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基建工程造价管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勇
【摘要】 本文针对影响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因素,探索并研究了如何在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管理与控制好造价,杜绝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关键词】基建工程 造价 管控
当前,影响院校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决策。对拟建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避免决策失误造成损失。二是设计。建设的“龙头”是设计,把设计抓好,以最少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是至关重要的。三是招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公开招标,确定合理的合同价和严密的工程合同价得以稳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四是施工。院校基建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把好质量关、保证工程进度、减少变更都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方面。五是结算。工程结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严格把关,工程竣工结算经过建设单位核查后,应及时送请审计部门结算审计。为规范院校工程建设,增强工程建设的质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合理性,杜绝院校工程建设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满足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功能需求,实现有力保障。对此,积极探索和研究院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投资的功能效益,具有长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投资决策阶段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在这一阶段耗资通常约为总造价的5%,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很大。决策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和质量效果的好坏,影响项目后期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做好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的立项研究论证。针对目前有些建设项目缺乏立项论证便匆匆上马的弊端,应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从建设项目的功能效益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评价,由专家评审委员会投票确定,摆脱项目立项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长官意志和行政干预,减少因立项研究论证不严,造成的“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二是严把可行性研究关。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审查,避免盲目上马和重复建设以及“钓鱼”工程的出现,对建设项目是否需要、技术上是否可行、投资上是否正确进行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和分析论证,严把可行性研究关。三是对工程造价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和全过程进行控制。由于建材价格和人工取费等工程造价变化大,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估算数据难以合理确定。因此,需要建立动态项目信息库,及时收集同类工程的造价信息,为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提供最新的数据资料。
二、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设计阶段是提高工程投资效益的重要环节,是造价控制的关键与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比例不大,一般只占建安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达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一是选好工程设计单位。采用多家竞争选择,组织有关专家综合评比,把竞争机制引入基本建设设计中,既能降低工程造价,又能达到最优的性价比。在选择设计单位中,尽量将工程主体及大项配套放在一起进行选择,这样,可优先选出好的设计单位,促进设计建设在项目整体布局、建筑造型使用功能上开拓创新。按有关规定,从工程造价、功能要求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选择。二是采用限额设计。限额设计不是简单地考虑节约投资,盲目地追求降低造价,而是既注重技术指标又注重功能效益,防止任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设计标准,防止为单纯地提高质量而不考虑经济效益的行为,比如出现肥梁、胖柱等。合理分解和使用投资限额,融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预算为一体,把责、权、利三者之间有机联系。三是推行设计监理。监理单位应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参与进去,协助建设单位调研、考察、立项、论证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方面可以发现和纠正设计中的失误或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各专业的技术、知识、信息、资源,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
三、加强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实行公开招标是降低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标是今后招标的方向。工程招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旦被黑手、暗箱、贿赂等词汇“包裹”,工程的质量、安全与进度就很难得到保证,项目很容易成为“豆腐渣”工程。因此,建设单位要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工作,选择好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一是严格资格预审。建设单位要审查投标人或潜在投标人是否符合以下条件: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具有圆满履行合同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资格和能力,资金、设备和其他物质设施状况,管理能力,经验、信用和相应的工作人员等;三年内没有与骗取合同有关的犯罪或严重违法行为。具备以上条件的单位才有资格进行竞标,而且整个招标过程中竞标单位不能少于三家。通过资格预审,为建设单位选择一个优秀的施工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建设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等各方面都能获得良好的效益。二是做好标底保密工作。标底编制人员在招标答疑会后就应该与外界切断联系,直到标底公开,从而保证标底不被泄漏。三是要公正、科学评标。评委在招标阶段承担着重要的裁判角色,是保证招标工作公正的关键因素。在评标过程中,要用严格的评标纪律和职业道德对评委进行约束,对违犯评标纪律和职业道德的评委,可以取消其评委资格。另外,在新的计价模式下,应把握好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标底的编制审查、询标工作、合理低价中标、确定合同类型、合同条款的约定等。
四、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阶段,是招标工作的延伸,是合同的具体化。加强施工控制,就是加强履约行为的管理。一是抓好合同管理。在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是对工程变更实行有效管理与控制。针对目前工程量清单报价,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院校基建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计算各项变更对总投资的影响,从使用功能角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工程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造价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建立施工监理制,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在进场前,招开联合协调会,明确职责分工及有关制度,责任落实到人,从工程管理机制上建立健全控制系统。工程进度款的审核,经监理人员确定的工程量,按合同约定的计价依据,套用材料单价及费用定额进行核价后,支付相应的工程进度款。三是从技术措施上展开有效控制。对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等等,想方设法在技术上对项目造价实行有效控制。据统计,材料费一般占直接工程费的70%左右。同时,直接费的高低会影响到间接费的高低,因此,选用新工艺、新材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缩短工期的有力保证。
五、加强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对工程竣工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工程造价真实、准确,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竣工结算审计。一是抓好工程量审计。工程量是构成工程项目结算的基本内容,是计算各项费用的基础,工程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审计中,主要是核定工程结算款项内容与建设项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多报、重报和虚报问题。二是抓好结算定额套用审计。工程预算定额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款结算的依据。在审计实践中发现,施工单位为了达到抬高工程造价的目的,存在采取高套、重套定额的现象。审计中,要重点审查预算定额套用是否正确,与实际施工是否一致,有无高套或重套定额。三是抓好取费标准审计。工程结算中的各项取费标准是施工单位计取有效费用的依据,不得越级取费。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低套高,扩大取费基数,增加取费项目等突出现象。审计中,审查工程类别与性质,防止高套标准;审查施工单位的技术等级及性质,看施工单位有无挂靠高资质现象。四是抓好材料价格审计。在对材料价格进行审计时,根据施工图纸核准工程主要材料用量,然后落实材料价格差异,确定材料价差的计取,不该调整价差的材料坚决不予调整;核实市场价格、预算价格以及规定应取的采购保管费和税金,看材料是否存在跨期高套和以次充好的情况。五是抓好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等签证资料审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发生对原设计图纸的变更。审计时,审计人员首先要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收集各种设计变更资料和隐蔽工程的实际签证,然后深入工程现场进行实地查看,看其是否真实、客观和全面,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核对签证内容是否与原合同规定相符,是否偏离过大。认真做好现场审计纪录,以便为结算审计做好充分准备,防止和避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相互勾结,达到营私舞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伟等: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管理[J].经济师,2008(11).
[2] 马永富等:浅谈决策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6).
[3] 韩守德:浅谈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J].中国科技财富,2011(2).
[4] 袁建新等:工程造价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李文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