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系统论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玲芳

  【摘要】 高职专业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若干个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高职专业建设的特征,并试图用系统科学方法解析专业建设与各要素之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提出按整体性、开放性和协同性等原则进行优化。
  【关键词】 高职 专业建设 系统论 系统优化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数和毕业生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在教高[2006]16号纲领性文件指导下,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思路日趋清晰,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培养模式更加灵活,职业特点更加突出,培养的人才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系统论的观点引入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就几个重要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高职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看,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新专业的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部分专业的建设缺乏相对的稳定性,短期行为明显,对社会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市场需求面狭窄;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对传统优势专业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专业建设的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不大,与传统学科教育的区别也不大,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场地设施、课程体系、教材等建设滞后,教育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没有遵循系统科学的指导,忽视了专业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自身的发展规律。
  二、高职专业建设的系统论特征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职专业建设本身就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的系统工程,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整体目标,包含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条件、专业教学管理等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且相互转化,同时受到人才市场等外部环境影响而实现动态发展,具有系统论的基本特征。
  1、专业建设目标的整体性
  专业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其目的是立足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状态和社会技术岗位变化,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统领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条件改善和教学管理多方协同,培养社会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而各要素的建设和优劣评价最终都要服从于这一整体目标。
  2、专业建设要素的相干性
  系统论认为,相干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制约,二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高职专业的发展从设置到建设再到调整,都会受到行业或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影响。就系统内部而言,各要素之间共同作用,缺一不可。比如,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现方式,离开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团队的有力组织,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实训条件的充实完善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对于专业建设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3、专业建设结构的有序性
  按照系统论观点,同样的要素,不同的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整体功能,合理安排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在专业建设中,始终以市场需求分析这一外部环境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先导、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关键、以教学团队建设为保证、以实训条件建设为基础、以专业教学管理为平台,通过各要素的有序运转,实施对被教育者进行有职业针对性的知识、技术、技能以及职业素养、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与培训。
  三、实施专业建设的系统优化
  系统论方法,就是根据研究对象的系统特征,从整体上、联系上、结构的功能上,考察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求获得最优处理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专业建设作为一项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各个方面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自身结构体系的优化,又要考虑对外部环境因素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实施意见。
  1、从更高层次上寻求出路
  (1)树立正确理念。职业教育理念是办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灵魂,决定着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方问。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体现为:第一,以服务为宗旨。高职教育必须随时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状态和社会技术岗位变化,把专业办在地方经济增长点和企业的兴奋点上,围绕市场的需要设计和开办专业。第二,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必须把课程设在社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上,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需要的。第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建设的内容要反映企业需求,它的实施要有企业参与,它的质量要使企业满意,从而达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
  (2)寻求理论支撑。在更新理念的同时,高职专业建设还必须从科学理论中寻求支持。如“终生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职业教育是一种全程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学会学习是满足每个人在学校与工作中不断学习需要的唯一出路。“德国设计导向理论”反映高职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技术和技术适应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变能力。“教育(服务)市场理论”要求,高职专业建设必须重视并尽力满足学生及其家长或用人单位的需求,专业质量的好坏,应由学生及其家长或用人单位来评判,学生及其家长或用人单位应该参与学校/学院专业建设的管理和建设质量的监控。“多元智能理论”则指出人人都有才,人人都能成才,学生都是可爱、可教的,课程应体现差异,因材施教。
  2、坚持专业建设的整体优化
  (1)优化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专业建设顶层设计的要求,而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则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体现人才层次的高等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就业岗位的基层性和人才类型的技能性等特征。
  (2)优化培养模式。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先导,就业导向特征要求高职教育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过程要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优化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的关键是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按岗位工作要求设置课程目标,按岗位工作情况构建知识、技能、态度一体的学习模块,按教学规律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过程,开发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资源。
  (4)优化教学队伍。高职教学必须面向职业领域或职业岗位群,必须尽快建设素质与结构并举、学术与技能共进、结构优化的“双师”教学团队。从行业、企业一线单位聘请职业巧手、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来担任实践教学任务。同时,对于缺乏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的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以促使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5)优化实习实训条件。高职教育要求按照功能复合化、建设多样化、管理规范化的思路,通过学校自建、校企共建、企业在学校建、学校在企业建等形式,建成一批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开发与服务”四大功能为一体、管理规范的多功能实训基地,为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6)优化教学管理。高职院校的专业管理可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院级严格审查专业设置条件,把握专业建设方向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需求、职业岗位群、技术领域,确保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教务部门根据教学管理需要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并在专业建设方案实施及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实施柔性管理,系部负责专业建设的规划与实施,并重点落实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及教学模式创新。
  3、从开放中寻求生机与活力
  (1)专业设置。所有专业都要进行规范化的人才需求分析,在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论证预测所设专业、专业规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符合程度,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2)课程开发。高职专业课程的开发设计,要体现综合化、模块化的现代职教课程理念,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课程实施。为了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有条件的话可将实践性任务安排到生产现场,提高技能培养的职业性。
  (4)教学反馈。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信息跟踪机制。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表现,检验评价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质量,并作为课程模块设置、教学方法改进及教学内容更新的依据。
  4、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系统竞争力
  (1)校内与校外协同。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办学的核心理念。通过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能手相结合,融校外职业资格于校内培养目标,融校外职业能力于校内课程体系,提高培养过程的针对性。
  (2)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协同。要想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应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即融工作过程于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构建学习情境,确立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3)知识与技能协同。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既要进行系统的关联知识学习,也要进行系统的技能训练。系统的知识学习是实践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系统的技能训练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到顶岗实习,循序渐进,符合职业成长规律,二者协同并举,这样才能满足专业培养的要求。
  四、结束语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抓好专业建设,既能为高职院校发展确定方向,又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还能为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教育部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在全国遴选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以期引领各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高职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紧跟形势,抓住机遇,研究专业建设的系统论特征,按照系统科学方法认真反思专业建设现状,并从社会和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切实加强自身的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 覃宪儒、罗诚:从系统论观点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高教论坛,2006(2).
  [2] 马必学:推进学制改革,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4(13).
  [3] 丁金昌:基于“三个三结合”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0(9).
  [4]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第16号文件,2006-11-16.
  (责任编辑:胡冬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0740.htm