,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应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掌握会计知识,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从事基层会计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技术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构建会计专业学习的课程模块体系。按照学分制教学管理,将会计专业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程。其中必修课包括基本文化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主干课,选修课包括职业限选课和任选课。根据就业以及综合能力提高的问题,职业主干课内容重复的问题,合理地确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改变原有高职课程体系强调的是“专业对口”,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忽视课程的整合和重组,学生学到的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的堆砌,当实际工作中碰到具体问题时,又无从下手。限选课程以模块方式依据会计方向和岗位群的需求,拓宽、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实践课程包括以下层次:课程实验、综合模拟实训、岗位见习和毕业实习。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会计核算能力、电算化能力等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三)开发实践系统模块
实践系统模块包括单项技能训练模块和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单项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技术训练、会计核算单项实验、分岗位认识实践、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电算化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模块,使学生达到岗位所要求的某项专业技能水平,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证书。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应主要包括手工会计综合模拟练习、审计综合模拟练习、财务综合分析、专业实习、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习、毕业顶岗实训等实践课程模块,使学生能够得到上岗前的训练,更好地胜任岗位群的工作。这些课程模块作为后续课程,主要穿插于相关理论课程之中或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实践系统模块突出强化了专业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克服了传统课程体系中专业技术内容不连贯、不系统、不集中的弊端,对于确保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四)整合实训资源,加快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应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办法来开展。
1、整合会计实践教学。学院应分别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若干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完成会计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满足会计专业的校内、校外实习。
2、建立一个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综合实训是将会计岗位群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是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模拟实验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更接近实践。首先,学生以手工方式进行涉及与财务相关的分岗实训,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全过程;其次,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
3、开展校外见习和实习。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见习或实习,请企业业务骨干承担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环境和整个核算过程进行了解或动手处理会计实际业务。毕业实习时间在4个月至5个月,以学生在实习单位顶岗操作为主,直接担当所在单位的某一角色进行业务处理,直接检验其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
4、增加执业资格和职业能力的训练要求,实行双证书制甚至多证书制。学院应严格要求学生毕业时至少拿到双证书,并鼓励学生拿到多证书,对考证的学生给予培训与训练。即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把国家职业标准融入到学校的课程标准中,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学生除珠算等级证书和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可增设用友、金蝶等标准财务系统软件的培训并取得证书,另外围绕双证书制还应当开设包括以下几类课程。第一,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设置的课程。按照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所设定的范围而设置的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及内容、支付结算法律、票据法律制度及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第二,为取得会计初级资格证书而设置的课程。会计实务课程:主要讲解各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要素项目的相关理论与实务处理;财务报表的编制;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与“会计基础理论综合串讲”中财务会计报告部分不同,本课程中财务报表的编制这一内容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的编制,同时配合综合程度较高的报表实例练习,以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第三,税收实务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解流转税、所得税、财产、行为和资源税等相关税种的具体规定、税额的计算及相应的会计处理;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
5、体现“多方向、个性化”发展。为体现个性化特点,一方面,限选课程应设置多个会计方向或岗位群模块,如财务管理模块、审计模块、营销管理模块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其中一个模块,增加学生对就业岗位群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学院开设近数十门任意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修,取得一定的学分。
6、注重学生素质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拓展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训练和专业外延的训练。作为应用型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为此,学院在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之外,还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拓展。充分利用假期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把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计入学分。学院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开展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发挥学生的学术专长和优势,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设立创新学分记入任选课学分,包括:全国或省级设计比赛获奖者;在公开学术刊物文章发表者;获得国家专利者;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比赛获奖者等等。
总之,高职会计课程体系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倪清翠.关于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作者单位: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35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